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和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新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的新形势下,政治生态建设工作依然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今年重点把握的工作之一就是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因而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政治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四风”问题虽然整体整治效果明显,但树倒根仍存,有些问题只是在高压态势下穿上隐身衣更趋隐蔽化,或仅仅停留在暂时的“不敢”上,新的形势下,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的政治生态仍然不断出现种种新问题。在政治信仰方面,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动摇,信仰缺失,宗旨意识淡薄,甚至有的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心存疑虑。在作风建设方面,部分党员干部懒政怠政,缺乏担当意识,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甚至严重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在反腐倡廉方面,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也较多存在,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其次,从导致政治生态问题的原因看,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有三个方面因素是特别需要认识的。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起到风向标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居于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用群众利益来考量自己的政治利益,就会突破政治活动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使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恶劣,不断助长政治雾霾的蔓延。二是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公权力监督的不健全。事实证明,当权力成为少数人的资源与手段,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又存在制度漏洞时,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形成的关系网、利益圈和共同体也容易形成,其对良好政治生态产生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也最大。三是从严管党治党难于落实。一些地方面对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对腐败问题、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铲除不力,在反腐败斗争上缺乏足够自信的决心,在尊崇党章,执行准则和条例,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担当方面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
再次,政治生态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和原因表明,肩负伟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确实面临着一个“优化乃至重构政治生态”的艰巨任务。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党面对各种风险矛盾给治国理政带来的新考验,面对形势发展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加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建设的理念和要求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使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思想上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句话形象说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总闸门”,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重构政治生态实质就是改造和重塑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把党员干部重塑主观精神世界的工作切实抓好,切实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官德不修”问题。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就应该构建良好的思想生态,强化党员干部应对“四大考验”,加强“四种能力”建设,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新时期党建新常态。
第二,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不能孤立看待政治生态建设。政治生态作为从政环境,其意义在于规范、引导、制约、影响从政者的职业行为,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善治长治之本,政治生态中的各种制度和纪律规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必须遵从的强制性生态因素,是党员干部“权力的笼子”,政治生态建设的这种系统性要求理清执政环境中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曾经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风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构建政治生态,树立了新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导向。
第三,政治生态建设的复杂性要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把握我们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形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基础等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执政理论,不断深化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党员领导干部是从政者群体的主体部分,在干部队伍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营造政治生态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把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的执政规律提升到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这样重构的政治生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是毛泽东所提出的真正的“伟大的工程”。
重构良好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需要结合实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是重构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和关键。党员干部应当把理想追求融入到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上来,融入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上来,乐于奉献,砥砺奋斗,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放眼未来,需要脚踏实地,实现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用理想信念引领政治生态。
需要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等也是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党员干部成为“关键少数”,正是这些“关键少数”成为党的重大方针的执行者,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正气、勇于担当、脚踏实地,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带头发挥作用,自觉接受严格的党性锻炼,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坚决防范和抵制思想灰尘和“政治微生物”,未来整体的政治环境才会“山清水秀”。因此,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需要建立完备的制度约束机制。制度建构是国家治理中的基本工具,净化政治生态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重点解决从政环境中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新颁布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为管党治党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政治生态建设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下,结合实际需要和新鲜经验,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构建体系完备、程序紧密、内容充实的党员干部管理体制,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需要建立科学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一是改革过于集中的权力体制,规范好“一把手”的职责权限,科学界定权力部门及内设机构的权力边界和运行程序,优化权力配置,减少权力寻租空间。二是深化权力监督体制改革,提高监督成效,从更广阔的视野寻求更科学的思路并引入民主机制,建立健全异体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下,保证党员干部权力的公开透明,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三是对违法乱纪事件进行舆论监督和曝光,扩大公民的知情权,以对党员干部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加强群众监督,扩大公民参与意识,不断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备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预防腐败的发生,也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佳婧
政治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四风”问题虽然整体整治效果明显,但树倒根仍存,有些问题只是在高压态势下穿上隐身衣更趋隐蔽化,或仅仅停留在暂时的“不敢”上,新的形势下,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的政治生态仍然不断出现种种新问题。在政治信仰方面,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动摇,信仰缺失,宗旨意识淡薄,甚至有的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心存疑虑。在作风建设方面,部分党员干部懒政怠政,缺乏担当意识,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甚至严重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在反腐倡廉方面,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也较多存在,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其次,从导致政治生态问题的原因看,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有三个方面因素是特别需要认识的。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起到风向标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居于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用群众利益来考量自己的政治利益,就会突破政治活动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使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恶劣,不断助长政治雾霾的蔓延。二是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公权力监督的不健全。事实证明,当权力成为少数人的资源与手段,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又存在制度漏洞时,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形成的关系网、利益圈和共同体也容易形成,其对良好政治生态产生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也最大。三是从严管党治党难于落实。一些地方面对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对腐败问题、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铲除不力,在反腐败斗争上缺乏足够自信的决心,在尊崇党章,执行准则和条例,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担当方面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
再次,政治生态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和原因表明,肩负伟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确实面临着一个“优化乃至重构政治生态”的艰巨任务。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党面对各种风险矛盾给治国理政带来的新考验,面对形势发展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加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建设的理念和要求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使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思想上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句话形象说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总闸门”,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重构政治生态实质就是改造和重塑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把党员干部重塑主观精神世界的工作切实抓好,切实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官德不修”问题。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就应该构建良好的思想生态,强化党员干部应对“四大考验”,加强“四种能力”建设,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新时期党建新常态。
第二,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不能孤立看待政治生态建设。政治生态作为从政环境,其意义在于规范、引导、制约、影响从政者的职业行为,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善治长治之本,政治生态中的各种制度和纪律规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必须遵从的强制性生态因素,是党员干部“权力的笼子”,政治生态建设的这种系统性要求理清执政环境中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曾经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风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构建政治生态,树立了新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导向。
第三,政治生态建设的复杂性要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把握我们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形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基础等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执政理论,不断深化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党员领导干部是从政者群体的主体部分,在干部队伍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营造政治生态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把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的执政规律提升到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这样重构的政治生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是毛泽东所提出的真正的“伟大的工程”。
重构良好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需要结合实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是重构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和关键。党员干部应当把理想追求融入到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上来,融入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上来,乐于奉献,砥砺奋斗,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放眼未来,需要脚踏实地,实现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用理想信念引领政治生态。
需要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等也是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党员干部成为“关键少数”,正是这些“关键少数”成为党的重大方针的执行者,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正气、勇于担当、脚踏实地,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带头发挥作用,自觉接受严格的党性锻炼,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坚决防范和抵制思想灰尘和“政治微生物”,未来整体的政治环境才会“山清水秀”。因此,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需要建立完备的制度约束机制。制度建构是国家治理中的基本工具,净化政治生态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重点解决从政环境中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新颁布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为管党治党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政治生态建设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下,结合实际需要和新鲜经验,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构建体系完备、程序紧密、内容充实的党员干部管理体制,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需要建立科学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一是改革过于集中的权力体制,规范好“一把手”的职责权限,科学界定权力部门及内设机构的权力边界和运行程序,优化权力配置,减少权力寻租空间。二是深化权力监督体制改革,提高监督成效,从更广阔的视野寻求更科学的思路并引入民主机制,建立健全异体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下,保证党员干部权力的公开透明,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三是对违法乱纪事件进行舆论监督和曝光,扩大公民的知情权,以对党员干部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加强群众监督,扩大公民参与意识,不断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备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预防腐败的发生,也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