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学、练、赛、评”概述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引领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的基本路径。学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也有学生领悟能力的因素;“练”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练习方法,围绕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赛”是指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进行的各种比赛,包括单人的比赛、集体合作的比赛等,是学、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体育学练效果的重要手段;“评”是指教师或学生对学生或同伴进行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具体有体育运动测试、学生体质健康等测试。
2 课程一体化对开展“学、练、赛、评”的启示
教育部体艺卫司司民王登峰在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将推进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今后学校体育主要围绕“教、练、赛”进行开展叫。笔者认为“学、练、赛、评”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指的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微观层面指的是一堂课的教学。“学、练、赛、评”作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新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不可割裂而独立存在,为此,我们应强调“学、练、赛、评”四者应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视角下,做到体育教学工作校内外相互配合、课堂内外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确保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运行。
3 基于课程一体化的小学体育学练赛评构建路径
3.1 明确“三维度”育人的体育课程目标
纵观学校体育实际现状,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界限模糊,2000年在新课程改革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学是重“技”(能)还是重“体”(能),体育课堂教学是学习体育技能还是要追求快乐体能,一些体育专家、学者及体育教师莫衷一是。由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三维度”的体育课程目标,即技术维度、体能维度、运用维度。明确动作(技术)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運用方法是教学内容,强调在体育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强化发展学生体育技能必备的专项体能,突出学生的体育运动运用能力(会比赛和自主锻炼),与国家提出的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3.2 构建“教材三个一”结合的课程内容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偏差,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教教材、教单一运动技术的现象,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体能,或者缺乏发展某项运动技术专项体能的意识,造成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与体能发展的脱节。为此,根据体育“三维度”的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材三个一”的理念。
以篮球教学为例,每个水平层次都应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运球、传球、投篮、战术配合等,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上述技战术,还必须发展学生的篮球专项体能,通过篮球游戏或比赛提高和巩固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篮球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就是评价的核心点。实施“教材三个一”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实现运动技能、体能练习、技术运用“三合一”协调发展与有机集合,还可以改变原有的教教材,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会单一动作技术不会运用和比赛的窘状,实现“学运动技术、练专项体能、赛灵活运用、评体技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促使学生从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学习到发展运动能力的转变。
3.3 开展课内外有机衔接的课程实施
通过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构建逻辑清晰、富有层递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一个相互协进的系统,把体育课堂单一的运动技术教学拓展到课余锻炼、比赛运用中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把“学—练—赛—评”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体育课程育人的最大效果,落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任。
3.4 完善科学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师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中考成绩作为评价体育课程“教与学”成效的衡量指标。终结性评价过多,过程性评价较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缺乏激励机制。在课程一体化视域下实施“学—练—赛—评”,对学生体育测评既要有速度、次数、远度等定量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大课间活动、运动会或体育小竞赛、课余训练与校外锻炼进行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评价,例如,运动安全与卫生常识、协作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语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要在“学—练—赛—评”整体一致性的教学背景下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良好的体能,形成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会批判性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九“学—练—赛—评”是全面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落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引领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的基本路径。学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也有学生领悟能力的因素;“练”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练习方法,围绕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赛”是指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进行的各种比赛,包括单人的比赛、集体合作的比赛等,是学、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体育学练效果的重要手段;“评”是指教师或学生对学生或同伴进行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具体有体育运动测试、学生体质健康等测试。
2 课程一体化对开展“学、练、赛、评”的启示
教育部体艺卫司司民王登峰在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将推进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今后学校体育主要围绕“教、练、赛”进行开展叫。笔者认为“学、练、赛、评”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指的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微观层面指的是一堂课的教学。“学、练、赛、评”作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新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不可割裂而独立存在,为此,我们应强调“学、练、赛、评”四者应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视角下,做到体育教学工作校内外相互配合、课堂内外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确保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运行。
3 基于课程一体化的小学体育学练赛评构建路径
3.1 明确“三维度”育人的体育课程目标
纵观学校体育实际现状,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界限模糊,2000年在新课程改革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学是重“技”(能)还是重“体”(能),体育课堂教学是学习体育技能还是要追求快乐体能,一些体育专家、学者及体育教师莫衷一是。由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三维度”的体育课程目标,即技术维度、体能维度、运用维度。明确动作(技术)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運用方法是教学内容,强调在体育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强化发展学生体育技能必备的专项体能,突出学生的体育运动运用能力(会比赛和自主锻炼),与国家提出的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3.2 构建“教材三个一”结合的课程内容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偏差,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教教材、教单一运动技术的现象,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体能,或者缺乏发展某项运动技术专项体能的意识,造成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与体能发展的脱节。为此,根据体育“三维度”的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材三个一”的理念。
以篮球教学为例,每个水平层次都应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运球、传球、投篮、战术配合等,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上述技战术,还必须发展学生的篮球专项体能,通过篮球游戏或比赛提高和巩固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篮球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就是评价的核心点。实施“教材三个一”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实现运动技能、体能练习、技术运用“三合一”协调发展与有机集合,还可以改变原有的教教材,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会单一动作技术不会运用和比赛的窘状,实现“学运动技术、练专项体能、赛灵活运用、评体技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促使学生从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学习到发展运动能力的转变。
3.3 开展课内外有机衔接的课程实施
通过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构建逻辑清晰、富有层递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一个相互协进的系统,把体育课堂单一的运动技术教学拓展到课余锻炼、比赛运用中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把“学—练—赛—评”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体育课程育人的最大效果,落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任。
3.4 完善科学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师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中考成绩作为评价体育课程“教与学”成效的衡量指标。终结性评价过多,过程性评价较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缺乏激励机制。在课程一体化视域下实施“学—练—赛—评”,对学生体育测评既要有速度、次数、远度等定量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大课间活动、运动会或体育小竞赛、课余训练与校外锻炼进行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评价,例如,运动安全与卫生常识、协作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语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要在“学—练—赛—评”整体一致性的教学背景下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良好的体能,形成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会批判性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九“学—练—赛—评”是全面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落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