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市波动非对称性与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1996年12月26日—2010年11月12日中国股票市场的总体收益率和交易量为研究对象,从非预期交易量变化角度对牛市行情中所呈现的正向非对称进行解释。研究显示,由于牛市行情中单位正向信息冲击相比熊市行情中单位负向信息冲击对非预期交易量影响更大;当在波动方程中加入非预期交易量后,牛市行情中的正向非对称性得以消失,并表现出和熊市行情相一致的负向非对称性。这表明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交易行为特别是非预期交易量变化,是造成中国牛市行情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非预期交易量;波动正向非对称性;股票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6004906
  一、引 言
  股票波动非对称性是指好消息和坏消息对波动的冲击是不一样的。如果以前一期非预期收益率作为信息度量指标,以后一期非预期收益率的条件方差作为波动度量指标,那么波动非对称性可以阐述为前一期正非预期收益率(好消息)或负非预期收益率(坏消息)对后一期波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特指单位负的非预期收益率所引起的波动量变化要大于同等幅度的正的非预期收益率所引起的波动量的变化。股市这种波动非对称性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目前,常用财务杠杆效应和风险溢价效应两种理论对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加以解释。财务杠杆效应理论由Black[1]提出。该假说认为,当股票价格下跌时,短期内企业负债不会改变,企业负债/权益比率会随之上升,财务杠杆变高,进而导致股票价格波动加大。该理论得到Christie[2]和Schwert[3]经验分析的证实。风险溢价效应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波动增加会导致期望收益率增加。由于波动一般存在集聚现象,当前较高的波动性往往会带来未来几天较高的波动性。因此,当前波动性意外增加,投资者就会预期未来几天波动性仍然较高,这样股票的风险溢价就会增加,投资者要求一个较高的期望收益率,以补偿其承担的较高风险。当未来期望红利不变时,较高的期望收益率则要求当前股票价格下跌。上述两种理论因果性恰恰相反。前者认为股票负非预期收益率的冲击造成了价格波动性的增加;而后者则认为条件波动性的集聚使得高的股价波动性引发股票负非预期收益率。但是无论哪种理论,波动的非对称性,都是指股票负收益率冲击相比正收益率冲击给股票带来更高的波动性。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不少学者对波动非对称性进行研究。有趣的现象是,如果用整个市场样本期进行分析,中国股票收益率确实存在负向非对称性,见陈浪南和黄杰鲲[4],徐炜[5]等的研究。但是如果对牛市和熊市中股票的波动性单独进行分析,会发现熊市中股票波动负向非对称性依然存在,但是牛市中却呈现出正向非对称性[6]。所谓波动正向非对称性,是指正收益率冲击相比同等幅度的负收益率冲击,对市场后期造成更大的波动。这一现象是跟传统的波动负向非对称性相违背的。张兵[7],何晓光和朱永军[8]认为中国股市波动不对称性与市场成熟度有关,市场越成熟,则越呈现出负向非对称性。袁怀宇和张宗成[9]认为中国市场缺乏卖空机制,影响了价格对坏消息的吸收,从而产生了正向波动非对称性。陆蓉和徐龙柄[6]则从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散户心理”和缺乏卖空机制等角度给予解释。
  关于牛市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解释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的猜测,缺乏严密的定量分析。本文拟从定量角度,对牛市行情中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研究,既是对前人工作的补充,也是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提升。无论是波动的正向非对称性还是波动的负向非对称性,其实只是描述信息冲击和波动之间的表象关系。除了财务杠杆效应和风险溢价效应以外,不可忽略贯穿信息冲击和波动变化之间另外一个重要的变量——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如果把信息冲击看成是原因的话,那么必须通过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才会引起股市波动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从市场成熟度、卖空机制、“羊群效应”还是“散户心理”来解释牛市行情中的正向非对称性,都应归结为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及投资者交易行为如何影响股票的波动性。中国一些特有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往往使投资者放大对好消息的反应,同时削弱对坏消息的反应。如不完善的退市机制下,上市公司一旦出现问题,其背后母公司、地方政府等提供的隐形担保,使得投资者没有必要担心上市公司股票被摘牌,从而不会导致恐慌性的出售,交易量也不会大幅萎缩。相反,当上市公司出现好消息时,投资者一味买入,忽视股价过高而带来的下跌风险,交易量大幅放大。如果说中国牛市行情中正向波动非对称性是由中国特殊交易机制和环境下投资者对好消息过度反应和对坏消息反应不足所导致的,那么应该可以观察到牛市行情中交易行为对好消息的反应要大于熊市行情中交易行为对坏消息的反应;而且当控制住交易行为因素后,牛市行情中的正向非对称性会消失,并且和熊市行情一样呈现出传统意义上的负向非对称性。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竞争视角的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经济后果及政策研究”(12YJA790012);教育部第43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基于制度变迁的会计市场政府监管研究”(教外司留[2011]1568号);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准则变迁的会计政府监管模式研究”(W2011112)  作者简介:陈艳利(1972- ),女,辽宁盘锦人,博士,教授,主要从
