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人群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部分危险因素评估

来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凸起于肠腔中肉眼可见的局限性病变,多数为良性过程,组织学上分为腺瘤性、增生性、炎性等,以腺瘤性息肉发病率最高,大肠癌中60%~80%都是由肠息肉进展而成[1].因此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成为了消化科重要治疗手段,但有高于1%的迟发性出血风险,故临床上需积极降低其术后出血率.临床上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是结直肠息肉主要发病人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此类人群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部分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时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77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用药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苯甲酸雌二醇配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完全流产
现有关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更多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不同因素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视角出发,利用面板门限模型考察在不同技术
本文通过研究通用飞机航电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和系统特点,总结了通用飞机航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通过对相关适航规章的分析,研究了大气、航姿、通信、导航、监视等典型功能失效
交流损耗是大型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然而应用于核聚变装置的管内电缆导体(CICC)在无外场下传输损耗数值计算很少。
随着微机床、微刀具、微检测和微制造软件等技术的发展,当前高精微细零件的加工技术已在医疗、光学、通信和计算机等行业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利用微铣削技术可达到常规加工无法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