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察生活融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校园、云朵、风、雨、雾……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有一天,遇到了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七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先让学生站在教室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二、素材积累。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苟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
1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是在预习生字时,查字典积累课外词语;第三方面就是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无私奉献”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忘恩负义、卖国求荣……”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对于句子的积累也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可以分句式积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类别;一方面可以分修辞积累,依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划分不同的类别,让学生知道它们对句子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另外,在句式的积累中,对于部分句子还可以做上批注,或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也进行了随文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2在阅读中练说。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們要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以便为写作服务。在练习时,我们不光练习文中某一个词语,还可以根据积累中对词语的分类进行有目的地练说。不过练说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把生活中的事情用上优美的词语链接起来,就成了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另外在练习说话熟练时不妨提高要求,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再用上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学生积累的词句不但得到了训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练说训练。首先,练说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选择文中一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而且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其次,练说词语、句式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多读悟情,根据文中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次,练说学习感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对自己的启发等。这样经过三个层次的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为写作时流畅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3在阅读中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和身边的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而不脱离生活。
三、随时激励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写作很苦,作文是靠苦练出来的,不是读作文书或老师指导就能写出来的,要把积累的知识、信息变成自己的语言,好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多写、多练没有任何的秘诀。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两篇读书笔记;一篇课外小作文。但是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竽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每周的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不断的激励学生生求真求实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成功。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学生只有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情感才能引发出写作的动机。常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的,一篇文章,不管是写入记事还是写景状物,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受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的影响,学生作文中有意无意的说假话,抒假情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鼓励学生作文直抒胸臆,。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了苦闷,向它倾诉,有了烦恼,向它表达,有了高兴或痛快的事,它也高兴,痛快,当你要把说的都说出来时,都写在纸上,你就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让学生尊重自己的内心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尽管学生可能写出好多荒唐话,但是这些荒唐的东西才值得珍视,因为这是来自孩子那个纯真的世界,有健康的人格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不胡编乱造。
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解决学生“作文难”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已经取得了点滴成绩,但做得还远远不够,由于水平有限,思考和尝试难免有偏差,请同行批评指正。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校园、云朵、风、雨、雾……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有一天,遇到了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七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先让学生站在教室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二、素材积累。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苟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
1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是在预习生字时,查字典积累课外词语;第三方面就是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无私奉献”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忘恩负义、卖国求荣……”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对于句子的积累也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可以分句式积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类别;一方面可以分修辞积累,依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划分不同的类别,让学生知道它们对句子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另外,在句式的积累中,对于部分句子还可以做上批注,或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也进行了随文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2在阅读中练说。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們要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以便为写作服务。在练习时,我们不光练习文中某一个词语,还可以根据积累中对词语的分类进行有目的地练说。不过练说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把生活中的事情用上优美的词语链接起来,就成了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另外在练习说话熟练时不妨提高要求,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再用上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学生积累的词句不但得到了训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练说训练。首先,练说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选择文中一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而且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其次,练说词语、句式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多读悟情,根据文中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次,练说学习感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对自己的启发等。这样经过三个层次的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为写作时流畅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3在阅读中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和身边的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而不脱离生活。
三、随时激励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写作很苦,作文是靠苦练出来的,不是读作文书或老师指导就能写出来的,要把积累的知识、信息变成自己的语言,好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多写、多练没有任何的秘诀。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两篇读书笔记;一篇课外小作文。但是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竽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每周的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不断的激励学生生求真求实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成功。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学生只有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情感才能引发出写作的动机。常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的,一篇文章,不管是写入记事还是写景状物,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受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的影响,学生作文中有意无意的说假话,抒假情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鼓励学生作文直抒胸臆,。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了苦闷,向它倾诉,有了烦恼,向它表达,有了高兴或痛快的事,它也高兴,痛快,当你要把说的都说出来时,都写在纸上,你就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让学生尊重自己的内心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尽管学生可能写出好多荒唐话,但是这些荒唐的东西才值得珍视,因为这是来自孩子那个纯真的世界,有健康的人格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不胡编乱造。
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解决学生“作文难”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已经取得了点滴成绩,但做得还远远不够,由于水平有限,思考和尝试难免有偏差,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