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连甲携夫人李文秀5月16日来青岛参加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先生诞辰106周年纪念活动。赵连甲平易近人,热情健谈,与他谈话,如沐春风。
谈及青岛,赵连甲说他有五年没来青岛了,一下车他感觉青岛变化很大,很多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变得更漂亮了。
“刘泰清是个传奇”
赵连甲用“传奇”形容刘泰清,说他虽然没有见过刘泰清,但小的时候跟随父亲(西河大鼓名家赵庆山)在大连从艺时,就常常听来自山东的前辈提到刘泰清的名字,当时西河大鼓作为新兴的曲艺形式,相当流行,唱者众多,却无出刘泰清之右者;到1956年,赵连甲投于济南山东快书名家杨立德门下,听师爷与师父讲及传承,其中提及的还是刘泰清,那时,刘泰清已声震山东,有“盖山东”美誉,在青岛拥有自己的书场“泰清茶社”,也就是今天青岛劈柴院的江宁会馆所在地。赵连甲说刘泰清的艺术生涯完全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刘泰清在青岛固定在一个地方“撂地”(露天演出,摆上几条或十几条长凳,演完一段就收钱),能够十年八年的常演不衰,在曲艺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奇迹。
刘泰清和赵连甲是躬耕于曲艺事业的两代人,作为后来人,赵连甲言谈间难掩对刘泰清为曲艺事业的努力和所取得成绩的钦佩和感动。
“来青岛不到劈柴院,
就不算真正到过青岛”
谈到青岛的劈柴院,赵连甲一下子来了兴致,说青岛市政府下大力气打造劈柴院是一项民心工程,重新拾起了老青岛人的珍贵记忆,是让人欢欣鼓舞的。这次纪念刘泰清先生的活动,更有利于推动劈柴院的文化建设,增强知名度。
赵连甲回忆了历史上劈柴院的繁荣,他说那个时候,青岛劈柴院和北京天桥一样,是各地曲艺人士的集散地,每天都吸引着大量人前来观看各种曲艺演出。劈柴院的“泰清茶社”就是那段辉煌的印记。
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历史上是曲艺人士优选落脚的水旱码头,曲艺融入海疆文化,发展大有前途。赵连甲坦言他希望这次活动只是个开始,而不是全部。他真诚希望青岛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积聚起青岛各界力量,再接再厉,打造好劈柴院这一文化景标。
当问及劈柴院的进一步发展时,赵连甲认为劈柴院的风味小吃、特色餐饮只是形式,不是主要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劈柴院更多的文化和智力元素。可按期邀请一些曲艺名家到劈柴院演出,以更好的活跃劈柴院的文化氛围。赵连甲希望过上几年,他能在全国各地听到这样一句话,“来青岛不到劈柴院,就不算真正到过青岛”,说到这里,他开心地笑了。
“传承曲艺,创新是关键”
赵连甲讲刘泰清长演不衰的秘诀是“求新务实”,对于现在低迷的曲艺界,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创新不足,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保持传统曲艺精华的同时,曲艺要吸收些反映时代特色的东西,做到与时俱进。现在社会,时尚的东西太多了,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也很多,社会在变,人们的需求在变,如果曲艺还是固守老腔老调,不思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现在有很多曲艺人才后来转向了影视等其他领域,赵连甲认为这不是曲艺人才的流失,反而有利于曲艺更广泛的传播。因为他们将学到的曲艺吸收后,化为己有,为影视服务,在影视中也出现了曲艺的影子,这是曲艺的更新和发展,也是曲艺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曲艺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扶植并创新。他谈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这代人必然要将曲艺的接力棒交给后来人,由他们继承前辈艺德,发扬传统曲艺。现实曲艺状态的低迷,直接导致了从事曲艺学习人数的急剧下降,青黄不接的现状令人慨叹,大力鼓励培植适合时代需要的曲艺人才应是燃眉之急。
赵连甲对国家及社会各界近年来对曲艺文化的扶植和重视表示肯定,认为这让低迷的曲艺届看到了一片曙光。针对有些高校设置了相声专业等,他认为这是个好事情,传统的曲艺走向学校,纳入到科学的教育中,便于使用一些现代教学方式,形成规模教育,同时有利于将曲艺理论更好地传承下去。但是,他强调曲艺的教育必须尊重曲艺本身的规律性,在这个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将曲艺文化传承下去。
有一种感动叫“执着”
短暂的两天,与赵连甲有过几次简短的交流。每次交谈都有一种感动在心,我想这份感动是缘于他那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曲艺事业无限热爱和无私奉献的执着。已过古稀之年的赵老,为曲艺的发展四处奔波,为曲艺的未来呼吁呐喊、献计献策。他负责编辑出版的《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中国西河大鼓传统唱词大全》等为繁荣曲艺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提到,近年年龄大了,每次有曲艺活动邀请他参加的时候,孩子因担心他的身体而不想他出席。但是,每次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出席活动,参与到各地振兴保护曲艺的活动中来。这次青岛之行,他不仅参与了曲艺专场的演出,而且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做了一场精彩的发言,正是赵连甲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支持和鼓励,让青岛振兴保护曲艺的第一步迈得更加坚定有力。
