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现代人事管理模式就是独特的人事管理创新。而这种创新正是由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孕育的,通过介绍人事管理、行政道德的含义、特征及功能,了解当前行政道德的现状与趋势,浅析在面对行政道德失范的状况时,应如何加强行政道德的建设。
[关键词]人事管理 行政道德 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84-02
1 引言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构建一个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和民族特点的人事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一个必然要完成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政府的执政能力起着某种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一个全新的阐释。
2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事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把古代优秀文化与现代人事管理的实际结合起来,现代社会中的人,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人事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人事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只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构建一个高效、和谐并具有中国民族性格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3 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何谓伦理?《说文解字》中的注释说“伦,辈也”。《辞源》中的注释是“伦,同辈,同类;道理,次序”。“伦理”一词的本义是表示处理家庭、家族、宗族等血缘群体中的人伦关系所应遵守的原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何谓道德?“道”字的本义是路,古人以“道”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则、规律,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矩。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这一含义。“德”字的本义是“得”,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两字合成“道德”一词,表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含有真理、原则、规律等多重含义。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道德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二者关系密切,常以“伦理道德”一词连用。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和表现形式,其社会功能一般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功能。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选择人生道路与生活方式。二是调节功能。指导和纠正人际利益与行为,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教育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成为高尚的人。四是评价功能。道德是人们用以评价和把握现实的一种依据。五是平衡功能。在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维持生态平衡,和谐子孙关系。就特征而言,道德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作为社会准则,道德也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二是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三是道德文化和道德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会发生变化。
4 现代人事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现代人事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
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基本原则。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合”与“分”是解决各类组织矛盾的必要手段,是组织良性运转的前提,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领导和激励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人们的真实需要和行为动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领导。
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是儒家的“人性可塑说”。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后天的塑造与引导,如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这比起单纯被动地适应人性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经营人性”,只有在“人”的意义上,才能够对人事管理的良性、持久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道理很简单:管理,只有基于对中国人内在价值观与幸福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获成功。
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5 人事管理的道德属性
5.1 人事管理与行政道德
人事管理具备一般管理所必备的要素和特性,但人事管理职业与一般职业 (包括普通的私人性管理职业)有着根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事管理的职业主体是政府行政人员,公务员制度建立以后,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才有从事人事管理职业的资格。其次,人事管理职业的职业属性是公职,人事管理职业具有国家属性,属于公共性职业而非私人性职业。再次,人事管理的职业活动是公务活动,其目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最优。政府行政人员的人事管理活动代表国家,必须严格遵守行政道德。
何谓行政道德?简而言之,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即为行政道德。行政道德也是一种管理道德,它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对组织資源和组织成员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工作效果和效率达到道德目标,使整体道德品质达到社会与经济进步所要求的程度和进度,形成高质高效的道德文化、提升管理中的行政权威和社会形象。
[关键词]人事管理 行政道德 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84-02
1 引言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构建一个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和民族特点的人事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一个必然要完成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政府的执政能力起着某种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一个全新的阐释。
2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事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把古代优秀文化与现代人事管理的实际结合起来,现代社会中的人,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人事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人事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只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构建一个高效、和谐并具有中国民族性格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3 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何谓伦理?《说文解字》中的注释说“伦,辈也”。《辞源》中的注释是“伦,同辈,同类;道理,次序”。“伦理”一词的本义是表示处理家庭、家族、宗族等血缘群体中的人伦关系所应遵守的原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何谓道德?“道”字的本义是路,古人以“道”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则、规律,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矩。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这一含义。“德”字的本义是“得”,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两字合成“道德”一词,表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含有真理、原则、规律等多重含义。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道德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二者关系密切,常以“伦理道德”一词连用。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和表现形式,其社会功能一般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功能。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选择人生道路与生活方式。二是调节功能。指导和纠正人际利益与行为,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教育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成为高尚的人。四是评价功能。道德是人们用以评价和把握现实的一种依据。五是平衡功能。在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维持生态平衡,和谐子孙关系。就特征而言,道德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作为社会准则,道德也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二是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三是道德文化和道德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会发生变化。
4 现代人事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现代人事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
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基本原则。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合”与“分”是解决各类组织矛盾的必要手段,是组织良性运转的前提,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领导和激励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人们的真实需要和行为动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领导。
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是儒家的“人性可塑说”。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后天的塑造与引导,如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这比起单纯被动地适应人性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经营人性”,只有在“人”的意义上,才能够对人事管理的良性、持久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道理很简单:管理,只有基于对中国人内在价值观与幸福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获成功。
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5 人事管理的道德属性
5.1 人事管理与行政道德
人事管理具备一般管理所必备的要素和特性,但人事管理职业与一般职业 (包括普通的私人性管理职业)有着根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事管理的职业主体是政府行政人员,公务员制度建立以后,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才有从事人事管理职业的资格。其次,人事管理职业的职业属性是公职,人事管理职业具有国家属性,属于公共性职业而非私人性职业。再次,人事管理的职业活动是公务活动,其目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最优。政府行政人员的人事管理活动代表国家,必须严格遵守行政道德。
何谓行政道德?简而言之,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即为行政道德。行政道德也是一种管理道德,它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对组织資源和组织成员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工作效果和效率达到道德目标,使整体道德品质达到社会与经济进步所要求的程度和进度,形成高质高效的道德文化、提升管理中的行政权威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