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训练是思维、交际、肢体语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对话”和“独白”两种语言方式。在语言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关键是要创设情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之间互动。下面笔者以《寻隐者不遇》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 释题入手,感知课文,激发兴趣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寻:寻找,寻访
不遇:没有遇到
教师: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学生:蓝老师,我知道,就是寻访隐居山林的人,但没有遇到。
教师:对,小朋友说得非常好,还有人想说吗?
学生2:蓝老师,我还想说……
教师(设悬念,引入课文):为什么没有找到?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既理解了题意,又训练了学生的言语应变能力。
二、 通读课文,弄清原因,口语交际
1.学生凭借汉语拼音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说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生生互动)。①汇报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②小组讨论:还想知道什么,互相释疑。能解决的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3.向教师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师生互动)。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向教师汇报小组讨论交流情况。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能力和听话习惯,学生的思维和口语交际又得到了训练。
4.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或还想知道的问题。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教师和学生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是双方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对诗句有不同的理解或看法,学生大胆说,甚至与老师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思维,并能创造性地开始他自主的思维活动。
5.评一评、议一议,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
三、补充诗句,说说寻访过程,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这一题同桌讨论完成,再指名回答。
2.想想寻访时,诗人会怎样问童子,在每句诗后口头填空,再连起来说说诗人寻访的过程。
这一题先自己对自己说说(独白),然后同桌互相说听(生生互动),也就是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四、 表演,再次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鼓励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大胆想象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然后自由发挥,分角色表演,具体步骤如下:1.同桌分配角色表演(生生互动);2.学生与老师分角色表演(师生互动);3.找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到讲台前,分角色表演(生生互动);4.评一评、议一议,谁表演得好,好在哪里。
在表演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势态语。肢体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无声的语言,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好的习惯动作。在表演时要提醒学生说话有礼貌,态度自然大方,动作表情到位。
(表演前先看看插图,教师准备好松树的道具)
诗人:请问童子,你师父在家吗?
童子:老伯,我师父去采药了。
诗人:请问他去哪里采药了?
童子: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
诗人:你能把他找回来吗?
童子:老伯,对不起,这里山高云深,我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诗人:谢谢你,我下次再来吧。
童子:不用谢,师父回来我告诉他,再见!
五、 记认生字,理解字词意
这一环节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还能通过与学生、教师的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让别人能听懂他说的话。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出最能让自己接受的方法记住字形,如猜字谜、熟字换偏旁法、加偏旁法、儿歌法等。
2.同桌交流讨论。互相告诉对方自己记字的方法,交流还有哪些字不容易记,取长补短,互相检查自学效果。
3.师生互动。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一环节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养成学生说话有礼貌、声音响亮的好习惯。
老师:谁来说说,你记住了什么字,是怎么记住的?
A学生:蓝老师,我记住了“松”字。我是这样记的:木字旁,右边一个“公”,因为松树是一种树,所以“松”是木字旁。
B学生:蓝老师,我能给“松树”说句话吗?
经过教师同意,这名学生说:“这棵松树真大啊!”
C学生:蓝老师,我能给“松”组词吗?……
教师:还有谁记住了什么字?(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
一、 释题入手,感知课文,激发兴趣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寻:寻找,寻访
不遇:没有遇到
教师: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学生:蓝老师,我知道,就是寻访隐居山林的人,但没有遇到。
教师:对,小朋友说得非常好,还有人想说吗?
学生2:蓝老师,我还想说……
教师(设悬念,引入课文):为什么没有找到?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既理解了题意,又训练了学生的言语应变能力。
二、 通读课文,弄清原因,口语交际
1.学生凭借汉语拼音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说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生生互动)。①汇报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②小组讨论:还想知道什么,互相释疑。能解决的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3.向教师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师生互动)。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向教师汇报小组讨论交流情况。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能力和听话习惯,学生的思维和口语交际又得到了训练。
4.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或还想知道的问题。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教师和学生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是双方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对诗句有不同的理解或看法,学生大胆说,甚至与老师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思维,并能创造性地开始他自主的思维活动。
5.评一评、议一议,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
三、补充诗句,说说寻访过程,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这一题同桌讨论完成,再指名回答。
2.想想寻访时,诗人会怎样问童子,在每句诗后口头填空,再连起来说说诗人寻访的过程。
这一题先自己对自己说说(独白),然后同桌互相说听(生生互动),也就是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四、 表演,再次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鼓励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大胆想象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然后自由发挥,分角色表演,具体步骤如下:1.同桌分配角色表演(生生互动);2.学生与老师分角色表演(师生互动);3.找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到讲台前,分角色表演(生生互动);4.评一评、议一议,谁表演得好,好在哪里。
在表演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势态语。肢体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无声的语言,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好的习惯动作。在表演时要提醒学生说话有礼貌,态度自然大方,动作表情到位。
(表演前先看看插图,教师准备好松树的道具)
诗人:请问童子,你师父在家吗?
童子:老伯,我师父去采药了。
诗人:请问他去哪里采药了?
童子: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
诗人:你能把他找回来吗?
童子:老伯,对不起,这里山高云深,我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诗人:谢谢你,我下次再来吧。
童子:不用谢,师父回来我告诉他,再见!
五、 记认生字,理解字词意
这一环节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还能通过与学生、教师的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让别人能听懂他说的话。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出最能让自己接受的方法记住字形,如猜字谜、熟字换偏旁法、加偏旁法、儿歌法等。
2.同桌交流讨论。互相告诉对方自己记字的方法,交流还有哪些字不容易记,取长补短,互相检查自学效果。
3.师生互动。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一环节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养成学生说话有礼貌、声音响亮的好习惯。
老师:谁来说说,你记住了什么字,是怎么记住的?
A学生:蓝老师,我记住了“松”字。我是这样记的:木字旁,右边一个“公”,因为松树是一种树,所以“松”是木字旁。
B学生:蓝老师,我能给“松树”说句话吗?
经过教师同意,这名学生说:“这棵松树真大啊!”
C学生:蓝老师,我能给“松”组词吗?……
教师:还有谁记住了什么字?(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