当听说我们要做此次纪念刘泰清先生活动专题的时候,他表示赞同和支持,他说媒体就要发挥好宣传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青岛人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体会传统曲艺的魅力,了解劈柴院的历史,推动青岛曲艺文化的发展。
赵连甲强调,现在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恢复当年“曲山艺海”的盛况,但曲艺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来保护它,让曲艺发展细水长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赵连甲很支持曲艺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大舞台。谈及上世纪80年代,他们说唱艺术团赴美演出取得极大成功的事情,他难掩兴奋和喜悦。最后,他为我们赠言“曲艺是我国民族发展的一朵奇葩,也当走向世界。”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期待,我们要动力满满地负重前行。
On May 16, Mr. Zhao Lianjia and his wife came to Qingdao to attend the activity of Xihe Dagu master Mr. Liu Taiqing's 106th anniversary.
Zhao Lianjia uses the word "legend" to describe Liu Taiqing. He said that Liu Taiqing performed in one place-Qingdao for ten years and was always popular,this was a lege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Quyi. Creation and practice were the reason for Liu Taiqing's legend.
Zhao Lianjia said that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today's Quyi was lack of creation. Quyi should absorb the new things that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 era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passion and dedication that Zhao Lianjia gives to Quyi make us moved. Mr. Zhao is already 70 years old, and he is still running around and offering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for Quyi. Zhao Lianjia encourages Quyi to go to the world arena. Finally, he said: "Quyi is a wonderful work of art in China; it should go to the world."
谈及青岛,赵连甲说他有五年没来青岛了,一下车他感觉青岛变化很大,很多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变得更漂亮了。
“刘泰清是个传奇”
赵连甲用“传奇”形容刘泰清,说他虽然没有见过刘泰清,但小的时候跟随父亲(西河大鼓名家赵庆山)在大连从艺时,就常常听来自山东的前辈提到刘泰清的名字,当时西河大鼓作为新兴的曲艺形式,相当流行,唱者众多,却无出刘泰清之右者;到1956年,赵连甲投于济南山东快书名家杨立德门下,听师爷与师父讲及传承,其中提及的还是刘泰清,那时,刘泰清已声震山东,有“盖山东”美誉,在青岛拥有自己的书场“泰清茶社”,也就是今天青岛劈柴院的江宁会馆所在地。赵连甲说刘泰清的艺术生涯完全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刘泰清在青岛固定在一个地方“撂地”(露天演出,摆上几条或十几条长凳,演完一段就收钱),能够十年八年的常演不衰,在曲艺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奇迹。
刘泰清和赵连甲是躬耕于曲艺事业的两代人,作为后来人,赵连甲言谈间难掩对刘泰清为曲艺事业的努力和所取得成绩的钦佩和感动。
“来青岛不到劈柴院,
就不算真正到过青岛”
谈到青岛的劈柴院,赵连甲一下子来了兴致,说青岛市政府下大力气打造劈柴院是一项民心工程,重新拾起了老青岛人的珍贵记忆,是让人欢欣鼓舞的。这次纪念刘泰清先生的活动,更有利于推动劈柴院的文化建设,增强知名度。
赵连甲回忆了历史上劈柴院的繁荣,他说那个时候,青岛劈柴院和北京天桥一样,是各地曲艺人士的集散地,每天都吸引着大量人前来观看各种曲艺演出。劈柴院的“泰清茶社”就是那段辉煌的印记。
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历史上是曲艺人士优选落脚的水旱码头,曲艺融入海疆文化,发展大有前途。赵连甲坦言他希望这次活动只是个开始,而不是全部。他真诚希望青岛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积聚起青岛各界力量,再接再厉,打造好劈柴院这一文化景标。
当问及劈柴院的进一步发展时,赵连甲认为劈柴院的风味小吃、特色餐饮只是形式,不是主要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劈柴院更多的文化和智力元素。可按期邀请一些曲艺名家到劈柴院演出,以更好的活跃劈柴院的文化氛围。赵连甲希望过上几年,他能在全国各地听到这样一句话,“来青岛不到劈柴院,就不算真正到过青岛”,说到这里,他开心地笑了。
“传承曲艺,创新是关键”
