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重大发展。而语文在初中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初中基础教育重点学科,其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渗透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和教学融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语文传统文化知识,又能从中获益。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而要想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入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了解课文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与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的广度与深度也随之延伸。
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社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大致了解社戏这一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观看一些社戏的视频,了解社戏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当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后,教师再在课前设置提问环节,及时检测学生的对于“社戏”的了解程度。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掌握后,再有的放矢,展开“社戏”教学,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社戏”文化的理解,还能够事半功倍地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深度挖掘探究课本中传统文化的知识
众所周知,教科书是由大量专业学者集中编撰而成,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教材,向学生讲述课文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文本时代的历史,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充分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在讲到“荷叶”“母亲”等内容时,教师需要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诗歌中深刻体验母子情,感受和传承其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文化。在讲到“安塞腰鼓”“灯笼”等内容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讲述其来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点向学生讲解文章内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避免陈规定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免学生产生无聊厌倦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营造一个有趣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能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全面的了解到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能够推动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語文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只靠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让学生主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的方法去培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从书中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督促和管理,让学生能够自主高效的坚持每天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诗经》二首等古诗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集体阅读相关经典文物,或是在教室的读书角摆放相关的书籍来鼓励学生们自主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和坚持学习传统文化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成立语文阅读小组,让学生每天相互监督阅读打卡,并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总结测试。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对学生阅读成果进行检验。语文教师在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定期在班里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悟。在分享中展示自我,从而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传统文化慢慢渗透进语文的教学中[2]。
四、在课后语文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要想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中,仅仅靠课堂上的语文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活动,同时也要注意活动的丰富性和有趣性。在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及时对学生在活动中发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指导和纠正,通过课后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以下几项活动:一是组织学生们参观历史博物馆。并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参观后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二是开展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将《弟子规》中的“仁、义、礼、智、信”设为不同的主题模块作为每月传统文化的主题日活动,并设置相应的主题栏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要求学生们先了解这一主题的内涵后,再按照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悟来参加这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和更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三是不定期举行诗词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既能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悟。四是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交流会。通过传统文化的交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校通过举办以上四项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效,还能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3]。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就是语文教学,而在初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广大教育者都关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榜样,打造丰富多彩有趣的语文课堂来教授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学生也应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主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玉顺.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探析[J].新课程,2021(37):2.
[2]於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1(27):30-31.
[3]李林翁.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72):31-33.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和教学融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语文传统文化知识,又能从中获益。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而要想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入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了解课文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与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的广度与深度也随之延伸。
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社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大致了解社戏这一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观看一些社戏的视频,了解社戏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当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后,教师再在课前设置提问环节,及时检测学生的对于“社戏”的了解程度。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掌握后,再有的放矢,展开“社戏”教学,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社戏”文化的理解,还能够事半功倍地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深度挖掘探究课本中传统文化的知识
众所周知,教科书是由大量专业学者集中编撰而成,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教材,向学生讲述课文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文本时代的历史,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充分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在讲到“荷叶”“母亲”等内容时,教师需要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诗歌中深刻体验母子情,感受和传承其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文化。在讲到“安塞腰鼓”“灯笼”等内容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讲述其来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点向学生讲解文章内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避免陈规定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免学生产生无聊厌倦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营造一个有趣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能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全面的了解到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能够推动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語文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只靠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让学生主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的方法去培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从书中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督促和管理,让学生能够自主高效的坚持每天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诗经》二首等古诗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集体阅读相关经典文物,或是在教室的读书角摆放相关的书籍来鼓励学生们自主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和坚持学习传统文化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成立语文阅读小组,让学生每天相互监督阅读打卡,并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总结测试。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对学生阅读成果进行检验。语文教师在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定期在班里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悟。在分享中展示自我,从而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传统文化慢慢渗透进语文的教学中[2]。
四、在课后语文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要想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中,仅仅靠课堂上的语文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活动,同时也要注意活动的丰富性和有趣性。在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及时对学生在活动中发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指导和纠正,通过课后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以下几项活动:一是组织学生们参观历史博物馆。并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参观后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二是开展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将《弟子规》中的“仁、义、礼、智、信”设为不同的主题模块作为每月传统文化的主题日活动,并设置相应的主题栏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要求学生们先了解这一主题的内涵后,再按照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悟来参加这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和更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三是不定期举行诗词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既能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悟。四是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交流会。通过传统文化的交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校通过举办以上四项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效,还能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3]。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就是语文教学,而在初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广大教育者都关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榜样,打造丰富多彩有趣的语文课堂来教授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学生也应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主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玉顺.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探析[J].新课程,2021(37):2.
[2]於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1(27):30-31.
[3]李林翁.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7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