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青花瓷入手,通过对奥运元素色“青花蓝”的调查,从色彩来源、色彩文化意蕴、色彩心理情感、传统色彩工艺应用及现代设计艺术中应用进行考察和研究,对“青花蓝”发展历史的源流进行较详尽的论证,肯定“青花蓝”作为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色彩之一,代表着华夏五千年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已成为人们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追求上重要体现和设计色彩元素。
关键词:青花蓝;青花;现代设计艺术;民族性;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80-01
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意识,直接影响着设计的功能性及装饰性。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融合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审美爱好,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洗礼,形成了中国特定的色彩审美定式——民族文化色彩观,这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有关青的诠释以及中国古代色彩观
青,本意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颜色与蓝色相仿,但是比蓝更深。从油画角度来看,色相倾向于钴蓝色;化学工艺上,所制颜料的色相有个游移的范围,包容由蓝到绿之间有一定宽度的色域。青花诞生源于唐三彩中钴蓝色的使用,而河南巩县窑的工匠们大胆的首创将钴蓝绘在白瓷胎上,虽然其胎质疏松,呈色不稳,但成就了中国的原始青花。
《考工记》“设色”篇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该段文字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体现中国上古时代的色彩思想与运用,蕴含“五行”之意;吻合于西周形成的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五行”说既以东方属木,作为草木之蓝、绿色的青当然成为东方以及春天的象征色;在中国传统五方正色中,木为青,象征东方,相当于现代色彩体系中的蓝。常见于建筑、瓷器上,尤其青花瓷已成为其工艺美术中典型的代表,可见在中国思想的肇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朴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构成的哲学理论。
二、青花蓝的色彩情感
一个民族早期艺术审美的发生,都是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感知和把握当然也是从生产生活实践出发而又随着客观环境条件而推进的。
第一,汉语习惯中,青与他字连用组词时,往往给连缀之物附加蓝色和冷意,如“青黛”指黑里透蓝绿、“青眼”本指西域佛僧的蓝眼珠、“青锋”指寒光闪闪的刃器。此类例子显示中国人自古对色彩的感觉与表达就是很敏锐细腻的心理感受。
第二,古代中国人对青的描述基本对应着蓝、绿色相区域,青色意味清新明丽,冷静,生命活力。唐至五代有关青瓷的名句:“雨过天青云破处”“夺得千峰翠色来”,从碧、青、缥、翠这些用字,可见古人的青色涵括了在不同光、气条件下的蓝、绿变化,这些都形象地指明了青色的基本范围。
三、青花蓝作色彩元素的应用
(一)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应用
(1)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这种返璞归真的蓝白配,一直受到历朝历代人们的認可。(2)青花布。从青染料的制作工艺上去溯源,先秦时代的染蓝,是采撷蓝草之鲜叶与草木灰相拌、浸水中沤制出染液,将素色的布帛置浆液中浸渍染色。由于以发酵为主的制靛法可能迟至汉魏以后才产生,故另一种蓝草蓼蓝当时只可用来染碧,不堪为靛。由此染色工艺中的青,本指较清亮之蓝色,若欲布帛变深为蓝色,就得反复染多遍才行。故荀况《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可理解为布帛上染得的青色在明丽性上优于原生的蓝草,也胜过浑浊的蓝染浆。3.其他艺术形式。如13世纪下半叶,由阿拉伯工匠引入中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景泰蓝;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纹样中的旋子彩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青花蓝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色彩符号,它的频繁或大面积的出现和搭配,体现了历代人们对它的钟情,也彰显了它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青花蓝
每个时段、每段地域似乎都有流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词汇,恰恰是这种流行性构成了一个文化上的趋同性,艺术的民族性、象征性以及时代性也就萌生出来。
(1)奥运色、流行色。青花蓝——温润而典雅,在2008奥运会上发出新芽,这种白得温润,蓝得鲜明的效果展示着华夏文明深邃而广博的精髓。这一中国元素的重要部分,以其独具的魅力,不断向外延伸。如奥运礼仪服中的青花瓷元素系列,奥运支线北土城站“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青花瓷元素的电话亭等等。(2)新时期的青花蓝色彩元素风。青花这一色彩元素已不再是瓷器的专利,她在现代建筑、服装设计等方面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各个设计领域得到更加广阔的天空。海尔热水器在产品设计中,很好的承接了奥运青花蓝这一设计元素;“蘸一角天青色,听喧嚣中的一段留白,呼吸在徐志摩的诗情里,好个不染纤尘的江南。”步步高以一首小诗把i6这款手机展现得恰如其分,引入了消费者的视线当中。
四、小结
青花蓝通过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在一定的时期内,塑造的艺术形态体现着对工艺水平上客观把握,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民族特征。我们今天引以为傲的是青花蓝的艺术,通过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扩充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站在这个流动的“历史长河”之中,也许不需要经过太长时间,青色也会像京剧、水墨画、中国红一样带着它自有独特内涵和意蕴更加的深入人心,延续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色彩观。
参考文献:
[1]朱磊.浅谈颜色符号的民族性与国际性[J].科技信息,2009,24.
