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生物稠油降粘主要是利用注入营养液和微生物菌液的方式,使微生物在油藏条件下大量繁殖,在微生物菌体和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下,降低了原油粘度,增加了采收率。我们对实施微生物稠油降粘的油井进行跟踪监测,做好施工后效果分析,能有效的指导下部工作方向。
关键词:微生物;稠油;效果分析
1前言
微生物稠油降粘主要是利用注入营养液和微生物菌液的方式,使微生物在油藏条件下大量繁殖,同时激活内源微生物,二者共同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小分子有机酸、醇以及生物气等。一方面原油被乳化成水包油型乳化液,将原油分子间的内摩擦力和原油与筒壁的摩擦力转化成水与水和水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产生的生物气不仅可以溶解进入原油中,降低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层压力。在微生物菌体和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下,降低了原油粘度,增加了采收率。
2施工井详细产能情况分析
2.1锦J22-26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22-26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03.6-824.5 m,有效厚度/层数为 9.4/3。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前,该井产能下降明显,已关井数日。进行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后,于5月27日开井并恢复正常生产。前期由于微生物代谢旺盛,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前50天的总产油量可以达到88.8 t,平均日产油2.15 t,是施工前的1.6倍,且稠油降粘率达到80%。但之后可能由于营养源消耗过快,微生物代謝活动减弱,导致产量迅速递减。鉴于目前产量情况分析,建议补加部分营养源,促进微生物大量生长代谢,提高油井采收率。
2.2锦J16-20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16-20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12.8-840.7 m,有效厚度/层数为 15.2/5。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前,该井产能不足,措施前日平均产能量仅为0.2 t。进行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后,于5月25日开井并恢复正常生产。前期产产量增加较快,前43天累计产油37.4 t,日产油0.87 t;后期产能量略有下降,但总体仍处于一个增油的状态,61 d累计产油达42.7 t,降粘率达65%以上,结果如图2所示。推测是因为微生物注入后较快的适应了地层条件,大量的生长繁殖,并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将原油乳化,降低了原油与地层岩石和管道的摩擦力,降低原油流动阻力,提高了采收率。但后续可能由于营养液消耗,微生物生长减慢,产量增加幅度减低。建议若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可以采取补加营养液的方式。
2.3 锦J20-28侧2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20-28侧2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11.9-832.5 m,有效厚度/层数7.5/3。对该井措施前的产能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日产油量波动较大且逐渐减少。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后,初期产能增加明显,但随后迅速降低,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与施工前基本一致。推测原因可能由于该井地层压力不足或液面较低,或者由于油层非均质性明显,存在高渗透层,注入的微生物及营养液进入高渗透水层,不能很好的在油层中生长代谢并乳化原油,所以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由于该井产量波动较大,应继续观察该井产量变化情况。同时,搜集该井的详细地质资料和产量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适当的解决措施。
2.4锦J18-30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18-30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19.6-839.8 m,有效厚度/层数9.1/4。该井施工前总体产能相对较高。在措施后出现持续的产能波动现象,前期产量增加显著,后期波动较大,且产量递减,但仍与措施前相当,平均日产量与措施前一致,均为0.9t。分析该井的井史资料发现,在微生物施工前该井曾出现过气窜,因此可能导致地层的压力和温度升高,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代谢缓慢,稠油降粘效果不理想,降粘率仅为10%,所以增产效果不理想。建议搜集该井的详尽的资料进行分析,如果确实由于气窜导致温度升高,则该井可能不适合微生物措施,若由于其它地质条件引起的产量波动,则需要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下一步的增产措施。
3施工井产能综合效果评价及问题分析
施工的油井目前已全部恢复增长生产,其中70%以上油井的措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说明微生物稠油降粘技术适合该块的地质和油藏条件,微生物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高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施工后跟踪监测油井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补助微生物和营养液,在微生物和营养源注入后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并且施工后的稠油降粘率均在70%以上。综合分析表明注入的微生物能够很好的适应油藏条件,大量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生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产物,如生物表面活性剂、酸和醇等有机溶剂,乳化溶解原油,降低了稠油粘度以及原油与地层和管道的摩擦力,增强了流动性;同时产生的生物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层的压力,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有3井次在开井前期产油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很快产量出现迅速递减的现象,说明微生物在地层中的生产代谢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不能充分发挥稠油降粘效果。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气窜造成油藏温度过高,水窜造成的微生物及营养源流失、堵塞造成的微生物运移障碍等,都使注入的微生物生长代谢受到抑制,因此造成增产效果不显著。建议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后,找到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以便后续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参考文献:
[1] 雷光伦.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学报,2002,22(2).
