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维习惯。
【关键词】 课程改革;乐于探究;潜能;思维习惯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门学问。有的老师教起来颇受学生欢迎,每个学生都能记起在学习过程中最喜欢听的课;有的老师教起来学生意见却很多。同一堂的教学内容,由于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引人人胜,有的人却讲得索然无味,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学方法起着重要作用,能否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设计情景,感受其情
在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例如,我在讲授《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的《感受快乐》一节课时,一上课,我就情绪高涨地带动学生一起与我手舞足蹈地唱起了《如果你感到快乐》这首欢快的儿歌,在歌曲欢快旋律的感染下,学生们的心情自然而然变得无比愉快,这与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相融相衬的,因而学习起来,学生倍感轻松快乐,学习效果也是相当的不错。
二、组织讨论,辨别是非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一节课时,我着重于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不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我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讨论的最终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定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三、以事明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之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在思想品德课中,穿插故事,不仅能增添课堂色彩,渲染课堂气氛,而且能产生道德迁移,做到以例说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时,用了我国传统的勤学教育故事《凿壁偷光》,讲的是汉代著名学者匡衡小时家中贫寒,夜里无烛照明,但他极喜欢读书,正巧他的邻居是位大户人家,他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着极其微弱的烛光滋滋有味的读起书来。他听说乡里有一藏书众多的大户人家,便自愿为仆,不要工钱,只求借书读,经过刻苦钻研,终成大器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了古人对学习孜孜以求、不亦乐乎的精神境界,明白了为学者就要善于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享受乐趣。这样使学生少了厌学的情绪,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撷取大自然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哲理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我在讲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时就给学生讲述了“隔岸观火的水牛”和“团结的蚂蚁”两个自然界故事,让学生自己得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克服困难和危机,取得胜利”的结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也感受到了思想品德课丰富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乐学。
四、实践出真知,引发学生的共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品德课重在培育人的心灵和品质,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做人的道理,不如让他们去亲身实践,去体验。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有脑想、用手操作、即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可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讲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内容时,我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活动“当一天家长”,活动内容包括买菜、做饭、收拾房间、临睡前给父母洗一次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做家长的辛劳,从而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在讲到“珍爱生命”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我设计了一个优点单,其内容如下:自我评价,我认为我有以下主要优点:A ;B ;C 。老师评价:我以为你有以下主要优点:A ;B ;C 。同学评价:我以为你有以下主要优点:A ;B ;C 。通过与同桌、老师的互动,使学生最终想到:我有如此多的优点,我没有理由自卑,我是个有用的人,我一定能战胜困难的。
五、以言促思,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名言警句是生活实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它语言精炼,内涵深刻,蕴含哲理,给人以深思。它易引起青少年思想的震憾,能激励他们进取向上。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丰富的名言警句,我除了运用课本中现有的,还积极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印发给学生。如:“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马尔罗”;“人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等等。这些名言警句,或劝勉,或激励,或鞭策,像春风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似团团燃烧的火点亮学生心灵希望之光,促使学生自勉、自省、自警、自立、自强,从而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应。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教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让潭中之水能流动,使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的智力,并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会”中不断“会学”。
【关键词】 课程改革;乐于探究;潜能;思维习惯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门学问。有的老师教起来颇受学生欢迎,每个学生都能记起在学习过程中最喜欢听的课;有的老师教起来学生意见却很多。同一堂的教学内容,由于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引人人胜,有的人却讲得索然无味,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学方法起着重要作用,能否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设计情景,感受其情
在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例如,我在讲授《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的《感受快乐》一节课时,一上课,我就情绪高涨地带动学生一起与我手舞足蹈地唱起了《如果你感到快乐》这首欢快的儿歌,在歌曲欢快旋律的感染下,学生们的心情自然而然变得无比愉快,这与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相融相衬的,因而学习起来,学生倍感轻松快乐,学习效果也是相当的不错。
二、组织讨论,辨别是非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一节课时,我着重于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不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我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讨论的最终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定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三、以事明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之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在思想品德课中,穿插故事,不仅能增添课堂色彩,渲染课堂气氛,而且能产生道德迁移,做到以例说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时,用了我国传统的勤学教育故事《凿壁偷光》,讲的是汉代著名学者匡衡小时家中贫寒,夜里无烛照明,但他极喜欢读书,正巧他的邻居是位大户人家,他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着极其微弱的烛光滋滋有味的读起书来。他听说乡里有一藏书众多的大户人家,便自愿为仆,不要工钱,只求借书读,经过刻苦钻研,终成大器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了古人对学习孜孜以求、不亦乐乎的精神境界,明白了为学者就要善于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享受乐趣。这样使学生少了厌学的情绪,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撷取大自然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哲理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我在讲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时就给学生讲述了“隔岸观火的水牛”和“团结的蚂蚁”两个自然界故事,让学生自己得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克服困难和危机,取得胜利”的结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也感受到了思想品德课丰富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乐学。
四、实践出真知,引发学生的共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品德课重在培育人的心灵和品质,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做人的道理,不如让他们去亲身实践,去体验。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有脑想、用手操作、即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可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讲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内容时,我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活动“当一天家长”,活动内容包括买菜、做饭、收拾房间、临睡前给父母洗一次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做家长的辛劳,从而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在讲到“珍爱生命”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我设计了一个优点单,其内容如下:自我评价,我认为我有以下主要优点:A ;B ;C 。老师评价:我以为你有以下主要优点:A ;B ;C 。同学评价:我以为你有以下主要优点:A ;B ;C 。通过与同桌、老师的互动,使学生最终想到:我有如此多的优点,我没有理由自卑,我是个有用的人,我一定能战胜困难的。
五、以言促思,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名言警句是生活实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它语言精炼,内涵深刻,蕴含哲理,给人以深思。它易引起青少年思想的震憾,能激励他们进取向上。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丰富的名言警句,我除了运用课本中现有的,还积极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印发给学生。如:“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马尔罗”;“人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等等。这些名言警句,或劝勉,或激励,或鞭策,像春风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似团团燃烧的火点亮学生心灵希望之光,促使学生自勉、自省、自警、自立、自强,从而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应。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教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让潭中之水能流动,使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的智力,并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会”中不断“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