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水泥工业新的增长需求明显减缓,产能严重过剩和新的高端的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由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水泥行业控制雷同技术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开发新的需求,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必须举措。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视角探索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
关键词: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
引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期,更是赶超和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先进水平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水泥市场需求和水泥工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的新变化和业态发展的新变化,为水泥工业新的发展既带来良好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水泥行业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受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投资驱动型行业普遍出现增速放缓、产品价格下降、效益降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等情况,但与此同时,部分适应生产消费升级的产品却供应不足,产能严重过剩和新的高端的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增效益”是行业发展和调整的主旋律。水泥行业如何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转变,有效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仍然任重道远。
一、水泥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水泥行业在2015年产品产量、主营业务收入、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基础上,2016年各项指标均低位强势反弹,截止2016年11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20328.0万吨,水泥价格较年初累计上涨29.1%,已实现销售利润423亿元,远超2015年度329.7亿元的全年度利润总额。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运行环境,将成为水泥行业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保证。根据田刚的分析,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力以及房地产建设市场将在维持稳定中有所回落,2017年水泥的需求仍然有支撑,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水泥产量大体上将和2016年总产量相当。水泥行业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水泥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供给侧改革下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过剩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水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水泥业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受区域内房地产投资、基础建设投资以及水泥供应能力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区域内水泥行业的表现差异明显。
2016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文件(以下简称34号文),要求在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新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不同的企业间水泥熟料产能置换。这为全国水泥行业下一阶段发展划定了一条红线。因此在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各级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如何组织协调、有效引导,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确定性作用,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压减过剩产能,将考验管理者的能力。
(二)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
引起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当经济增速放缓时就导致产能过剩;二是落后产能退出存在壁垒,产能不能及时淘汰。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各省均有多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违规生产线,取不了生产许可证。如何依据34号文“淘汰落后产能”一节中的原则,从环保、能耗、安全、质量与无证生产等方面对不符合要求的产能依法关停退出,在市场主导的框架下,使产能置换工作有实质性的推进,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水泥生产同质化和企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
同质化严重也是导致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不仅是产品同质化,技术、规模、产业链也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水泥本身属于刚性需求,同时水泥还是标准化的产品,很难建立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在竞争中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更容易取得胜利。依据波特的三种企业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別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绝大部分水泥企业采取总成本领先的企业战略。
(四)市场主导与地方政府主导产业建设之间的矛盾
若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完成该项产能置换,新增加的数亿元投资却是地方政府或一个企业所不能承受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兼具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使得责任主体不清、风险意识薄弱,扯皮推诿、悬而不决,最终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三、供给侧改革下加快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对策
(一)严格执法保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淘汰落后产能。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涉及水泥行业的环保和能耗指标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希望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标准,促使落后产能有序关停退出。此时如果地方政府在生态环保、能耗测评方面网开一面,甚至协助银行信贷支持其维持运营,落后产能的退出就更为困难。因此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严格执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理顺水泥企业退出机制,为加快水泥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可能。
(二)加强市场导向推进全国水泥产能置换信息平台建设
全国水泥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就产生了产能从严重过剩地区向仍有产能需要的地区流动的动能。企业若要新增产能,必须考虑购买产能指标而新增投资成本,提高了进入行业的门槛,必将迫使企业更加谨慎决策。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严格控制好全国水泥总量,从落实完善市场准入、环保监督、能耗监察、质量监督、安全监管、信贷融资、差别电价、税收调节、生产许可、土地管理等方面履行好监管职责,而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摆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切实推进水泥行业绿色制造行动
在供给侧改革下,经济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率型增长转变。这也是水泥行业从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向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创新规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水泥行业应该抓住时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技术水平,切实推进水泥行业绿色制造行动。
结语
在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水泥行业是一个充分市场化了的行业,各级政府和企业更是要领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深刻含义,在供给侧改革下,加快推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谭桂蓉,万晓祥.经济新常态下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04):19-22.
[2]孔祥忠.充分认清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J].中国水泥,2016(11):12-15.
[3]孔祥忠. 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六大路径[N]. 中国建材报,2015-07-23(001).
[4]何晖, 高琦, 刘帷韬. 清远市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以水泥和陶瓷行业为例[J]. 特区经济, 2017(11):38-43.
