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艺术特色解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nIns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卡》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因其风格独特,构思巧妙,语言精妙,意义深刻被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S版、鲁教版、长春版等众多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因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在课文增删多次的情况下,长期被保留。本文对该课文进行艺术特色方面的解读,并进行教学设计,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启发。
  一、独特三维立体叙事
  《凡卡》的叙事方法与众不同,不是单纯地运用小说常用的作者叙述,而是书信体、作者叙述、插叙有机结合叙事,三者之间彼此关联。书信体是把有意意识和无意意识体现出来,因而体现出揭示心灵深度的心灵现实主义特色,这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色。且书信体,插叙则体现了淡化情节的趋势,这是契科夫小说情节的特色。也是20世纪文学的特色。目的是从外部现实主义转向心灵现实主义,揭露现实更深刻,而且更富于艺术表现的张力。
  契诃夫尽量采用节制而客观的笔调,用第三人称叙述凡卡所在的物理时空的情境。第一、二、七、九、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自然段共八个自然段是作者的非聚焦的全知全能视角客观叙述。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故事情节外部描述,用较大限度的表达自由掌控故事展开的场景和情节,自如地塑造人物的形象。
  另一方面,凡卡内心情感驱动下,心理时空内对自己在莫斯科的悲惨学徒遭遇和对在乡下爷爷身边时相对幸福的生活的追忆用小说主人公第一人称内视角的书信体的倾诉和心理活动记叙。有利于表现人物和事件,也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一个年幼孩子用第一人称饱含血泪的书信类似面对读者直接倾诉,更容易激起读者内心的震撼,同情,愤怒,更能够让读者认识到底层人群生存环境的恶劣,更能够表达对道德缺失和社会制度的控诉。批判意义更加深刻。
  书信形式的运用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果用第三人称叙述,就很难达到真实展现小凡卡受尽折磨的悲惨遭遇,表达效果会逊色不少。而书信形式的运用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点。可以自如流畅而真实地刻画凡卡的内心,传递凡卡内心的苦、乐与哀求。这种情真意切的、不含杂质的第一人称儿童话语,自然而然引起读者深切的情感共鸣。书信体的运用,可以把有意意识和无意意识体现出来,因而是很能体现揭示心灵深度的心灵现实主义特色,这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色。学者王黎君也曾表示:“儿童视角下的第一人称叙述和成人视角下的第三人称叙述相交织,“使叙事文本在充满内在叙事张力的机理中生成了超越现有文本的他种意义,从而拓宽了叙事的空间”。
  你会发现三种叙述来回的转换非常之流畅自然。巧妙地处理和衔接自己的叙述语言,是契诃夫这一小说大家又一高明之处。
  在记叙完凡卡第一次看窗外和叹气之后,文章由作者的外围叙述转向了故事情节内部的主人公书信内容的记叙。凡卡由蜡烛的影子,想到了爷爷的身影,陷入对爷爷的思念,想象此时爷爷守夜时的样子和情形。作者呈现出主人公思维和情感的自然流动造成记叙内容转换的真实感。由想象到爷爷因而瑟缩的样子,想到乡下干冷而美丽的天气。
  作者再由“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的记叙衔接,转向了凡卡对之前的悲惨遭遇的倾诉。倾诉开始于昨天的近期记忆……由请爷爷帮他从圣诞树上摘一个金核桃引起了凡卡对和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欢乐记忆的追忆……追忆愈是甜蜜,凡卡愈是渴望回到乡下,回到爷爷身边。所以书信最后一段凡卡再次强烈地恳求爷爷带他回去。信伴随着回忆终于写完了,作者出场记叙凡卡带着希望和愉快心情的寄信过程和美好梦境。契诃夫在文意的顺承上,构思和处理严谨巧妙。
  二、儿童视角的悲怆艺术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晓东在论文中指出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
  《凡卡》的创作背景是在十九世纪的俄国,黑暗的沙皇统治下,破产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维持生计。契诃夫选择一个九岁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儿童奴隶作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以孩子的视角作为主要叙述视角,有其深刻作用。“透过这样的儿童眼光,自然就清除了覆盖在现实生活表层的谎言和虚伪,一种儿童式的鲜明和不经意间的深刻,从对这复杂现实的稚气把握中透示出来。”批判力度和意义都更加深刻。
  乡下好天气、砍圣诞树这些是凡卡最为珍藏的记忆。凡卡对天气的想象性回忆中的句式和语言也是充满童真童趣儿童特征:
