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包含拉乌龟、打狗归坡、拔藤等20项,具有民族性、娱乐性、生产性等特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特征、挖掘意义与挖掘路径,探寻其非遗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传承我国黎族传统体育提供基础性研究,为我国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挖掘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挖掘
一、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概述
(一)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界定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项目属于黎族传统体育范畴,具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社交功能和教育功能。黎族竞技类运动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并注重在体育运动中达到竞技对抗的目的。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研究发现,海南黎族有20项竞技类体育项目,其中就包括接近失传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运动项目拉乌龟、顶杠、鸡毛球、打狗归坡、拔藤等。
(二)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特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类分支,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蕴含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民族性、生产性、娱乐性。黎族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饱含着黎族人民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也是黎族祖先为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开创的运动,为生产劳动提供了新的方式。此外,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能满足黎族人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1],使人放松身心,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娱乐功能。
二、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意义
(一)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民风习俗、价值观念等,它蕴含着黎族的灵魂与气魄,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精神[2]。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辅相成,协同并进,是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要。
(二)传承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强调把以人为本的体育运动和技艺作为表现形式,体现黎族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反映了黎族原生态的民族传統,鲜明生动地描绘了黎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历史面貌[3]。挖掘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让人们感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对传承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三)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体现在“竞”,也兼具大众性和趣味性。拉乌龟、顶杠、打狗归坡等运动注重民众的参与度,可以实现在竞技对抗中沟通交流、结交游伴的目的,参与这些运动对于少年儿童认识本民族文化具有教育作用。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探寻其内在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能够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黎族民众对体育运动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三、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挖掘路径
(一)规则的整理与完善
海南省各级政府要秉承党的民族政策完善相关规则,对挖掘路径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深入地整理和完善,做好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申报和普查工作[4]。要加大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扶持力度,为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提供规章制度上的根本保证。
(二)竞技方式的改进与优化
对竞技方式进行改良,要在保持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展示民族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特性。要实现三个“创新”,即创新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实验研究、创新建立竞技实验基地、创新定义项目的比赛规则、裁判法、场地标准、器材标准。改进竞技方式更需要注重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涵义,赋予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新的内涵。
(三)提高人们的认知与参与程度
海南政府需要扩大认知人群的规模和参与程度,使民众深刻认识到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加强对竞赛运动的推广。利用媒体和企业推广,推荐一批黎族竞技类体育精品项目进入海南省旅游景区,加深认知人群广度。促进学校推广,将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编入学校体育课程中,为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竞技类体育项目提供基础性模式。
四、结语
海南针对黎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多限于理论和起源研究,针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项目的全面发掘、整理、实验、再现、传承研究仍待补充。我们对黎族竞技类项目的系统性发掘与整理带有抢救性质,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意义重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峰,孟东明,马维民,吴义.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与文化内涵分析[J].职业时空,2013 (7)12:141-142.
[2]林先乐.海南省黎族与中国台湾高山族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民族传统体育,2018 (8)5:167-168.
[3]黄爱銮,张玉泉.海南黎族赶狗归坡运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 (2):186.
[4]李云.挖掘人文历史资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宣传部长谈文化,2012 (2):44.
关键词: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挖掘
一、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概述
(一)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界定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项目属于黎族传统体育范畴,具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社交功能和教育功能。黎族竞技类运动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并注重在体育运动中达到竞技对抗的目的。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研究发现,海南黎族有20项竞技类体育项目,其中就包括接近失传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运动项目拉乌龟、顶杠、鸡毛球、打狗归坡、拔藤等。
(二)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特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类分支,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蕴含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民族性、生产性、娱乐性。黎族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饱含着黎族人民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也是黎族祖先为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开创的运动,为生产劳动提供了新的方式。此外,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能满足黎族人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1],使人放松身心,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娱乐功能。
二、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意义
(一)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民风习俗、价值观念等,它蕴含着黎族的灵魂与气魄,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精神[2]。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辅相成,协同并进,是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要。
(二)传承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强调把以人为本的体育运动和技艺作为表现形式,体现黎族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反映了黎族原生态的民族传統,鲜明生动地描绘了黎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历史面貌[3]。挖掘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让人们感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对传承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三)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体现在“竞”,也兼具大众性和趣味性。拉乌龟、顶杠、打狗归坡等运动注重民众的参与度,可以实现在竞技对抗中沟通交流、结交游伴的目的,参与这些运动对于少年儿童认识本民族文化具有教育作用。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探寻其内在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能够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黎族民众对体育运动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三、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挖掘路径
(一)规则的整理与完善
海南省各级政府要秉承党的民族政策完善相关规则,对挖掘路径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深入地整理和完善,做好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申报和普查工作[4]。要加大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扶持力度,为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提供规章制度上的根本保证。
(二)竞技方式的改进与优化
对竞技方式进行改良,要在保持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展示民族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特性。要实现三个“创新”,即创新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实验研究、创新建立竞技实验基地、创新定义项目的比赛规则、裁判法、场地标准、器材标准。改进竞技方式更需要注重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涵义,赋予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新的内涵。
(三)提高人们的认知与参与程度
海南政府需要扩大认知人群的规模和参与程度,使民众深刻认识到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加强对竞赛运动的推广。利用媒体和企业推广,推荐一批黎族竞技类体育精品项目进入海南省旅游景区,加深认知人群广度。促进学校推广,将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编入学校体育课程中,为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竞技类体育项目提供基础性模式。
四、结语
海南针对黎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多限于理论和起源研究,针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项目的全面发掘、整理、实验、再现、传承研究仍待补充。我们对黎族竞技类项目的系统性发掘与整理带有抢救性质,挖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意义重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峰,孟东明,马维民,吴义.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与文化内涵分析[J].职业时空,2013 (7)12:141-142.
[2]林先乐.海南省黎族与中国台湾高山族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民族传统体育,2018 (8)5:167-168.
[3]黄爱銮,张玉泉.海南黎族赶狗归坡运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 (2):186.
[4]李云.挖掘人文历史资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宣传部长谈文化,2012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