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中的不妥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实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避免出现少数替代多数、个别替代整体、预设替代生成等现象,使合作学习不再流于形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不替换——尊重生成现实
  例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一课的巩固练习环节中,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一根黄瓜长2( )。”有的学生认为应当填“分米”,有的学生则认为应当填“厘米”。看着答案为后者的学生自信满满的表情,我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请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中反馈。反馈的结果出乎意料,认为答案是“厘米”的学生人数反而更多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黄瓜吗?
  生:见过!
  生1(边说边比划):老师,我奶奶拌的黄瓜大约是这么长,我觉得这个长度比较接近2厘米。
  生(纷纷点头):就是这样的。
  ……
  原来学生最常见的黄瓜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幸好我没有武断地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行替换学生的真实体验。“好吧,明天老师带一根黄瓜给你们看看,好吗?”第二天的课堂上,看到完整的一根黄瓜,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和说明,学生的认知偏差自然得到有效纠正,完善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
  由于学生认知基础的差异、思维品质的不同,会给课堂带来丰富的生成,体现在汇报合作结果时,往往有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答案。教师要正视这种现象,并以冷静、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尽可能地展现他们的合作过程,发掘合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逐步逼近教师的预设。
  二、不代表——尊重个体差异
  新课导入阶段,在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以及初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之后,黑板上形成如下板书:米,厘米,毫米。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黑板上的板书,你有什么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师巡视并适当参与)
  生1:老师,我想知道1米等于多少毫米。
  生2:我感觉米和厘米之间离得比较远,而厘米和毫米之间离得比较近。
  生3:感觉米和厘米之间少了什么。
  师:是啊,少了什么呢?
  生4:我知道,少了分米。
  师:那你知道什么是分米吗?
  生5:把米分开就是分米了。(众生笑)
  师:其实,××同学说得既有趣又形象。但是,知道把1米怎么分、分成多少份才是1分米,才算真正懂得什么是分米。
  ……
  相对于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不普遍。因此,我直接通过板书中的暗示,自然地引入介于米和厘米之间的长度单位——分米。教学中,对学生不全面甚至幼稚的解释,我给予充分的尊重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增强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困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与契机,教师要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正面引导,确定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增强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让小组成员内形成积极互助的良好氛围。同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让学生通过质疑、支持、反对、改进等形式,促进合作学习在个体差异与整体智慧之间的和谐统一。
  三、不匆忙——尊重独立思考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毫米的准确认识,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
  师:我们已经在直尺上观察了1毫米有多长,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并和周围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小组内互相交流,师巡视指导)
  生1:我发现铅笔尖儿大约有1毫米长。
  生2:一张购物卡大约有1毫米厚。
  师:“厚”这个字用得非常准确。
  生3:五角钱的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师:1元的硬币有谁量过吗?
  生4:我量过,要比1毫米厚一些。
  师:谁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
  只有建立在充分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因此,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朵花的绽放,组织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地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于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教师都要小心翼翼地去珍惜和呵护,并通过集体的交流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的思考“资本”,从而让数学思考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
  总之,教师要深入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以一种求异的审慎目光来解读合作中的不妥协音符,即在面对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情景时,能够冷静地进行点拨和引领,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刻和高效。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的四个核心概念之一,并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强调“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所以模型思想的渗透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数学模型,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或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的表现形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各级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更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得出激趣、操作、交流、优练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以凝激思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乐观的良好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超前学习。  例如在教学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构建有意义的数学复习课,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关键词]复习教学 多边形 面积计算 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1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摘 要]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具体的活动获得。在课堂中,教师使用的电子白板与学生的Pad实行最优化的互动,及时进行抢答与随机抽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Pad互动课堂,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多元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三角形 Pad 互动课堂 释放潜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案例描述]  片断一:在动手制作中认识钟表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闹钟、挂钟、手表,最后定格于一闹钟。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钟,它的上面都有些什么?  生:它的上面有1~12个数字。  生:钟的里面有3根针,有的长,有的短。  生:钟的上面画着一只小狗。(钟面图案)  生:钟的上面有两个铃铛。(手提的部位)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钟的上面有这么多的东西。如果我们只看钟面,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是展开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容忽视。放眼现在的数学课堂,提到数学概念,教师更多的是细致、透彻地讲解,希望学生能赢在起跑线上,第一次就对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但往往事与愿违,对于教师硬塞的概念,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反而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不妨换种方法,也让学生在探究中
新课程强调,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
街舞是爵士舞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它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动作组合而成。街舞的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要求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讲究组合动作各环节各部分的独立运动。20世纪80年代,街舞传入中国,并逐渐作为健身运动传播开来。一、街舞的起源与发展  (一)街舞的起源  街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做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充分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自生活,还要回归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让能我们的数学课堂走出枯燥,处处开花,且花开别样红。  一、生活,激趣数学  小学生尽管年纪小,但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尽量从生活中引入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精选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