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中国人跨海疯抢的日本智能马桶盖,原本产自浙江。一场围绕马桶盖的“乌龙风波”,让国内卫浴企业先是困惑,继而兴奋。
2015年3月3日一早,九牧卫浴集团副总裁张彬在微信朋友圈宣称:“试用名额已满,公司决定再增加50名。”试用对象就是九牧卫浴的智能马桶盖产品。
对于这些行业大佬而言,把“中国游客”和“智能马桶盖”联系到一起很奇怪。
“智能型马桶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虽然智能马桶在日本的普及率超过95%,但在生活中用过智能马桶的中国人不到3%。”张彬对《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
卫浴行业“反击”
“智能型马桶盖的技术不成问题,中国企业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生产此类产品,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日本的产品火了。”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助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王巍对本刊记者表示。
王巍自1987年进入建筑卫浴行业,长期做质量检验工作,与行业和市场一线常有密切交流。他对“日本马桶盖”火爆深感困惑。
所谓“日本马桶盖”事件,被认为始于2015年1月25日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自媒体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吴晓波从年会期间同事购买日本马桶盖说起,反思中国传统产业。
他认为,抢购场景大抵可以看成是“日本制造”的一次小规模逆袭。继而,他向国内企业“喊话”:“做马桶盖的,你能不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张彬感到奇怪,在社交媒体上回应:“干嘛去日本买?咱家就有呀,还便宜一半,有需要找我。”众多业内人士也纷纷作出类似申明,但在一片对“中国制造”的反思声潮中,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了。
“日本马桶盖”的话题持续升温,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的氛围依旧炙热。
2015年2月8日夜,一位来自西安的企业人士马悦给吴晓波发出一封公开信:“我们一直以屁股精神来勉励自己,走过这20年,在这个小行业中干出大事业。屁股与脸不一样,不争不怨,默默承受,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从吴晓波的文章中多处可以看出,他对卫浴行业了解不够。比如文章称日本智能马桶盖有百变尺寸,这是不可能的。”张彬对本刊记者说,“我们九牧的智能马桶产品一点也不差,性价比超高,完胜日货。”
王巍则表示,目前中国卫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量都是世界最大的,质量并不比国外差。
智能马桶科普事件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人喜欢更贵的日本马桶盖?来自酒店业的情况也许可以有所说明。
“目前国内三星级以上的星级酒店,多数都不用国产品牌的马桶,这是酒店业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做法。现在看来,大众消费也在转向国外品牌。”王巍表示。
吴晓波认为,抢购日本马桶盖预示着中国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性能偏好者”集体出现。他觉得,“中国制造”的明天有赖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
“日本马桶盖”事件大致依循了近几年网络舆情的惯有特点,正反意见鲜明对碰,“阴谋论”此起彼伏。
王巍、张彬等行业内人士也认为“此话题炒得这么热,定有原因!”
但是,毕竟这起风波让“智能马桶”的知识和信息大量现于公众视野。经历短暂尴尬和困惑之后,张彬们索性开始对中日智能马桶作对比,进行知识普及。
业内观点大致是:智能马桶在中国早就有产、有售、性价比高,有售后服务保障。日本货存在“水土不服”,比如不符合中国家用电压和水质条件,缺少防潮、防堵等功能。
智能型马桶分一体机和智能型马桶盖,在中国市场上一体机居多,中国游客抢购的日本产品则为智能型马桶盖。后者在日本被称为“智能型洁身器”。国内外市场上产品功能相似,但是中国产品的价格不到日货的一半。
张彬解释说:“冲洗、加热是智能型马桶的基本功能,现在的产品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甚至可以实现自动检测人体的健康指标,通过苹果APP实现移动控制,远程医疗。”
如果从国产先进水平来看,马桶已不单是传统意义的马桶,它俨然已跻身家电行列。一些企业的产品贴出“老年保健、远离妇科炎症、适合有‘痔’青年”的功效诉求,其宣传造势有如当年的保健品行业。
不过,“现在智能型马桶市场成长很快,每年几乎是直线上升,但是基础低。要实现类似黑白电视机到彩电那样的产品换代,中国马桶市场至少还需要十年。”张彬预计。
其实中国卫浴行业的整体近况也并不足以令人乐观。2014年中国卫浴行业内说得最多的是“寒冬”和“创新”,行业一直存在良莠不齐、同质化、价格战、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