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所提倡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学思想,就是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当中。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有兴趣学。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时,学习才会更加主动、积极,才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主动的意志和努力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并且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鲜素材 自学 课堂民主
一、充实新鲜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的编写者很注重与时俱进——能不断调整教材内容,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作为学生学习教材的组织者,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实新鲜素材,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学生普遍爱看动画片《灌篮高手》。学生爱看的,我认为自己也有必要看一看,但我不是为了娱乐,而是想看看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能为我所用的地方。果然,我发现这部动画在刻画人物时很细致,就拿球员在灌篮前的关键时刻来说吧,既有球员的动作刻画,又有场下教练心理活动的刻画和观众语言的刻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一两秒钟就能完成的过程,动画片中能演好几分钟。于是我想到,截取这段视频,把它用到作文教学中,用它作为辅助手段来教会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做,颇受学生欢迎,课堂效率极高。设置情境并提出疑问,引发自学兴趣。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自学兴趣
语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对教师来说难教,对学生来说难学。但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联系:数理化中概念、定理和方法的描述需要运用准确的词汇,音乐感受的表达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史更不分家……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这种联系,以便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化石吟》这课时,我会在课前向生物老师借来小鱼、贝类等化石,让学生“亲密接触”;再发动学生查资料或请教生物老师与化石相关的知识。正式上课时,自然是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教得轻松至极了。
再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经典篇目时,除了指导学生朗读、分析和理解之外,还给他们教唱这些歌曲。在教学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时,我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分组排练剧本……这样,在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适当的情境设置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情感共鸣,这时如果能適时提出疑问,是最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
例如,在教《三峡》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了三峡风光片,让学生置身于三峡美景中,然后让学生看着课文题目自由提问题,我帮助归纳并抓住主要问题“长江流域峡谷众多,为什么作者只写三峡?他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美之情。
再如,在教《紫藤萝瀑布》时,我先用声色俱佳的多媒体课件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时我提出问题“作者赞美紫藤萝,而且还把它形容为瀑布,只是因为它美丽吗?”学生再读课文时自然会留心体会紫藤萝带给作者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感悟,从而对文章主旨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说,好的情境设置一定要和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合在一起用才最好,否则不免有些“浪费”。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更易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我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注意学法的求活求新,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课前预习生字词时,我教他们用编顺口溜、找形近字等方法来掌握难字的音、形、义。学生就曾利用这些方法,就“巉岩”的“巉”字编出过这样的顺口溜:一座大山高又险,刀头口腹比尾兔。巧妙的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又高又险的山峰)和字形(由“山、刀子头、口、比、兔”几个部分组成)。用他的“成果”,全班同学都牢牢记住了这个字。在同学们敬佩的目光中,这位同学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变得更加爱学习了,而且这件事在班里还产生了蝴蝶效应。不久,就有另一位同学举一反三,用情境法记住了鲁迅的杂文集的代表作名称《坟》《热风》《华盖集》。他是这样记得:《坟》前刮过一阵《热风》,我赶紧拿来《华盖集》遮挡一下。
我还教给学生很多其它的学习方法,如:背诵课文时用“删字法”“画面再现法”“滚雪球法”;赏析文段时从词语运用、修辞运用、多种感官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有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更易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乐趣,对学习会更有信心。
五、发扬课堂民主,适时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也很尊重他们的人格。我积极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讲卷子或练习册上的题时,我向来都是把题分下去,一生一题,学生讲的有困惑时,我才出手相救。在分题时,我总是让他们自主选题。这时就会出现简单题大家抢着讲,难题只有几个人选的现象,我总是心照不宣地把简单题分给学困生,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也有成功的可能。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做出及时、适度的评价,从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中,我坚持以表扬为主、掌握分寸。对于有良好品质的学生,或是问题回答得正确的学生,我就加以表扬;对于学习表现不理想的,或是回答有错误的学生,我也力求能和颜悦色地加以指导,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样回答,或是意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是错误的,并加以改正,起到正面指导的作用。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教会学生“学”。只有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后,学生才能自觉地把精力投放到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到那时才能真正“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鲜素材 自学 课堂民主
