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心房起搏程序预防和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特殊心房起搏程序预防和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病窦综合征合并PAF患者植入Vitatron Selection900E(AF2.0、DDDR)型双腔起搏器,比较患者术后不同阶段PAF的发作总数、持续时间、AF负荷和心房起搏比率。结果除1例外,其余11例术后第2个月和第6个月(起搏预防阶段)比术后第1个月(监测阶段)的PAF事件数[80(25;215),57(12;102)VS203(86;425)],房颤总持续时间[1.9d(0.6d;5.3d),1.5d(0.3d;6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起搏阈值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变化规律。方法72例共植入74根螺旋电极。电极到位后,分别测试螺旋旋出前后的起搏阈值。结果螺旋旋出前的起搏阈值为0.5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经心外膜的环肺静脉消融(CPVa)和左房盒式消融(BOXa)两种不同术式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模型后
目的研究两种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对犬心房肌细胞(AP)及L型钙电流(ICa,L)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取心房肌细胞,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房肌细
电压、电流补偿量的准确、实时检测是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实现其综合补偿功能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检测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一种无锁相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