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人们有说脏话的冲动?说脏话是人的本能吗?脏话自身的颠覆性让它既可以破坏日常生活的准则,又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因为这两个功能,这些特殊的语言陪伴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说脏话的“好处”
美国心理学家莱因霍尔德·阿曼描述:“人一旦火冒三丈就会变得亢奋。脏话和侮辱性的手勢能缓解人的激动情绪。”打嘴仗会降低人的攻击性,骂人者把污言秽语当作武器,被骂者则会在言语恐吓中变得气馁,肢体冲突因此得以避免。
动口总是比动手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谅解,但说脏话的“好处”并不仅限于此。荷兰人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将一份证词记录中的脏话全部删除,然后和原文一起分别给人阅读。哪一份看起来更加可信?答案是“未删节的足本”。
在朋友或者一个团队间,“被许可的脏话”甚至可以充当增进感情的纽带,使成员产生“我们是一伙儿的”认同感;或者你可以称它为“社交咒骂”。钱锺书在《围城》里刻画过一位校长高松年,他与人打交道时八面玲珑,能对政治系的师生大谈国际关系,能和文学系学生探讨“诗歌是民族的灵魂”,和军事教官谈话,“他妈的”也会脱口而出,那教官惊喜地刮目相看,引为同道。
大多数男性对这种方式并不陌生,尤其是在酒馆、更衣室或者运动场,在那里,脏话是男性之间关系的润滑剂。
这种润滑剂之所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因为它们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藩篱,不论什么身份、地位,在说脏话时都是一样的有着基本生物特性的人。澳大利亚旅游局的宣传攻势证明,“脏话”也足以拉近国家间的距离。他们最近的旅游宣传标语是“你他妈的在哪里?(Sowherethebloodyhellareyou?)”隐含的意思是让人快行动起来,到澳大利亚旅游。
脏话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聪明的脏话,比如那些充当润滑剂的脏话;也有愚蠢的或者失控的,像那些发泄情绪的脏话。对于后一种情况,人们应该考虑控制情绪,或者用更容易让社会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幽默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脏话也有民族特色
有人总结过,在脏话用语中,美国人更偏好排泄物,荷兰人则专攻病痛,而俄罗斯人的脏话全部与性有关。但是无论哪一种语言,“家人”都往往是脏话攻击所绕不开的靶子。
以中国人为例,进行人身攻击喜欢从祖上找原因,喜欢一代代向上追溯。按照易中天的分析,中国人喜欢将对“他人”的定位放在整个群体中去考察,骂起人来也是“顾左右而言他”。相比起来,生活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波斯尼亚人,围绕对方家人的脏话就诙谐多了——“愿你妈在学校的会议上放屁”。
除了母亲等直系亲属,露丝·韦津利在她的《脏话文化史》中还特意提到了保加利亚人在咒骂中会特别提到对方的阿姨。保加利亚人的阿姨有什么特别的吗?一个保加利亚人说,“阿姨”之所以被列入咒骂单词,不在于它的意义,而是其发音“pichkata”,一连串的爆破音很好地宣泄了咒骂者的情绪,又以阿姨替代了直系亲属“母亲”而降低了辱骂的刺激性,相对而言,不会直逼对方的内心。其实,对于习惯以母语审视世界的我们来说,要说脏话发泄同时还想降低负罪感,不妨躲到外语的租界去。
摘编自《新知客》 编辑/刘伟
说脏话的“好处”
美国心理学家莱因霍尔德·阿曼描述:“人一旦火冒三丈就会变得亢奋。脏话和侮辱性的手勢能缓解人的激动情绪。”打嘴仗会降低人的攻击性,骂人者把污言秽语当作武器,被骂者则会在言语恐吓中变得气馁,肢体冲突因此得以避免。
动口总是比动手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谅解,但说脏话的“好处”并不仅限于此。荷兰人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将一份证词记录中的脏话全部删除,然后和原文一起分别给人阅读。哪一份看起来更加可信?答案是“未删节的足本”。
在朋友或者一个团队间,“被许可的脏话”甚至可以充当增进感情的纽带,使成员产生“我们是一伙儿的”认同感;或者你可以称它为“社交咒骂”。钱锺书在《围城》里刻画过一位校长高松年,他与人打交道时八面玲珑,能对政治系的师生大谈国际关系,能和文学系学生探讨“诗歌是民族的灵魂”,和军事教官谈话,“他妈的”也会脱口而出,那教官惊喜地刮目相看,引为同道。
大多数男性对这种方式并不陌生,尤其是在酒馆、更衣室或者运动场,在那里,脏话是男性之间关系的润滑剂。
这种润滑剂之所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因为它们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藩篱,不论什么身份、地位,在说脏话时都是一样的有着基本生物特性的人。澳大利亚旅游局的宣传攻势证明,“脏话”也足以拉近国家间的距离。他们最近的旅游宣传标语是“你他妈的在哪里?(Sowherethebloodyhellareyou?)”隐含的意思是让人快行动起来,到澳大利亚旅游。
脏话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聪明的脏话,比如那些充当润滑剂的脏话;也有愚蠢的或者失控的,像那些发泄情绪的脏话。对于后一种情况,人们应该考虑控制情绪,或者用更容易让社会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幽默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脏话也有民族特色
有人总结过,在脏话用语中,美国人更偏好排泄物,荷兰人则专攻病痛,而俄罗斯人的脏话全部与性有关。但是无论哪一种语言,“家人”都往往是脏话攻击所绕不开的靶子。
以中国人为例,进行人身攻击喜欢从祖上找原因,喜欢一代代向上追溯。按照易中天的分析,中国人喜欢将对“他人”的定位放在整个群体中去考察,骂起人来也是“顾左右而言他”。相比起来,生活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波斯尼亚人,围绕对方家人的脏话就诙谐多了——“愿你妈在学校的会议上放屁”。
除了母亲等直系亲属,露丝·韦津利在她的《脏话文化史》中还特意提到了保加利亚人在咒骂中会特别提到对方的阿姨。保加利亚人的阿姨有什么特别的吗?一个保加利亚人说,“阿姨”之所以被列入咒骂单词,不在于它的意义,而是其发音“pichkata”,一连串的爆破音很好地宣泄了咒骂者的情绪,又以阿姨替代了直系亲属“母亲”而降低了辱骂的刺激性,相对而言,不会直逼对方的内心。其实,对于习惯以母语审视世界的我们来说,要说脏话发泄同时还想降低负罪感,不妨躲到外语的租界去。
摘编自《新知客》 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