一、充实新鲜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的编写者很注重与时俱进——能不断调整教材内容,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作为学生学习教材的组织者,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实新鲜素材,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学生普遍爱看动画片《灌篮高手》。学生爱看的,我认为自己也有必要看一看,但我不是为了娱乐,而是想看看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能为我所用的地方。果然,我发现这部动画在刻画人物时很细致,就拿球员在灌篮前的关键时刻来说吧,既有球员的动作刻画,又有场下教练心理活动的刻画和观众语言的刻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一两秒钟就能完成的过程,动画片中能演好几分钟。于是我想到,截取这段视频,把它用到作文教学中,用它作为辅助手段来教会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做,颇受学生欢迎,课堂效率极高。设置情境并提出疑问,引发自学兴趣。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自学兴趣
语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对教师来说难教,对学生来说难学。但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联系:数理化中概念、定理和方法的描述需要运用准确的词汇,音乐感受的表达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史更不分家……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这种联系,以便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化石吟》这课时,我会在课前向生物老师借来小鱼、贝类等化石,让学生“亲密接触”;再发动学生查资料或请教生物老师与化石相关的知识。正式上课时,自然是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教得轻松至极了。
再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经典篇目时,除了指导学生朗读、分析和理解之外,还给他们教唱这些歌曲。在教学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时,我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分组排练剧本……这样,在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适当的情境设置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情感共鸣,这时如果能適时提出疑问,是最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
例如,在教《三峡》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了三峡风光片,让学生置身于三峡美景中,然后让学生看着课文题目自由提问题,我帮助归纳并抓住主要问题“长江流域峡谷众多,为什么作者只写三峡?他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美之情。
再如,在教《紫藤萝瀑布》时,我先用声色俱佳的多媒体课件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时我提出问题“作者赞美紫藤萝,而且还把它形容为瀑布,只是因为它美丽吗?”学生再读课文时自然会留心体会紫藤萝带给作者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感悟,从而对文章主旨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说,好的情境设置一定要和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合在一起用才最好,否则不免有些“浪费”。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更易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我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注意学法的求活求新,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课前预习生字词时,我教他们用编顺口溜、找形近字等方法来掌握难字的音、形、义。学生就曾利用这些方法,就“巉岩”的“巉”字编出过这样的顺口溜:一座大山高又险,刀头口腹比尾兔。巧妙的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又高又险的山峰)和字形(由“山、刀子头、口、比、兔”几个部分组成)。用他的“成果”,全班同学都牢牢记住了这个字。在同学们敬佩的目光中,这位同学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变得更加爱学习了,而且这件事在班里还产生了蝴蝶效应。不久,就有另一位同学举一反三,用情境法记住了鲁迅的杂文集的代表作名称《坟》《热风》《华盖集》。他是这样记得:《坟》前刮过一阵《热风》,我赶紧拿来《华盖集》遮挡一下。
我还教给学生很多其它的学习方法,如:背诵课文时用“删字法”“画面再现法”“滚雪球法”;赏析文段时从词语运用、修辞运用、多种感官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有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更易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乐趣,对学习会更有信心。
五、发扬课堂民主,适时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也很尊重他们的人格。我积极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讲卷子或练习册上的题时,我向来都是把题分下去,一生一题,学生讲的有困惑时,我才出手相救。在分题时,我总是让他们自主选题。这时就会出现简单题大家抢着讲,难题只有几个人选的现象,我总是心照不宣地把简单题分给学困生,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也有成功的可能。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做出及时、适度的评价,从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中,我坚持以表扬为主、掌握分寸。对于有良好品质的学生,或是问题回答得正确的学生,我就加以表扬;对于学习表现不理想的,或是回答有错误的学生,我也力求能和颜悦色地加以指导,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样回答,或是意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是错误的,并加以改正,起到正面指导的作用。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教会学生“学”。只有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后,学生才能自觉地把精力投放到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到那时才能真正“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