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画幅相机因其优异的成像、轻便的设计和可接受的价格获得了很多职业摄影师以及摄影发烧友的青睐,而其中645片幅的机种,提供了3倍于135片幅的底片面积,体积、重量、价格也趋近于顶级135相机,新型的645相机更是在自动聚焦、自动曝光等性能上提供了和135相机同等级别的能力,使得645相机在光学、机械、电子、机动性能和价格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其中哈苏的H1相机无疑是645相机中的集大成者。
H1是瑞典哈苏公司于2002年9月宣布推出的645系统,H1的推出一改哈苏原来一直致力于6×6系统的形象,开始介入645相机市场。同时,H1的推出也意味着哈苏已经开始明晰地将自己的产品分成三大系统:即H系统:由新推出的645AF系列产品组成;V系统:由原来的全部6×6系列产品组成;X系统:由使用135胶卷拍摄24×65mm宽幅画面的X-pan组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V系统是其传统经典系列,而H系统和X系统则属于比较“另类”的产品了,拿X系统来说,其独特的旁轴取景式135标准/宽幅画面切换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绝对的另类经典,而此次推出的H系统645相机H1,同样也是另类之极,一下子从众多的645相机中跳了出来。
现代时尚的外观设计
第一次拿到H1,就被其独特的外观设计所吸引。光看外表,它和传统的135、中画幅相机完全不同,看上去不像是一台照相机,而更像是一台摄像机。第一个感觉是小巧玲珑,体积、重量和专业顶级的135相机相仿,没有了以往中画幅相机的笨重外表,而银灰色的机身、流线型的造型、超大的液晶显示屏仿佛来自外太空的设计,无不透露出时尚流行的元素。
H1的机身内部采用轻型高强度的铝合金,外壳采用不锈钢制造,既有很好的耐用度又相当的轻巧。当我把H1的机身大卸八块,密密麻麻摆了一桌子,不禁感慨于其机械、电子系统的精密,每一个独立的零部件都是那么精致,仿佛欣赏一件件优美的工艺品,而它们又可以很快地严丝无缝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具有顶尖性能的645相机,我想还没有哪一部相机能提供如此令人充满幻想和好奇的彻头彻尾的拆卸和组合的乐趣,那是一种充满童趣和成就感的快乐。
丰富强大的功能体验
H1作为现代光学、机械和电子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提供给了用户最先进、最实用的功能设计,丝毫不输任何的现代相机。它具有快速的AF系统,对焦检测模块是十字交叉型的,并具有全时手动对焦功能,提供用户灵活的对焦选择;它采用电子镜间快门的AF镜头,可以实现1s-1/800s的闪光全同步速度;H1可以更换后背,有120/220、拍立得和数码后背可供用户选择;它可更换对焦屏,HV90平视取景器有内置闪光灯,方便用户进行补光等闪光操作;有LCD信息显示屏,具有丰富的功能操作提示信息;电动过片系统,可以单张和连续过片;有胶卷条形码识别系统,自动设定感光度等参数;H1可以在胶片影像外面位置打印曝光参数等数据,也可以自己编辑文字,将摄影师姓名、版权记号等标示打印在胶片的边缘位置;内置后背挡光片,方便用户中途更换胶片;具有用户可以设定的用户自选功能等等,这样丰富的操作功能,可以说,H1已经走到了645相机的最前沿。
品质超卓的光学镜头
随H1的推出,哈苏还推出了配合H1的HC系列镜头。HC系列镜头全部具有电子镜间快门、多层镀膜、镜身AF驱动马达、可以全时手动等功能。为保证其稳定性和耐用性,所有HC镜头在最大程度上使用了金属材料制造。HC系列镜头保持了哈苏一贯的优异品质,光学、机械性能延续一代经典,其特殊的光学设计保证了该系列镜头具有独特的柔和、平滑的背景虚化效果。所有HC镜头都使用罗口滤镜,所有的遮光罩都可以反装在镜头上,以便于携带。实际拍摄效果令人满意,色彩还原赏心悦目,影调层次丰富细腻,影像品质完全可以和其经典的6×6相机相媲美。
为配合这些HC系列镜头,哈苏特别还推出了HC 1.7×增距镜和近摄接圈。另外据说哈苏日后将会设计特别的镜头转接环,使现有的CF及FE系列镜头可以配合H1相机使用,不过其功能可能会受到很多限制。
顺应数码时代的广阔升级空间
哈苏H1通过更换数码后背马上就可以成为一台顶级的中画幅数码相机,提供了广阔的升级空间和从胶片到数码的便捷转换方式,也是H1受到市场和用户追捧的重要原因。目前已经有了这样的成熟产品,包括柯达的Pro 645H后背、PHASE ONE的101H后背以及Imacon的多种数码后背产品。柯达、Imacon的数码后背可以直接拍摄并纪录下来,比较适合注重移动性能的场合,而PHASE ONE的数码后背则必须连接电脑记录影像文件才可以拍摄,所以主要是针对摄影棚内的拍摄场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环境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产品。目前这些高端数码后背的有效像素值可以超过2000万像素,记录的图像文件完全可以满足大幅面输出的要求,携带、使用也很方便,目前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还是价格问题,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的价格令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不过,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产能的提高、成本的下降,相信用不了很久,用户就可以以更加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