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永续债权信托考验监管智慧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dpol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监管对永续债权信托进行摸底,相应政策或已箭在弦上。是全盘否定,还是选择性地否定,这取决于监管智慧,也关乎信托业信心。
  严格意义上的永续债权信托,即业内普称的真永续债权信托,是指信托公司募集资金对企业进行永续债权投资,该永续债需满足会计准则中权益工具的认定要求,计入企业权益。永续债,无固定到期日、被投资企业可递延支付利息、偿债顺序劣后。其可附有担保,但仅在触发强制付息或永续债提前到期时,被投资企业才负有支付义务,担保才随之发挥作用。实体经济借助真永续债权信托,可在不稀释股权或经营权的同时补充资本金,改善资产负债率。
  究其本质和会计处理,永续债属权益类融资工具,因此常被称为“名债实股”。永续债不具有保证本金和固定收益的法律特征,风险显著高于对应的普通债。无论是按常识还是按以往政策惯例,真永续债权信托理应被归类为投资类,而非融资类。近期,少数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能力俱佳的信托公司已在真永续信托领域积极实践。而这类实践探索的出现,与当下信托业转型的背景息息相关。
  简而言之,融资类信托业务,是指资金用于向需求方发放借款的信托业务。在形式上,它具有固定收益特征,但这并非来源于信托公司的信用和担保,而是来源于其基础资产本身具有保证本金及固定回报的法律特征。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本不存在“刚性兑付”制度约束,但信托公司综合声誉维护、自身职责履行等多因素考虑,对融资类信托业务较多采取“刚性兑付”经营策略,使信托关系改变为负债关系,表外业务改变为表内业务,这既违背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制度安排,也可能导致信托公司发生危机甚至倒闭、破产,影响金融稳定。近年来,安信信托、四川信托等单体机构风险暴露,正是与“刚性兑付”有关。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信托业行稳致远,监管自2020年以来,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并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一季度末,信托业融资类信托资产规模和占比分别下降至4.45万亿元和22%,规模同比下降1.73万亿元,占比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面对融资类业务压降阵痛,许多信托公司加大业务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在投资类信托、服务类信托等领域,积极实践探索,努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真永续债权信托的实践探索,就是其中一例。然而,也有部分信托公司仍对过往模式存在路径依赖和幻想,继续找缝隙、钻空子,绕开融资类业务规模限制和贷款政策限制。对永续债权信托,它们假其“投资类”之名,行“融资类”之实,或套非“流动资金贷款”之利,采用的模式主要有二:一是,信托资金对企业进行永续债权投资时,信托公司已实际拥有满足一定期限后无条件提前到期的权利(比如:企业向信托公司提前出具投资到期的申请,或承诺满足一定期限后存入本息等额的保证金等);二是,信托资金对企业进行永续债权投资,该企业选择递延支付利息或者行使续期选择权时,第三方主体按照该企业未行使上述权利情形下应支付的当期本息履行差额补足或回购永续债权投资。显然,无论对应的永续债是否计入企业权益,因基础资产均具有保证本金及固定回报的法律特征,这两类信托都应归类为融资类。这也是业内普称其为假永续债权信托的缘由。
  信托业转型已非一朝一夕。此时,这类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假“创新”复燃,既反映了部分信托公司对转型心存侥幸,也体现出信托业监管一贯的不连续和不统一,这无益于信托业整体生态重塑和转型深化。若为防止假“创新”复燃,将真永续债权信托归类为融资类、全盘否定永续债权信托,则既违反基本常识,又与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不一致,还罔顾了实体经济对真永续债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违背了监管推动信托业转型的初心。
  因此,如何针对永续债权信托制定相应政策并统一执行,确保金融监管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这将考验监管智慧。
其他文献
8月13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 (下称“《理财报告》”),截至6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3.97万只,存续规模为 25.8万亿元,同比增长5.37%,比一季度末增加0.77万亿元,比年初略降600亿元左右,整体规模相对平稳。  从结构上看,截至6月末,净值型理财存续规模为20.39万亿元,其中,银行机构为10.38万亿元,理财公司为10.0
期刊
8月22日晚,国内生鲜豆制品第一股祖名股份(003030.SZ)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当期实现营业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8.69%;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降36.44%。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豆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未来,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和大豆价格从高位回落,成本压力将显著缓解。  祖名股份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19亿元,环比提升55.47%,净利率6.11%,环比提升2.
期刊
2019年9月底,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盐湖股份”)正式开始破产重整流程,并于2020年4月完成重整计划的执行。重整过程中,盐湖股份不仅剥离了巨额亏损的镁业与化工业务,还通过债转股大幅补充了股东权益,降低了债务负担和财务成本。重整完成后,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40.2亿元,归母净利润20.4亿元。2021年7月6日,公司预告上半年将实现利润超过20亿元。  随后的8月10日,盐湖股份(
期刊
荀玉根  未来半年宏观政策偏暖、ROE向上,市场趋势向上,且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  2021年以来,新能源、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大、估值高,有投资者担心市场局部过热,也有投资者担心市场热点太少,牛市走向熄火、终结。追溯2005-2007年和2012-2015年牛市期间行业分化的轨迹,可以发现牛市真正见顶时市场的特征是大部分行业估值均过热,目前的市场结构并不符合这一特征。  从当前的行业估值结构看,大部
期刊
8月16日晚,中国领先的移动阅读分发平台掌阅科技(603533.SH)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公司营收和业绩持续增长。其中,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0.94亿元,同比增长11.64%;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21.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亿元,同比增长75.73%。业务精细化能力持续提升成长性卓越财务表现良好  掌阅科技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数字阅读和版权产品。  近年来,随
期刊
双汇发展(000895.SZ)最近进入了多事之秋。  先是最近让吃瓜群众大跌眼镜的万洪建内讧事件,一举把公司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接着,双汇发展的母公司万洲国际(00288.HK)发布公告称,万隆辞任公司行政总裁,这很难让人不把本次辞任与前述事件联系起来。再接着,8月12日晚,双汇发布2021年的半年报,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利润双降,营收348亿元,同
期刊
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多部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支持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业加速发展。安徽超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超越科技”,301049.SZ)把握产业发展契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营理念,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目标,积极打造环保领域优秀企业。发展环境有利市场潜力巨大各项业务具有有利竞争地位  超越科技是专业性处理固体废物并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综合型环保企业,公司所从事业
期刊
2021年二季度,快手-W(01024.HK)实现营收191.39亿元,同比增长49%;Non-GAAP下净亏损47.70亿元,环比缩窄1.5亿元。毛利率为43.8%,同比提升10pct,环比提升3pct,主要是毛利率较高的广告及直播电商业务占比提升,占收入比重为62%,同比提升27pct,环比提升5pct。  二季度,快手销售费率为59%,同比提升15pct,环比降低10pct。其中海外销售费用
期刊
7月份,面对外部不确记件加人和国内疫情汛情等多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芥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增长水平符合预期,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社长今期介绍一只历史悠长的股票环球战略控股(08007.HK) 。这股票早在2000年上市, 当时名字叫数码香港, 由00092.HK(冠军科技集团) 及01059.HK (看通集团) 的简文乐先生持有, 上市多年股价浮沉多次, 终在2010年左右定于1亿市值, 然后待到2014年賣壳转手, 当时买家为中国两弹一星基金协会, 作价1.7亿, 依例提出全购, 董事为魏月童、郑祝平及翁凛磊, 经查证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