  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一连用了三个“啦”儿童欢快童真的语气便显现出来。列举完白房顶、烟、树木后,加一个小短句“全看得见”这是儿童的话语句式特点。星星很快活,天河像被人用雪擦亮了似的,这些想象和比拟都带着儿童的天真烂漫……
  对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回忆也充满了儿童的欢乐和愉悦。凡卡学爷爷咳嗽,想象小枞树看热闹等着看那棵树被砍,和爷爷追跳出来的野兔……这在小小的凡卡眼中,是极为珍贵的童真记忆。叮嘱爷爷帮忙从圣诞树上帮他摘一个金胡桃,童真的小愿望。正是这种儿童的简单甚至卑微的愿望,愈加显得小凡卡的处境令人生怜。
  凡卡对莫斯科这座大城市的认识和观察也不同于成人,第十一自然段中“讲到莫斯科”凡卡从房子、马、狗谈到小孩子、唱诗台,吊钩、枪……一颗朴素纯真的心灵对于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欲望毫不感冒。对肉店的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等等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却很有小孩子的好奇,去问肉店里的伙计。“房子都是老爷们的”又流露出儿童视角不经意间的深刻。
  在小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中,“亲爱的爷爷”出现了五次,“带我离开这儿”出现了三次: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凡卡作为儿童的祈求语气既显得真诚和真实,又带点夸张以表达自己亟待拯救,甚至能体会到他作为小孙子的对唯一的亲人的撒娇与依赖,是为了引起爷爷的重视来解救他。这一方面令人同情凡卡的处境,心疼凡卡,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儿童凡卡内心的丰富性。如果不注意这一儿童的叙述语气,将它们简单视为“控诉”,那就是将凡卡当成人来看待了。
  另一处儿童视角的独具匠心的运用是书信的最后。凡卡作为一个孩子,不完全懂得书信格式,对于收信人地址也没有概念,只是简单地写上“乡下 爷爷收”其实,此处“乡下”二字看似作者无心之笔墨,实则意味深长,借凡卡的对收信人地址方面的无知,道出了莫斯科城市的冷漠与丑恶,尊重,人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从贫穷落后的乡下寻求才有机会实现。
  孩子的美好梦想和对乡下美好的诗意的回忆,带着一种脱离现实的幻想。他真的不知道,爷爷是不得已才送他走,也许年迈的爷爷都已经不在人间,他觉得的乡下美好,是因为爷爷一切都替他顶着呢。孩子的天真,孩子的诗意想象,是孩子天生把苦难的现实诗意化,但并不代替现实不苦难。乡下因为爷爷而温暖。
  作者巧妙运用了儿童纯真,幼稚的心理,以及特有的天真,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巨大冲突,于无声处听惊雷,更令人震撼。一位孩子天真美好的愿望和冷漠残酷的实的鲜明对照,这是一种“含泪的笑”的讽刺艺术。这种艺术特色在鲁迅评论果戈理艺术时曾说过,契科夫这篇小说亦是如此。读者在笑中感觉到一种心寒的苍凉。
  三、情节开放结尾的悲剧意义
  开放式结尾,是指结尾要读者调动思维力和想象力自己挖掘文本的宗旨和意旨,以达到把一种可能性变为多种可能性,把确定变为不确定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开放性的结局,一是体现这篇小说的奇妙效果,和欧亨利的结尾相比,虽然也是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但是更加令人震撼,以人深思。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表示,在契诃夫的小说里,他都能听见一颗真正的仁爱之心不畅快的长叹。同时,这样的情节处理和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身份,妙就妙在儿童的幼稚心理和认知使得结尾一点也不造作,同时也让局外者的读者为之更震撼,更心痛,更清晰地认清现实的冷酷。在《凡卡》中,小凡卡怀着愉悦的希望把没有贴上邮票、也没有写明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来后进入甜蜜梦乡的结尾部分,读来时就仿佛听到作者那深长的叹息。
  这封写给爷爷的信是凡卡的希望。结尾部分凡卡怀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写下“乡下爷爷收”,爷爷将要看到他的请求,将会接他离开这个苦难的地方。凡卡想要足够保险才好,再加上爷爷的名字,他庆幸还好没有忘记。凡卡跑去投信时,“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同时,另一处细节描写是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凡卡觉得投在“第一个邮筒”,邮差取信件时也会是“第一个”的多么童真的小机智呀,然而,我们知道,这封信是无法寄出的,爷爷是收不到的。怀着美好的希望,凡卡睡熟了,因为他太困也太高兴了。梦里,爷爷收到了来信,坐在温暖的炕上仔细地读,也许爷爷明天就会动身到莫斯科来接他,小伙伴也会等着他回去一起玩耍……凡卡在甜蜜的睡梦里享受着快乐,怎会知道他的信根本寄不出去,爷爷也没办法接他回来——连狗都不如的日子,一直会继续下去的真相!明天,明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凡卡一天天忍受着蹂躏盼着,盼着……
