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静物写活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有许多静物会因为需要被我们写进作文——比如一支钢笔,一条围巾,一张桌子等等。但是有些同学会把写进作文的静物写得平淡乏味,死气沉沉,没有生气。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中把静物写活呢?
  一、 让静物有人的模样
  让静物有人的模样,就是借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把静物的外在形态化写成人的长相、身材、打扮等。这样写静物,会给人以亲切感,会让人觉得静物活生生的。比如《第一次做家务》中对拖把的描写:
  我开始找拖把,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一关门,却发现这家伙正藏在门后呢!拖把斜依在墙角边,上身笔直,上面的一根系带,斜搭在直直的杆上,像是调皮的一缕刘海,下身却歪歪扭扭地松散着,像是极其疲劳的远行者。我一拎起拖把,它立即就精神抖擞起来,周身都“绷直”了。
  这里用了“斜依”“调皮”“疲劳”“绷直”等描写人的形态的词来描写拖把,在形象地刻画拖把模样的同时,又给人以快乐有趣的感觉。
  二、 让静物做出动作
  静物之所以“静”,是因为静物没有“动作”。我们可以用一些动词来描写静物,让静物能活动,有动作。这样,静物的形象就会鲜活起来。比如《妈妈的爱》中对围巾的描写:
  一回头,看见妈妈织的围巾正挂在背后的墙上。围巾好像从墙上走了下来,然后轻轻地向我走来,轻拂我的后颈,将我裸露在冷空气中的脖子暖暖围起来——我仿佛感觉到妈妈的依偎,一股暖意从心头涌起。妈妈,我喊了一声,泪水模糊了双眼,在模糊的视线里,我似乎又看到围巾如妈妈的手,不断地向我挥舞……
  墙上的围巾本来只是静静地挂着,没有动作。但是作者却在想象中让围巾变成了“妈妈”,于是围巾就“走下来”,然后“走过来”,继而“依偎过来”,最后还“挥手”,这些动作,让围巾变成了一个无比感人的物像,作者因而两眼模糊,读作文的人也会因为这些动作而倍感温馨。
  三、让静物开口说话
  如果让静物说话,会有什么样的描写效果呢?下面就请仔细听听《同桌》中的钢笔说的话吧——
  我问:“钢笔,疼吗?”
  钢笔说:“都快被摔得粉身碎骨了!疼!”
  我说:“我绝不会原谅他——我最最要好的同桌,居然因为一点儿小事,与我争执,然后抓起你,摔到地上!”
  钢笔沉默起来,然后小声说:“别记恨他,他已经后悔了。”
  “你怎么知道的?”我充满疑问。
  “你看,我身上的裂缝他都偷偷修过了。”钢笔翻了翻身,让我看修过的痕迹。
  我细细地一看,果然是修过了,应该是同桌修的。我沉默起来。
  钢笔劝我:“去跟他和好吧,你也有不对的地方。”
  钢笔身上的那道裂纹,似乎成了一张笑着的嘴巴,这张嘴巴似乎是在劝我:宽容,让友情可以继续……
  呵呵,钢笔说的话是合理的想象。这些想象其实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作者把自己想说的话,“移植”于钢笔之口,真可谓是生动有趣呀!
  (编辑 QQ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