期刊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学哲学名篇中元经济学问题研究”(L11BZX010)  作者简介:朱成全(1963-),男,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王智莉(1983-),女,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学哲学名篇中穆勒、凯恩斯、罗宾斯和弗里德曼等经济学方法论“大家”关于经济学理论及其假定、规则、规
期刊
收稿日期:2012-10-25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科研的财政支持与自主创新——基于知识互补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10XS51)  作者简介:蒋小平(1971-),男,四川安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税政策与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叶子荣(1956-),男,重庆丰都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政税收研究。  摘
期刊
收稿日期:201210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中的多层次公共管理问题研究”(10YJC630173);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太湖流域治理中的政府治理绩效评价与政策创新研究”(200904501083);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辽河、凌河等流域治理保护综合研究”(L11AJL004)  作者简介:吕丹(1978-),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
期刊
摘 要:对健康需求的研究,国际通行的方法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08)的数据,运用Probit排序选择模型对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收入和年龄对健康水平的影响符合Grossman模型的预测,且影响显著,相比之下,教育的影响不明确而且不显著,稳定的婚姻状况和青少年时期健康的体魄对中老
期刊
摘要: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现象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的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分配差距可能是引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减小的一个原因。同时笔者选取我国1978—2008年的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数据,在数据平稳化处理的基础上,用E—G两步法对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并且互为格兰杰原因;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基尼
期刊
一、引 言  近年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先后采取了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其中,良种补贴又称良种推广补贴,是中央财政为扶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降低农民用种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而提供的专项资金补贴。具体的做法是由中央财政的农作物良种补贴专项资金出资,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补贴方法和补贴品种,按确定的补贴依据和标
期刊
一、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涌进中国;对内是改革,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FDI同时具备技术与资本等双重属性,这意味着FDI具有很多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挤入”了国内的资本,这种“挤入”作用是FDI的天然作用,加剧了国内市场环境的竞争程度,促进了市场化进程。作为技术,FDI也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即它将技术等扩散到了国内企业,这也是FDI的重大效应之一,根据现有的研究和观察,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总量、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层面对我国2002—2009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动态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由出口贸易引致,且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隐含的碳排放也持续增加。其中,加工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02和2007年我国最大的出口碳排放受益国。  关键词:隐含碳排放;出口贸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使用价值、有用物品和价格决定进行了思辨,认为使用价值具有空间相对性和时间相对性,二者构成了有用物品价格变动的基础。从短期来看,使用价值的供求竞争决定价格,此为短期价格决定机制;从长期来看,马克思所定义的价值(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格变动的中心,此为长期价格决定机制。有用物品在任一时点的价格,均是以上短期价格决定和长期价格决定的叠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论述了经济学的两个哲学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