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先进的代表,率先登陆了证券市场。上市以来,这三家银行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无论是资产规模、分支银行的数量还是盈利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上市的示范效应激励其他城商行加速了上市的进程。
但另一方面,上市后城商行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城商行上市后资金相对充裕了,有能力扩张了,于是城商行信心开始膨胀,经营战略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经营范围不再局限为当地的经济服务,而是把扩张的视野伸向了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跑马圈地运动。在主要的一线城市开设分支机构,甚至有些城商行已经把分行开在了外地的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的城商行已经越来越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而是快速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转变。
城商行身份的异化引起了有识之士和决策部门的担忧,正是由于对城商行定位的争议,城商行的IPO已经搁浅五年了,第四家上市的城商行至今没有诞生,不少城商行望穿秋水。2012年6月29日,洛阳银行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上市的议案,成为最新提出上市计划的城商行,IPO搁浅五年以后,众多城商行排队争当上市的第二批队。可是在城商行给予上市扩张之前,我们有必要理清城商行的定位及其上市的意图,城商行上市后到底想为谁服务呢?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信用社,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大多数城市信用社已经变成了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6月份,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37家,营运网电近万家遍及全国各地,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11.51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9.1%。
随着城商行的发展,其最初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成立之初其业务定位是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服务,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信用机构。经过多年的扎根地方、经营地方、服务地方,许多城商行已经成为当地经营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别的城商行甚至成为当地经营机构的老大。伴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实力的提升,在做大做强思想支配下,越来越多的城商行不满足自身角色的定位,逐渐抛弃了服务当地、服务小微企业的经营原则,进行所谓的经营转型。
转型的途径之一就是远离中小企业,向大中企业靠拢。目前远离小微企业的经营战略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小微企业由于得不到最为熟悉他们的当地城商行的金融服务,被迫转向其他融资渠道,造成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效率下降,小微企业普遍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城商行由于受规模、人才和经验等制约,城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大客户并不占优势,因为无法提供大型企业所需要的全面金融服务,并不受大客户青睐,导致进军大企业的进程并不顺畅。
转型途径之二是谋求全国布局,向其他城市扩展营业范围。为了使城商行看起来更像大银行,城商行纷纷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众多在当地经营很有地方特色,具备属地优势的城商行纷纷跳到陌生的外地开设分支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争夺客户,城商行重复的网点布局造成了无序的经营竞争和巨大的金融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城商行做大做强的规划,各地城商行都在急剧的扩张,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在其他补充资本金渠道有限的背景下,为了弥补城商行高速发展的资金缺口,相当一部分具备实力的城商行把解决资本金不足的希望寄托在上市身上,渴望以上市为契机,掀起新一轮的扩张高潮。
在目前国内重开城商行上市的闸门似乎遥遥无期,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甚至打起了H股的主意,如果城商行上市,加剧了城商行定位上的混乱和异化,就是国家金融发展政策上的失误,如果城商行怀着这种指导思想上市就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城商行只有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优势打造真正的特色银行才是城商行生存之道,只有在此背景下上市才能给城商行带来长久的效应。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但另一方面,上市后城商行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城商行上市后资金相对充裕了,有能力扩张了,于是城商行信心开始膨胀,经营战略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经营范围不再局限为当地的经济服务,而是把扩张的视野伸向了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跑马圈地运动。在主要的一线城市开设分支机构,甚至有些城商行已经把分行开在了外地的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的城商行已经越来越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而是快速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转变。
城商行身份的异化引起了有识之士和决策部门的担忧,正是由于对城商行定位的争议,城商行的IPO已经搁浅五年了,第四家上市的城商行至今没有诞生,不少城商行望穿秋水。2012年6月29日,洛阳银行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上市的议案,成为最新提出上市计划的城商行,IPO搁浅五年以后,众多城商行排队争当上市的第二批队。可是在城商行给予上市扩张之前,我们有必要理清城商行的定位及其上市的意图,城商行上市后到底想为谁服务呢?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信用社,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大多数城市信用社已经变成了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6月份,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37家,营运网电近万家遍及全国各地,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11.51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9.1%。
随着城商行的发展,其最初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成立之初其业务定位是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服务,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信用机构。经过多年的扎根地方、经营地方、服务地方,许多城商行已经成为当地经营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别的城商行甚至成为当地经营机构的老大。伴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实力的提升,在做大做强思想支配下,越来越多的城商行不满足自身角色的定位,逐渐抛弃了服务当地、服务小微企业的经营原则,进行所谓的经营转型。
转型的途径之一就是远离中小企业,向大中企业靠拢。目前远离小微企业的经营战略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小微企业由于得不到最为熟悉他们的当地城商行的金融服务,被迫转向其他融资渠道,造成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效率下降,小微企业普遍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城商行由于受规模、人才和经验等制约,城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大客户并不占优势,因为无法提供大型企业所需要的全面金融服务,并不受大客户青睐,导致进军大企业的进程并不顺畅。
转型途径之二是谋求全国布局,向其他城市扩展营业范围。为了使城商行看起来更像大银行,城商行纷纷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众多在当地经营很有地方特色,具备属地优势的城商行纷纷跳到陌生的外地开设分支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争夺客户,城商行重复的网点布局造成了无序的经营竞争和巨大的金融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城商行做大做强的规划,各地城商行都在急剧的扩张,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在其他补充资本金渠道有限的背景下,为了弥补城商行高速发展的资金缺口,相当一部分具备实力的城商行把解决资本金不足的希望寄托在上市身上,渴望以上市为契机,掀起新一轮的扩张高潮。
在目前国内重开城商行上市的闸门似乎遥遥无期,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甚至打起了H股的主意,如果城商行上市,加剧了城商行定位上的混乱和异化,就是国家金融发展政策上的失误,如果城商行怀着这种指导思想上市就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城商行只有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优势打造真正的特色银行才是城商行生存之道,只有在此背景下上市才能给城商行带来长久的效应。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