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沥青路面的施工现状,分析了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原因,提出了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讨论
从我国已建成的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来看,很多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路面损害十分严重,也有的是因為在施工初期没有达到设计目标而出现了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早期病害有车辙、壅包、松散、剥落、推移、裂缝等。因此,施工单位应该以“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1 沥青路面的施工现状
当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是我国公路建设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维修养护等等),但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成为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关键因素,这已得到业内人士普遍认同。虽然采取了一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面质量,但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依然存在甚至更加严重。目前,路面结构上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如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研究、永久性沥青路面研究。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另一个主要原因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现在不开始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公路的早期损坏和修复问题会很快成为我国公路行业的危机。
2 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原因
2.1 施工原材料的选择。沥青是现代公路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沥青的优点是灰尘少,成本低,抗压力强。选择沥青原材料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地理环境情况、经济状况而决定,否则就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2.2 路面施工施工环节。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公路施工设备陈旧、技术低下,操作人员有时不会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碾压温度等关键工艺指标进行施工,这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公路路面的早期损坏,都与人为因素有关。路面基层作为传递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其稳定性和抗压性直接决定了公路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作为工作重点,预防路面出现网状开裂和下陷的问题。
2.3 养护管理。路面的养护情况对路面的整体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养护不及时、措施不完善,发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处理,都会引发质量问题。
3 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是工程永恒的主题,公路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不但有设计、施工等技术上问题,还有急需改进的管理上问题。鉴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因此本文从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对沥青路面建设质量保证系统的研究,重点对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做了如下研究。
3.1 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1 沥青材料在进入拌和站时应附有原厂的质量合格证和出厂检验单。拌和场对每批到场的沥青均应取样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验明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拌和场取样检验后应签发验收单,记录沥青来源、标号、数量、到货日期、发票号码、存放地点、检验品质以及使用沥青的路段等;每批沥青在检验后应留有不少于4kg的料样备查。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应分开存放,不得混杂。已加工的沥青在拌和站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15天,存放温度不应高于130℃。桶装和袋装沥青的储存和运输应注意防止水份、泥土进入沥青。
3.1.2 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加工生产,严禁开采风化岩石,生产出的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对到现场的集料要取样检验其磨光值、粘附性、含水率、含泥量。为保证其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可掺入少量的抗剥落剂。
3.2 配合比设计的控制
配合比设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国际上有各式各样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验与技术水平,认为仍然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是符合国情的,这是我们的基本方法和依据。考虑到目前施工质量检验阶段一般都采用马歇尔方法,而且便于与标准的马歇尔方法、以往的实践经验进行对比,所以在采用其他配合比设计方法时要按照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方法进行检验,并提出相应的指标。
3.3 施工工艺的控制
3.3.1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拌合必须在沥青拌合厂采用拌合机械拌制,一般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合,拌合料应均匀一致,无白花、结团成块、集料离析现象,严禁不合格混合料出场,拌合站试验室每天对沥青原材料和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测2次,出厂拌合料各项性能指标必须与试验段相符。温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沥青老化,混合料性能降低。温度过低,混合料变形能力降低,路面会出现脆性破坏。因此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即155~170℃,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70~180℃,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55~165℃。当出厂温度超过165℃甚至更高时必须做废料处理,保证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120~145℃。
3.3.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根据拌合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应有运料车等候,且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l00mm~3O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辅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并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薄膜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所有运料车配备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已离析、硬化在运料车内的混合料,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的混合料必须废弃。
3.3.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根据路面宽度选用1~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且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当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时前后错开10m~20m成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开铺前将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加热至不低于65℃。摊铺速度要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不得随意变换速度及中途停顿。随时检查摊铺厚度、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撒料,换补料。
3.3.4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压实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道工序。压路机采用2~3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3台重量不小于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且不宜少于5台。初压时,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2遍,速度控制在1.5~2.0km/h,温度应不低于120℃并紧跟摊铺机进行。复压时,采用胶轮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压路机振压等综合碾压4~6遍,速度控制在4~5km/h,温度控制在80~100℃。终压时,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2遍,速度控制在2.5~3.5km/h,温度不低于65℃。碾压进行中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呈阶梯形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
3.3.5 接缝处理
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l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接缝施工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在端部涂粘层沥青接着摊铺,施工缝设在平坦地段及上坡地段。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技术是伴随着科技进步的一种专业技术,在工程中应强化施工工艺,促进工程的高质量完成,有效解决公路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王江.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用方法浅析[I].价值工程,2012,(18).
