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视域下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堤工工程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tong1992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的江淮水灾是当时中国的一场重大水患。以国民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合作修建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堤工工程,不仅对水灾的即时救济起到重要作用,还以其富有见地的建设方针和方式对灾后农民生活、农业经济改善及国人信心提升产生了一定效用。政要和各界名流对此项工程进行了短期勘查,《申报》随即进行跟踪报道。从多篇《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堤工落成察勘纪》的落笔手法中可见,《申报》虽在政治立场上整体偏向国民政府,但也起到作为当时最主流媒体特有的公共监督和宣传作用,为重构此段史实和评价此项工程提供了独特视角。
其他文献
在对巫山县133段库岸进行勘查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了该库岸基本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并通过室内外试验结合相关工程经验确定了各种力学参数。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4种不同工况下的
依托京新高速公路金盆湾隧道全线V级围岩,单向三车道五心圆曲墙形断面,隧道开挖高度12.31m,开挖宽度17.093m,隧道左线长3310m,右线长3375m,三车道特长公路隧道工程。隧址区属剥蚀丘陵
结合北京路北延道路新建工程所在地区地理及气候条件,以防治低温弯曲、冻融劈裂、抗车辙及渗水等路面病害为出发点,从原材、配合比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针对本项目气
京津冀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究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的具体含义与实质,并依据耦合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与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