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探讨高脂血症可能加重急性胰腺炎病程的机制.方法 D-果糖饮食诱导SD大鼠的产生高脂血症,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注射蛙皮素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且设立正常组、高脂血症组和急性胰腺炎组作为对照.8周后,取大鼠血浆检测血糖、血脂和游离脂肪酸等指标;收集大鼠胰腺以及胰周组织,检测组织匀浆中ADP与ATP比值,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caspase-3和c
【机 构】
: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探讨高脂血症可能加重急性胰腺炎病程的机制.方法 D-果糖饮食诱导SD大鼠的产生高脂血症,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注射蛙皮素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且设立正常组、高脂血症组和急性胰腺炎组作为对照.8周后,取大鼠血浆检测血糖、血脂和游离脂肪酸等指标;收集大鼠胰腺以及胰周组织,检测组织匀浆中ADP与ATP比值,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8等蛋白以及其底物的表达情况,对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通过TUNEL法分析组织凋亡和坏死的情况.结果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血浆中血脂、游离脂肪酸等指标偏高;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片断表达下调,而其底物蛋白降解较少;TUNEL分析阳性率偏低,以上提示胰腺组织凋亡蛋白活性受到一定的抑制;另外,ADP与ATP比值相对较高,提示胰腺组织更易产生坏死反应.结论 笔者推测高脂血症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胰腺组织由凋亡趋向坏死,从而加重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进行高通量分析沉默基因BC047440后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了解BC047440通过NF_KB信号途径上游的何种分子调控NF-KB活性。方法应用博奥公司提供的人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检测沉默BC047440基因后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利用其数据库和MAs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筛选,寻找NF-kB发生表达改变的上游分子并进行RT—PCR验证。结果沉默BC047440基因后有189个基因表达
目的 探讨双"十"字交叉标准代替造影剂下的Metro斑马导丝引导下选择性胆管插管技术对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需要接受ERCP的291例胆系疾病病人随机分为导丝组(149例)和对照组(142例),导丝组ERCP-1造影导管内置Metro导丝直接选择性胆管插管,借助导丝判断胆管
病人,女性,56岁.因"右上腹疼痛不适10 d加重伴恶心呕吐1 d"于2007年5月6日门诊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腹肌紧张,莫非征(+),肝区叩痛(+)。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的价值以及受者选择对病人术后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07年2月实施的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统计分析.结果 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肝移植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4%、59.3%、48.9%.符合Milan标准、符合UCSF标准和不符合UCSF标准受者,肝移植术后1、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开展肝包虫外囊剥除术的基础上于2008年4月开展了2例腹腔镜下肝包虫外囊剥除联合胆囊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手术切除仍为目前最好的治疗肝癌的方法。然而,尽管迄今肝外科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是肝癌围手术期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肝癌切除手术1493例,围手术期病死38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病人因"肝包虫病术后4年,右上腹瘘口流白色黏液2年入院."病人20年前因右上腹间断性胀痛超声检查诊断为肝包虫病在当地县医院手术治疗.4年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上腹胀痛,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1)肝包虫病;(2)胆囊炎.行胆囊切除,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后2年包虫残腔引流管不慎脱出.脱管2周后引流管瘘口持续分泌白色黏液样物,约30 ml/d。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常发生于肝脏手术、肝移植及介入治疗时,有效控制HIRI对手术成功率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具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肝细胞保护剂.本实验研究异MgIG对大鼠HIRI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1990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实施的326例次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并对其中195例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326例,结石排出301例(92.3%).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6.13%),其中急性胰腺炎10例(3.07%),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高达29%~59%,但该类病人是否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尚存在争议。笔者总结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胆囊结石行同期手术治疗的经验,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