赵连甲讲刘泰清长演不衰的秘诀是“求新务实”,对于现在低迷的曲艺界,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创新不足,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保持传统曲艺精华的同时,曲艺要吸收些反映时代特色的东西,做到与时俱进。现在社会,时尚的东西太多了,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也很多,社会在变,人们的需求在变,如果曲艺还是固守老腔老调,不思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现在有很多曲艺人才后来转向了影视等其他领域,赵连甲认为这不是曲艺人才的流失,反而有利于曲艺更广泛的传播。因为他们将学到的曲艺吸收后,化为己有,为影视服务,在影视中也出现了曲艺的影子,这是曲艺的更新和发展,也是曲艺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曲艺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扶植并创新。他谈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这代人必然要将曲艺的接力棒交给后来人,由他们继承前辈艺德,发扬传统曲艺。现实曲艺状态的低迷,直接导致了从事曲艺学习人数的急剧下降,青黄不接的现状令人慨叹,大力鼓励培植适合时代需要的曲艺人才应是燃眉之急。
赵连甲对国家及社会各界近年来对曲艺文化的扶植和重视表示肯定,认为这让低迷的曲艺届看到了一片曙光。针对有些高校设置了相声专业等,他认为这是个好事情,传统的曲艺走向学校,纳入到科学的教育中,便于使用一些现代教学方式,形成规模教育,同时有利于将曲艺理论更好地传承下去。但是,他强调曲艺的教育必须尊重曲艺本身的规律性,在这个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将曲艺文化传承下去。
有一种感动叫“执着”
短暂的两天,与赵连甲有过几次简短的交流。每次交谈都有一种感动在心,我想这份感动是缘于他那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曲艺事业无限热爱和无私奉献的执着。已过古稀之年的赵老,为曲艺的发展四处奔波,为曲艺的未来呼吁呐喊、献计献策。他负责编辑出版的《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中国西河大鼓传统唱词大全》等为繁荣曲艺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提到,近年年龄大了,每次有曲艺活动邀请他参加的时候,孩子因担心他的身体而不想他出席。但是,每次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出席活动,参与到各地振兴保护曲艺的活动中来。这次青岛之行,他不仅参与了曲艺专场的演出,而且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做了一场精彩的发言,正是赵连甲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支持和鼓励,让青岛振兴保护曲艺的第一步迈得更加坚定有力。
当听说我们要做此次纪念刘泰清先生活动专题的时候,他表示赞同和支持,他说媒体就要发挥好宣传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青岛人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体会传统曲艺的魅力,了解劈柴院的历史,推动青岛曲艺文化的发展。
赵连甲强调,现在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恢复当年“曲山艺海”的盛况,但曲艺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来保护它,让曲艺发展细水长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赵连甲很支持曲艺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大舞台。谈及上世纪80年代,他们说唱艺术团赴美演出取得极大成功的事情,他难掩兴奋和喜悦。最后,他为我们赠言“曲艺是我国民族发展的一朵奇葩,也当走向世界。”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期待,我们要动力满满地负重前行。
On May 16, Mr. Zhao Lianjia and his wife came to Qingdao to attend the activity of Xihe Dagu master Mr. Liu Taiqing's 106th anniversary.
Zhao Lianjia uses the word "legend" to describe Liu Taiqing. He said that Liu Taiqing performed in one place-Qingdao for ten years and was always popular,this was a lege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Quyi. Creation and practice were the reason for Liu Taiqing's legend.
Zhao Lianjia said that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today's Quyi was lack of creation. Quyi should absorb the new things that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 era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passion and dedication that Zhao Lianjia gives to Quyi make us moved. Mr. Zhao is already 70 years old, and he is still running around and offering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for Quyi. Zhao Lianjia encourages Quyi to go to the world arena. Finally, he said: "Quyi is a wonderful work of art in China; it should go to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