[3]陈杰.浅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I]科学之友,2011,(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讨论
从我国已建成的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来看,很多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路面损害十分严重,也有的是因為在施工初期没有达到设计目标而出现了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早期病害有车辙、壅包、松散、剥落、推移、裂缝等。因此,施工单位应该以“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1 沥青路面的施工现状
当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是我国公路建设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维修养护等等),但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成为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关键因素,这已得到业内人士普遍认同。虽然采取了一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面质量,但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依然存在甚至更加严重。目前,路面结构上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如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研究、永久性沥青路面研究。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另一个主要原因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现在不开始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公路的早期损坏和修复问题会很快成为我国公路行业的危机。
2 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原因
2.1 施工原材料的选择。沥青是现代公路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沥青的优点是灰尘少,成本低,抗压力强。选择沥青原材料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地理环境情况、经济状况而决定,否则就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2.2 路面施工施工环节。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公路施工设备陈旧、技术低下,操作人员有时不会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碾压温度等关键工艺指标进行施工,这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公路路面的早期损坏,都与人为因素有关。路面基层作为传递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其稳定性和抗压性直接决定了公路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作为工作重点,预防路面出现网状开裂和下陷的问题。
2.3 养护管理。路面的养护情况对路面的整体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养护不及时、措施不完善,发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处理,都会引发质量问题。
3 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是工程永恒的主题,公路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不但有设计、施工等技术上问题,还有急需改进的管理上问题。鉴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因此本文从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对沥青路面建设质量保证系统的研究,重点对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做了如下研究。
3.1 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1 沥青材料在进入拌和站时应附有原厂的质量合格证和出厂检验单。拌和场对每批到场的沥青均应取样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验明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拌和场取样检验后应签发验收单,记录沥青来源、标号、数量、到货日期、发票号码、存放地点、检验品质以及使用沥青的路段等;每批沥青在检验后应留有不少于4kg的料样备查。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应分开存放,不得混杂。已加工的沥青在拌和站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15天,存放温度不应高于130℃。桶装和袋装沥青的储存和运输应注意防止水份、泥土进入沥青。
3.1.2 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加工生产,严禁开采风化岩石,生产出的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对到现场的集料要取样检验其磨光值、粘附性、含水率、含泥量。为保证其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可掺入少量的抗剥落剂。
3.2 配合比设计的控制
配合比设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国际上有各式各样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验与技术水平,认为仍然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是符合国情的,这是我们的基本方法和依据。考虑到目前施工质量检验阶段一般都采用马歇尔方法,而且便于与标准的马歇尔方法、以往的实践经验进行对比,所以在采用其他配合比设计方法时要按照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方法进行检验,并提出相应的指标。
3.3 施工工艺的控制
3.3.1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拌合必须在沥青拌合厂采用拌合机械拌制,一般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合,拌合料应均匀一致,无白花、结团成块、集料离析现象,严禁不合格混合料出场,拌合站试验室每天对沥青原材料和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测2次,出厂拌合料各项性能指标必须与试验段相符。温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沥青老化,混合料性能降低。温度过低,混合料变形能力降低,路面会出现脆性破坏。因此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即155~170℃,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70~180℃,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55~165℃。当出厂温度超过165℃甚至更高时必须做废料处理,保证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120~145℃。
3.3.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根据拌合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应有运料车等候,且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l00mm~3O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辅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并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薄膜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所有运料车配备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已离析、硬化在运料车内的混合料,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的混合料必须废弃。
3.3.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根据路面宽度选用1~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且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当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时前后错开10m~20m成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开铺前将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加热至不低于65℃。摊铺速度要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不得随意变换速度及中途停顿。随时检查摊铺厚度、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撒料,换补料。
3.3.4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压实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道工序。压路机采用2~3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3台重量不小于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且不宜少于5台。初压时,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2遍,速度控制在1.5~2.0km/h,温度应不低于120℃并紧跟摊铺机进行。复压时,采用胶轮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压路机振压等综合碾压4~6遍,速度控制在4~5km/h,温度控制在80~100℃。终压时,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2遍,速度控制在2.5~3.5km/h,温度不低于65℃。碾压进行中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呈阶梯形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
3.3.5 接缝处理
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l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接缝施工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在端部涂粘层沥青接着摊铺,施工缝设在平坦地段及上坡地段。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技术是伴随着科技进步的一种专业技术,在工程中应强化施工工艺,促进工程的高质量完成,有效解决公路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王江.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用方法浅析[I].价值工程,2012,(18).
[3]陈杰.浅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I]科学之友,2011,(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