作者简介:
淡丽(1972年12月25日),女,汉族,陕西人,本科,
新疆巴州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内控管理
关键词: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
引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期,更是赶超和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先进水平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水泥市场需求和水泥工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的新变化和业态发展的新变化,为水泥工业新的发展既带来良好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水泥行业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受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投资驱动型行业普遍出现增速放缓、产品价格下降、效益降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等情况,但与此同时,部分适应生产消费升级的产品却供应不足,产能严重过剩和新的高端的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增效益”是行业发展和调整的主旋律。水泥行业如何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转变,有效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仍然任重道远。
一、水泥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水泥行业在2015年产品产量、主营业务收入、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基础上,2016年各项指标均低位强势反弹,截止2016年11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20328.0万吨,水泥价格较年初累计上涨29.1%,已实现销售利润423亿元,远超2015年度329.7亿元的全年度利润总额。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运行环境,将成为水泥行业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保证。根据田刚的分析,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力以及房地产建设市场将在维持稳定中有所回落,2017年水泥的需求仍然有支撑,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水泥产量大体上将和2016年总产量相当。水泥行业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水泥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供给侧改革下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过剩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水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水泥业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受区域内房地产投资、基础建设投资以及水泥供应能力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区域内水泥行业的表现差异明显。
2016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文件(以下简称34号文),要求在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新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不同的企业间水泥熟料产能置换。这为全国水泥行业下一阶段发展划定了一条红线。因此在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各级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如何组织协调、有效引导,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确定性作用,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压减过剩产能,将考验管理者的能力。
(二)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
引起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当经济增速放缓时就导致产能过剩;二是落后产能退出存在壁垒,产能不能及时淘汰。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各省均有多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违规生产线,取不了生产许可证。如何依据34号文“淘汰落后产能”一节中的原则,从环保、能耗、安全、质量与无证生产等方面对不符合要求的产能依法关停退出,在市场主导的框架下,使产能置换工作有实质性的推进,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水泥生产同质化和企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
同质化严重也是导致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不仅是产品同质化,技术、规模、产业链也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水泥本身属于刚性需求,同时水泥还是标准化的产品,很难建立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在竞争中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更容易取得胜利。依据波特的三种企业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別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绝大部分水泥企业采取总成本领先的企业战略。
(四)市场主导与地方政府主导产业建设之间的矛盾
若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完成该项产能置换,新增加的数亿元投资却是地方政府或一个企业所不能承受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兼具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使得责任主体不清、风险意识薄弱,扯皮推诿、悬而不决,最终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三、供给侧改革下加快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对策
(一)严格执法保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淘汰落后产能。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涉及水泥行业的环保和能耗指标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希望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标准,促使落后产能有序关停退出。此时如果地方政府在生态环保、能耗测评方面网开一面,甚至协助银行信贷支持其维持运营,落后产能的退出就更为困难。因此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严格执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理顺水泥企业退出机制,为加快水泥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可能。
(二)加强市场导向推进全国水泥产能置换信息平台建设
全国水泥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就产生了产能从严重过剩地区向仍有产能需要的地区流动的动能。企业若要新增产能,必须考虑购买产能指标而新增投资成本,提高了进入行业的门槛,必将迫使企业更加谨慎决策。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严格控制好全国水泥总量,从落实完善市场准入、环保监督、能耗监察、质量监督、安全监管、信贷融资、差别电价、税收调节、生产许可、土地管理等方面履行好监管职责,而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摆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切实推进水泥行业绿色制造行动
在供给侧改革下,经济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率型增长转变。这也是水泥行业从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向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创新规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水泥行业应该抓住时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技术水平,切实推进水泥行业绿色制造行动。
结语
在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水泥行业是一个充分市场化了的行业,各级政府和企业更是要领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深刻含义,在供给侧改革下,加快推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谭桂蓉,万晓祥.经济新常态下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04):19-22.
[2]孔祥忠.充分认清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J].中国水泥,2016(11):12-15.
[3]孔祥忠. 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六大路径[N]. 中国建材报,2015-07-23(001).
[4]何晖, 高琦, 刘帷韬. 清远市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以水泥和陶瓷行业为例[J]. 特区经济, 2017(11):38-43.
作者简介:
淡丽(1972年12月25日),女,汉族,陕西人,本科,
新疆巴州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内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