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谈是一件伴随终生的事,也是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一方面,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阅读更能影响初中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阅读对于培养初中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极其承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学生宁愿把大部分课余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玩游戏上,也不喜欢阅读有益的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与自觉性,是一件极具现实价值与意义的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滇兴趣呢?在实践中,我有了以下一些心得:
一、以“内”促“外”,让语文课成为培养阅读兴趣的阵地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就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充分挖掘这些“快乐的宝藏”,很好地利用这些“快乐宝石”,可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注意和探究,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必趣。像《看云识天气》介绍的是天文知识,《奇妙的克隆》介绍的则是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中国石拱桥》介绍了建筑知识,《端午的鸭蛋》则与民俗民风有关,而《陈涉世家》《出师表》介绍了历史知识。诸如此类,这样的语文教学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这样的语文课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前沿阵地。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蕾曾说,语文课要做到四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他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课内外衔接”,立足课内,放跟课外,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学精,课外学活;课内得法,课外得道。余老师可以说是秉承了,叶老的教育思想,他充分地实践r叶老的教育思想,并且还有提高。每位语文教师都明白,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见多识广,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和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人生寓言》,我就向学生介绍作者周国平及他对亡女的沉痛的追思,让学生了解作家作为一个父亲的痛苦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对于亲情和父爱的体会、感悟……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二、自主阅读。让阅读课成为培养阅读兴趣的摇篮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学习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学生可从书报杂志中获得知识,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有日的地推荐作品。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如《三调芭蕉扇》《智取生辰纲》等,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应推荐《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这样既推动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阅读面。既提高r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校初一、初二每崩都有语文阅读课,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阅读课完全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阅读必趣的另一块阵地。在阅读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观性,一是自主选择读本,适时加以指导和监督,要求阅读内容的健康性和纯洁性,以保证他们阅读的质量和有效性;一是阅读场地的自山性,可以在阅览室,但阅览摩的气氛过于严肃,因此,我们多选择在教室,教室随意的气氛更适合学生自山阅读。在长期的浸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和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
阅读课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空间和时问,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三、提高实效,让阅读方法成为培养阅读兴趣的保障
首先,要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无法收到实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便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进行阅读的根本日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阅读的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主题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3、联系生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 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克服畏难情绪,以“零”破“整”。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有学生曾经这样形容她对名著的感觉:“名著都是一座座冰山……藏在水下的是7/8,露出来的是1/8,名著因此显得深不可测、遥不可及,让人敬而生畏。”相当多学生有类似的心理,他们一看到大部分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中第一学期老师不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象《中学生时代》《读者》《意林》《中外书摘》等杂志,以及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小册子,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朝花夕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飞鸟集》《老人与海》《热爱生命》等,这些作品学生能比较容易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很快就能读完,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是读过二三本名著的人了。名著阅读与同学们间的隔膜自然而然消失了。在阅读中让学生尝到读名著的成就感,对名著产生亲切感和亲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一步步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
初中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心理上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会有强烈的表达的愿望与能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尝到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会更足。
1、讲。在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好书推介会”“主题阅读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让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交流。
2、展。在教室的一角,精心设置“手抄报园地”“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摘录的读书笔记,写下的感想体会,让学生时常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3、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阅读之星”“阅读能手”“阅读博士”等,吸引学生去摘取称号,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阅读激情。
阅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培养学生快乐、有效、长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更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追求的一项科学的、长期的事业。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学生宁愿把大部分课余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玩游戏上,也不喜欢阅读有益的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与自觉性,是一件极具现实价值与意义的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滇兴趣呢?在实践中,我有了以下一些心得:
一、以“内”促“外”,让语文课成为培养阅读兴趣的阵地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就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充分挖掘这些“快乐的宝藏”,很好地利用这些“快乐宝石”,可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注意和探究,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必趣。像《看云识天气》介绍的是天文知识,《奇妙的克隆》介绍的则是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中国石拱桥》介绍了建筑知识,《端午的鸭蛋》则与民俗民风有关,而《陈涉世家》《出师表》介绍了历史知识。诸如此类,这样的语文教学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这样的语文课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前沿阵地。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蕾曾说,语文课要做到四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他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课内外衔接”,立足课内,放跟课外,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学精,课外学活;课内得法,课外得道。余老师可以说是秉承了,叶老的教育思想,他充分地实践r叶老的教育思想,并且还有提高。每位语文教师都明白,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见多识广,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和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人生寓言》,我就向学生介绍作者周国平及他对亡女的沉痛的追思,让学生了解作家作为一个父亲的痛苦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对于亲情和父爱的体会、感悟……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二、自主阅读。让阅读课成为培养阅读兴趣的摇篮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学习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学生可从书报杂志中获得知识,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有日的地推荐作品。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如《三调芭蕉扇》《智取生辰纲》等,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应推荐《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这样既推动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阅读面。既提高r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校初一、初二每崩都有语文阅读课,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阅读课完全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阅读必趣的另一块阵地。在阅读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观性,一是自主选择读本,适时加以指导和监督,要求阅读内容的健康性和纯洁性,以保证他们阅读的质量和有效性;一是阅读场地的自山性,可以在阅览室,但阅览摩的气氛过于严肃,因此,我们多选择在教室,教室随意的气氛更适合学生自山阅读。在长期的浸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和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
阅读课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空间和时问,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三、提高实效,让阅读方法成为培养阅读兴趣的保障
首先,要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无法收到实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便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进行阅读的根本日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阅读的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主题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3、联系生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 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克服畏难情绪,以“零”破“整”。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有学生曾经这样形容她对名著的感觉:“名著都是一座座冰山……藏在水下的是7/8,露出来的是1/8,名著因此显得深不可测、遥不可及,让人敬而生畏。”相当多学生有类似的心理,他们一看到大部分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中第一学期老师不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象《中学生时代》《读者》《意林》《中外书摘》等杂志,以及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小册子,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朝花夕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飞鸟集》《老人与海》《热爱生命》等,这些作品学生能比较容易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很快就能读完,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是读过二三本名著的人了。名著阅读与同学们间的隔膜自然而然消失了。在阅读中让学生尝到读名著的成就感,对名著产生亲切感和亲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一步步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
初中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心理上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会有强烈的表达的愿望与能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尝到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会更足。
1、讲。在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好书推介会”“主题阅读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让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交流。
2、展。在教室的一角,精心设置“手抄报园地”“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摘录的读书笔记,写下的感想体会,让学生时常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3、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阅读之星”“阅读能手”“阅读博士”等,吸引学生去摘取称号,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阅读激情。
阅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培养学生快乐、有效、长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更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追求的一项科学的、长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