[2]黄芳芳.“中国红”色彩元素的文化探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3]李广元.色彩的文化[D].吉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袁潜(1984.8-),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应用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青花蓝;青花;现代设计艺术;民族性;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80-01
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意识,直接影响着设计的功能性及装饰性。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融合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审美爱好,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洗礼,形成了中国特定的色彩审美定式——民族文化色彩观,这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有关青的诠释以及中国古代色彩观
青,本意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颜色与蓝色相仿,但是比蓝更深。从油画角度来看,色相倾向于钴蓝色;化学工艺上,所制颜料的色相有个游移的范围,包容由蓝到绿之间有一定宽度的色域。青花诞生源于唐三彩中钴蓝色的使用,而河南巩县窑的工匠们大胆的首创将钴蓝绘在白瓷胎上,虽然其胎质疏松,呈色不稳,但成就了中国的原始青花。
《考工记》“设色”篇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该段文字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体现中国上古时代的色彩思想与运用,蕴含“五行”之意;吻合于西周形成的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五行”说既以东方属木,作为草木之蓝、绿色的青当然成为东方以及春天的象征色;在中国传统五方正色中,木为青,象征东方,相当于现代色彩体系中的蓝。常见于建筑、瓷器上,尤其青花瓷已成为其工艺美术中典型的代表,可见在中国思想的肇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朴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构成的哲学理论。
二、青花蓝的色彩情感
一个民族早期艺术审美的发生,都是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感知和把握当然也是从生产生活实践出发而又随着客观环境条件而推进的。
第一,汉语习惯中,青与他字连用组词时,往往给连缀之物附加蓝色和冷意,如“青黛”指黑里透蓝绿、“青眼”本指西域佛僧的蓝眼珠、“青锋”指寒光闪闪的刃器。此类例子显示中国人自古对色彩的感觉与表达就是很敏锐细腻的心理感受。
第二,古代中国人对青的描述基本对应着蓝、绿色相区域,青色意味清新明丽,冷静,生命活力。唐至五代有关青瓷的名句:“雨过天青云破处”“夺得千峰翠色来”,从碧、青、缥、翠这些用字,可见古人的青色涵括了在不同光、气条件下的蓝、绿变化,这些都形象地指明了青色的基本范围。
三、青花蓝作色彩元素的应用
(一)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应用
(1)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这种返璞归真的蓝白配,一直受到历朝历代人们的認可。(2)青花布。从青染料的制作工艺上去溯源,先秦时代的染蓝,是采撷蓝草之鲜叶与草木灰相拌、浸水中沤制出染液,将素色的布帛置浆液中浸渍染色。由于以发酵为主的制靛法可能迟至汉魏以后才产生,故另一种蓝草蓼蓝当时只可用来染碧,不堪为靛。由此染色工艺中的青,本指较清亮之蓝色,若欲布帛变深为蓝色,就得反复染多遍才行。故荀况《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可理解为布帛上染得的青色在明丽性上优于原生的蓝草,也胜过浑浊的蓝染浆。3.其他艺术形式。如13世纪下半叶,由阿拉伯工匠引入中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景泰蓝;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纹样中的旋子彩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青花蓝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色彩符号,它的频繁或大面积的出现和搭配,体现了历代人们对它的钟情,也彰显了它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青花蓝
每个时段、每段地域似乎都有流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词汇,恰恰是这种流行性构成了一个文化上的趋同性,艺术的民族性、象征性以及时代性也就萌生出来。
(1)奥运色、流行色。青花蓝——温润而典雅,在2008奥运会上发出新芽,这种白得温润,蓝得鲜明的效果展示着华夏文明深邃而广博的精髓。这一中国元素的重要部分,以其独具的魅力,不断向外延伸。如奥运礼仪服中的青花瓷元素系列,奥运支线北土城站“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青花瓷元素的电话亭等等。(2)新时期的青花蓝色彩元素风。青花这一色彩元素已不再是瓷器的专利,她在现代建筑、服装设计等方面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各个设计领域得到更加广阔的天空。海尔热水器在产品设计中,很好的承接了奥运青花蓝这一设计元素;“蘸一角天青色,听喧嚣中的一段留白,呼吸在徐志摩的诗情里,好个不染纤尘的江南。”步步高以一首小诗把i6这款手机展现得恰如其分,引入了消费者的视线当中。
四、小结
青花蓝通过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在一定的时期内,塑造的艺术形态体现着对工艺水平上客观把握,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民族特征。我们今天引以为傲的是青花蓝的艺术,通过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扩充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站在这个流动的“历史长河”之中,也许不需要经过太长时间,青色也会像京剧、水墨画、中国红一样带着它自有独特内涵和意蕴更加的深入人心,延续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色彩观。
参考文献:
[1]朱磊.浅谈颜色符号的民族性与国际性[J].科技信息,2009,24.
[2]黄芳芳.“中国红”色彩元素的文化探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3]李广元.色彩的文化[D].吉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袁潜(1984.8-),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应用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