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改变牵着学生走路的状况,使课堂上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因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把教学的注意力从教师自己讲得如何,转移到学生学得如何,才是教学的本质追求,也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关键词】以人为本 课堂 教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62-02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题海战术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显然整个教学活动是围着教师转的,最终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可谓重负低效。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进步,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了质的提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课程改革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前进。其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课改的重大突破,也是时代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产物。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构建有效课堂的宗旨必须是“以生为本”,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学,喜欢学,懂得学,努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为进位而退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课改下普遍教师都知道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在实践这转换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求教师必须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学会“退位”,转教为导,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切入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充分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数学老师,不可不认识徐长青这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其中徐长青老师讲授《重复问题》这节课更是让人记忆犹新:有3个学生玩抢凳子游戏,有4个学生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却只有6个学生,学生在徐老师的调控下矛盾升级,这时老师却撒手不管了,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此时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完全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在想办法,最终在老师一点提示都没有的情况下,学生想到了把重复参加两个游戏的那个同学都套在了表示不同游戏的两个呼啦圈里,此时全场掌声雷鸣。《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没有教师的退位怎样成就了学生的进位呢?徐老师敢于放下姿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以及平等的待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师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学习环境,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整节课里深刻地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正是老师的退位促使学生的进位,促使学生自主动手、动口、动脑学习,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促使学生变得更强、更自信,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为吸引而包装
根据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只顾传授新知识,或是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作课前准备,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背景。无论是空洞无味的说教,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都只是单调地调动大脑左半球的活动,极大地挫伤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使学习变成被动的缺乏吸引的苦差事。例如:二年级上册《小兔安家》中的练一练第4题,这是一道乘除法的综合练习题。如果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只是为做题而做,没有半点乐趣而言,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枯燥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感兴趣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奥秘的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它引领着学生不断地朝前进。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把那题综合练习题中4只小动物所负责的计算题分配到4个小组里,让第一组的学生做小狗,第二组做狐狸,第三组做小狗,第四组做小猫,各小组的组员互相合作完成对应的计算题,又准又快的为第一。像这样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题,披上一层好玩的衣裳,增添学生之间的竞争力, 以及自主学习的乐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因快乐以学习,因学习以快乐,效率也会出奇的高。
其实教材中的选材以及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需要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创设各种有趣的生活情境,“包装”数学知识,创造快乐,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让学生在认知技能、发展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为理解而直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若为了赶教学进度,实行满堂灌的模式,求多贪快,漠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会让学生囫囵吞枣。波利亚说:“抽象的道理是重要,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看得见、摸得着。”教师的作用就是“化归”,将难的问题转化成学生能够接受问题,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充分展示它独有的抽象性特征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接受性和心理适应性,因此,采用恰当的直观性手段很有必要。如“周长”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单凭老师的照本宣读,只会显得语言苍白无力,索然寡味。但根据该课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可以制作生动的“蚂蚁爬树叶”动画,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周长”,这样直观地引入周长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学生可以借境悟理,明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教得怎样,更应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在学习数学时,学生认真倾听固然重要,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应顾此失彼。因此教师教学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各种实物、图像,把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把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把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使知识直观形象化,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降低门槛,让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煮成一碗米饭,就算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包成粽子,就算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米酿成酒,那就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每次看到这个故事,都让我想起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所诠释的“以生为本”都不尽相同,创造的价值也不同。“以生为本"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这看来是那么简单、基础的,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为目标,认真地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教师、学生各自的分工与角色,定能使教与学相映生辉,保证40分钟的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钱守旺 《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以人为本 课堂 教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62-02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题海战术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显然整个教学活动是围着教师转的,最终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可谓重负低效。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进步,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了质的提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课程改革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前进。其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课改的重大突破,也是时代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产物。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构建有效课堂的宗旨必须是“以生为本”,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学,喜欢学,懂得学,努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为进位而退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课改下普遍教师都知道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在实践这转换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求教师必须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学会“退位”,转教为导,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切入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充分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数学老师,不可不认识徐长青这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其中徐长青老师讲授《重复问题》这节课更是让人记忆犹新:有3个学生玩抢凳子游戏,有4个学生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却只有6个学生,学生在徐老师的调控下矛盾升级,这时老师却撒手不管了,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此时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完全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在想办法,最终在老师一点提示都没有的情况下,学生想到了把重复参加两个游戏的那个同学都套在了表示不同游戏的两个呼啦圈里,此时全场掌声雷鸣。《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没有教师的退位怎样成就了学生的进位呢?徐老师敢于放下姿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以及平等的待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师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学习环境,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整节课里深刻地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正是老师的退位促使学生的进位,促使学生自主动手、动口、动脑学习,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促使学生变得更强、更自信,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为吸引而包装
根据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只顾传授新知识,或是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作课前准备,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背景。无论是空洞无味的说教,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都只是单调地调动大脑左半球的活动,极大地挫伤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使学习变成被动的缺乏吸引的苦差事。例如:二年级上册《小兔安家》中的练一练第4题,这是一道乘除法的综合练习题。如果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只是为做题而做,没有半点乐趣而言,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枯燥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感兴趣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奥秘的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它引领着学生不断地朝前进。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把那题综合练习题中4只小动物所负责的计算题分配到4个小组里,让第一组的学生做小狗,第二组做狐狸,第三组做小狗,第四组做小猫,各小组的组员互相合作完成对应的计算题,又准又快的为第一。像这样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题,披上一层好玩的衣裳,增添学生之间的竞争力, 以及自主学习的乐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因快乐以学习,因学习以快乐,效率也会出奇的高。
其实教材中的选材以及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需要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创设各种有趣的生活情境,“包装”数学知识,创造快乐,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让学生在认知技能、发展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为理解而直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若为了赶教学进度,实行满堂灌的模式,求多贪快,漠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会让学生囫囵吞枣。波利亚说:“抽象的道理是重要,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看得见、摸得着。”教师的作用就是“化归”,将难的问题转化成学生能够接受问题,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充分展示它独有的抽象性特征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接受性和心理适应性,因此,采用恰当的直观性手段很有必要。如“周长”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单凭老师的照本宣读,只会显得语言苍白无力,索然寡味。但根据该课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可以制作生动的“蚂蚁爬树叶”动画,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周长”,这样直观地引入周长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学生可以借境悟理,明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教得怎样,更应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在学习数学时,学生认真倾听固然重要,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应顾此失彼。因此教师教学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各种实物、图像,把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把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把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使知识直观形象化,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降低门槛,让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煮成一碗米饭,就算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包成粽子,就算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米酿成酒,那就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每次看到这个故事,都让我想起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所诠释的“以生为本”都不尽相同,创造的价值也不同。“以生为本"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这看来是那么简单、基础的,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为目标,认真地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教师、学生各自的分工与角色,定能使教与学相映生辉,保证40分钟的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钱守旺 《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