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不容忽视。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中考命题不直接取材于教材,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就表现为可有可无了,甚至是置之不理,从而让课后练习题失去了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而有效地处理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以探究。
一、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预习,自主学习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利用课后练习题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由于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我们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课后练习题中,一类是积累性练习。最基本的题型是“读一读,写一写”,这是每篇现代文阅读课后必备的一种练习。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对字词音形义的学习。充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课后练习。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的课后积累性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时,由于这一课的词汇量多,因此我鼓励学生“吃自助餐”,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像,选择一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自主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指导学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课后的第二类练习题是理解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把握。如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一题:“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它的‘回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又如八年级上册《桥之美》课后第二题:“注意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这两题,第一题属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属于对重点句子的揣摩。理解是思维的核心,新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设置了这样的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因此对这类练习题的处理时我往往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人点,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鲁迅的《社戏》课后练习题一:“‘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你怎样理解呢?”就这道题我引领学生抓住一个“好”字为切入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很快把握文旨。就这样,我利用课后练习题,启迪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课后练习题设计导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的开头即导语设计得好不好、巧不巧、美不美,有时可导致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为此,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导语,我时常巧借课后练习设计导语,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课后有一道练习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一个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学过的《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为依据,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这个思考题稍加变通,就可以设计出比较好、巧、美的导语。“陶渊明的诗充满浓郁地田园气息,我们读之犹如进入一个个景色迷人、风光宜人、民风淳厚的村落,他当之无愧名列为田园诗人之首;读《桃花源记》,更使我们感受到他那乌托邦式地理想生活画面、人人平等、老幼怡然自乐、远离了喧嚣纷杂、亲近了幽雅宁谧、感受了其乐融融、让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归园田居》,进一步了解作者归隐田园、向往田园的真正原因,读时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这样的导语使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又有了学习的动因,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合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运用语言文字,鼓励学生感情真挚的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真切体验。”为此,教材编者针对课标要求灵活地结合语文课后练习题,运用整合策略将课后练习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有机地联来,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训练学生的写作和综合实践能力。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篇文章都属战争题材,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在处理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三题时,就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这道题目是:“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我先让学生自由写作,在开展综合性活动时,把自己所写的感想或评论拿出来在班上交流既让學生学得轻松、有趣,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再如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这样的练习:“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这种拓展性练习,我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程度好的同学要求他们写一篇较完整的文章,程度差的同学可以只写一个小片段,做到文从字顺就行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借用课后练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巧借课外练习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的第三种题型是拓展性练习。拓展性练习也是新教材练习设计的亮点之一,它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不同文章的比较阅读,如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第三题,要求把柳宗元的《江雪》和本课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在描写手法上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有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如七年级上册《诗两首》第四题:“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句。”就着这道题的要求,我引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品赏冰心的美文《繁星》《春水》,了解冰心文章“爱”的主题,积累文章中那些优美生动传神的美句,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诸如此类的美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欣赏,既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也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的享受。
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课后练习题,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利用课后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借用课后练习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要认真对待课后练习题,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预习,自主学习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利用课后练习题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由于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我们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课后练习题中,一类是积累性练习。最基本的题型是“读一读,写一写”,这是每篇现代文阅读课后必备的一种练习。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对字词音形义的学习。充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课后练习。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的课后积累性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时,由于这一课的词汇量多,因此我鼓励学生“吃自助餐”,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像,选择一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自主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指导学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课后的第二类练习题是理解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把握。如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一题:“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它的‘回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又如八年级上册《桥之美》课后第二题:“注意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这两题,第一题属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属于对重点句子的揣摩。理解是思维的核心,新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设置了这样的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因此对这类练习题的处理时我往往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人点,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鲁迅的《社戏》课后练习题一:“‘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你怎样理解呢?”就这道题我引领学生抓住一个“好”字为切入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很快把握文旨。就这样,我利用课后练习题,启迪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课后练习题设计导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的开头即导语设计得好不好、巧不巧、美不美,有时可导致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为此,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导语,我时常巧借课后练习设计导语,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课后有一道练习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一个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学过的《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为依据,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这个思考题稍加变通,就可以设计出比较好、巧、美的导语。“陶渊明的诗充满浓郁地田园气息,我们读之犹如进入一个个景色迷人、风光宜人、民风淳厚的村落,他当之无愧名列为田园诗人之首;读《桃花源记》,更使我们感受到他那乌托邦式地理想生活画面、人人平等、老幼怡然自乐、远离了喧嚣纷杂、亲近了幽雅宁谧、感受了其乐融融、让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归园田居》,进一步了解作者归隐田园、向往田园的真正原因,读时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这样的导语使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又有了学习的动因,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合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运用语言文字,鼓励学生感情真挚的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真切体验。”为此,教材编者针对课标要求灵活地结合语文课后练习题,运用整合策略将课后练习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有机地联来,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训练学生的写作和综合实践能力。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篇文章都属战争题材,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在处理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三题时,就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这道题目是:“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我先让学生自由写作,在开展综合性活动时,把自己所写的感想或评论拿出来在班上交流既让學生学得轻松、有趣,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再如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这样的练习:“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这种拓展性练习,我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程度好的同学要求他们写一篇较完整的文章,程度差的同学可以只写一个小片段,做到文从字顺就行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借用课后练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巧借课外练习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的第三种题型是拓展性练习。拓展性练习也是新教材练习设计的亮点之一,它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不同文章的比较阅读,如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第三题,要求把柳宗元的《江雪》和本课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在描写手法上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有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如七年级上册《诗两首》第四题:“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句。”就着这道题的要求,我引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品赏冰心的美文《繁星》《春水》,了解冰心文章“爱”的主题,积累文章中那些优美生动传神的美句,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诸如此类的美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欣赏,既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也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的享受。
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课后练习题,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利用课后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借用课后练习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要认真对待课后练习题,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