  凡卡对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多么得热切希望,多么地努力与用心,而对无法寄出的真相,作为读者的我们多么地了然于心!却不能也不忍心告诉他真相。热切的希望与残酷的事实,对此小主人公的浑然不知与读者的心中早已明了构成的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戏剧冲突。信件被寄送还是被扔掉,凡卡的悲剧命运走向何方,都没有言明,课文结尾是凡卡在梦里看到了爷爷在读那封不会被送达的信……使得凡卡这一悲剧形象愈加血肉真实,丰满深刻,令人动容。这也是这篇小说又一胜人之处。
  参考文献:
  [1]闫学.苦难的多维度展现——契诃夫《凡卡》教学解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契诃夫著.左少兴译.契诃夫作品集[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3][5]王黎君.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4月
  [4]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
  [5]汤锐.儿童文学本体论[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项目来源】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6JGB292)、2016年度广西师范学院教改立项课题:“基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下师范生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改革实践”, 2016年广西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徐晓婷,研究生,吕沙东,副教授,现居广西南宁市。
其他文献
概述国际田联183个成员国中171个成员国的1702名运动员参加了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二届分别有153个成员国的1500名运动员和157个成员国的174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
The synthesis of mixed alcohols (C1-C5) from syngas has been studied at 6. 0 MPa over modified Co/CuLaZr catalysts. The molybdenum addition enhanced greatly th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帝园林.它博采众家之长,集南秀北雄于一园。是我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颗明珠.不仅如此,山庄内的一些风景点中还包含着不少物理学知识,更是使人赞
战国以来,选贤任能的官僚制度逐渐发展起来,“举荐”成为较普遍的选官方式。西汉前期,皇帝已经认识到帝国统治需借助于学士及其政治思想,并逐渐为学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以此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决定了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为此,应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从明确目标任务,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办公数字化
The stability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steam resistance of Ni/Al2O3 catalysis added with rare earth oxide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本期“知识中国”专栏发表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未来研究会等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课题“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供关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最近写信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祝贺他主持编写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江泽民总书记的贺信发表在今天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史学史研究》杂
关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认识在古今文献中有或多或少的记载,但以往文献多是作者的经验表述,而不是研究成果.以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新兴学科—数据挖掘技术,主要运用
关于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未来对策选择”问题的再探讨夏临昌1997年第4期《当代中国史研究》刊登的徐奉贤、王振中等同志撰写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未来对策选择”一文,从总体来看,是提出了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但笔者又认为,就具体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