[2]张廷山,兰光志.微生物降解稠油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1,22(1):54-57.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 辽宁 凌海 121209)
关键词:微生物;稠油;效果分析
1前言
微生物稠油降粘主要是利用注入营养液和微生物菌液的方式,使微生物在油藏条件下大量繁殖,同时激活内源微生物,二者共同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小分子有机酸、醇以及生物气等。一方面原油被乳化成水包油型乳化液,将原油分子间的内摩擦力和原油与筒壁的摩擦力转化成水与水和水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产生的生物气不仅可以溶解进入原油中,降低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层压力。在微生物菌体和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下,降低了原油粘度,增加了采收率。
2施工井详细产能情况分析
2.1锦J22-26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22-26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03.6-824.5 m,有效厚度/层数为 9.4/3。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前,该井产能下降明显,已关井数日。进行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后,于5月27日开井并恢复正常生产。前期由于微生物代谢旺盛,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前50天的总产油量可以达到88.8 t,平均日产油2.15 t,是施工前的1.6倍,且稠油降粘率达到80%。但之后可能由于营养源消耗过快,微生物代謝活动减弱,导致产量迅速递减。鉴于目前产量情况分析,建议补加部分营养源,促进微生物大量生长代谢,提高油井采收率。
2.2锦J16-20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16-20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12.8-840.7 m,有效厚度/层数为 15.2/5。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前,该井产能不足,措施前日平均产能量仅为0.2 t。进行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后,于5月25日开井并恢复正常生产。前期产产量增加较快,前43天累计产油37.4 t,日产油0.87 t;后期产能量略有下降,但总体仍处于一个增油的状态,61 d累计产油达42.7 t,降粘率达65%以上,结果如图2所示。推测是因为微生物注入后较快的适应了地层条件,大量的生长繁殖,并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将原油乳化,降低了原油与地层岩石和管道的摩擦力,降低原油流动阻力,提高了采收率。但后续可能由于营养液消耗,微生物生长减慢,产量增加幅度减低。建议若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可以采取补加营养液的方式。
2.3 锦J20-28侧2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20-28侧2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11.9-832.5 m,有效厚度/层数7.5/3。对该井措施前的产能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日产油量波动较大且逐渐减少。微生物稠油降粘施工后,初期产能增加明显,但随后迅速降低,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与施工前基本一致。推测原因可能由于该井地层压力不足或液面较低,或者由于油层非均质性明显,存在高渗透层,注入的微生物及营养液进入高渗透水层,不能很好的在油层中生长代谢并乳化原油,所以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由于该井产量波动较大,应继续观察该井产量变化情况。同时,搜集该井的详细地质资料和产量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适当的解决措施。
2.4锦J18-30井产能情况分析
施工井锦J18-30处理层位在于楼,处理井段819.6-839.8 m,有效厚度/层数9.1/4。该井施工前总体产能相对较高。在措施后出现持续的产能波动现象,前期产量增加显著,后期波动较大,且产量递减,但仍与措施前相当,平均日产量与措施前一致,均为0.9t。分析该井的井史资料发现,在微生物施工前该井曾出现过气窜,因此可能导致地层的压力和温度升高,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代谢缓慢,稠油降粘效果不理想,降粘率仅为10%,所以增产效果不理想。建议搜集该井的详尽的资料进行分析,如果确实由于气窜导致温度升高,则该井可能不适合微生物措施,若由于其它地质条件引起的产量波动,则需要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下一步的增产措施。
3施工井产能综合效果评价及问题分析
施工的油井目前已全部恢复增长生产,其中70%以上油井的措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说明微生物稠油降粘技术适合该块的地质和油藏条件,微生物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高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施工后跟踪监测油井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补助微生物和营养液,在微生物和营养源注入后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并且施工后的稠油降粘率均在70%以上。综合分析表明注入的微生物能够很好的适应油藏条件,大量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生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产物,如生物表面活性剂、酸和醇等有机溶剂,乳化溶解原油,降低了稠油粘度以及原油与地层和管道的摩擦力,增强了流动性;同时产生的生物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层的压力,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有3井次在开井前期产油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很快产量出现迅速递减的现象,说明微生物在地层中的生产代谢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不能充分发挥稠油降粘效果。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气窜造成油藏温度过高,水窜造成的微生物及营养源流失、堵塞造成的微生物运移障碍等,都使注入的微生物生长代谢受到抑制,因此造成增产效果不显著。建议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后,找到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以便后续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参考文献:
[1] 雷光伦.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学报,2002,22(2).
[2]张廷山,兰光志.微生物降解稠油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1,22(1):54-57.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 辽宁 凌海 1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