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地理新课改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1 优化教学设计,突破课堂障碍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其课程设置意义重大。所谓“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里说到的基础性,实际上也就是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性质。即是一门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素质的教育。他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为目的。其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筛选,有重难点,并且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高中地理课程走向学术化、成人化的误区,致使课程内容偏难,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所以,课程设计要具有基础性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内容,以及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关注学生,实现兴趣教学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生动、活波、有趣的课堂必然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熟知教材内容,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但是只是一时兴起的兴趣同样也是无法对学生造成真正影响的。而学生如果真的热爱这门学科,除了有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理解了这门学科对于自己的意义,并被这门学科的内涵深深吸引。所以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因为地理学是关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类或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地理学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其在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当代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据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还要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学习、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名地理学的教师深知地理学很美,因为美孕育着兴趣,因而在追寻与体验地理美学的过程中,重点不仅仅是科学的正确性,而首先是趣味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体系的完备无缺,却能在各方面多做追寻探求,在哲学中、在逻辑学中、在自然科学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等,最大的目的是恢复兴趣,从而使学生进而产生一窥其知识领域的强烈愿望,在以后一旦进入体系后,不仅能更容易地掌握它,而且能够重新审视地理!对地理美学的体验主要从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哲学观点,方法论,和其他美学观点开始。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观点。但是描述和探究的“自然地理”,直接面对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学生认知水平下,清晰地提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學观点,并提示学生日后必是大有用处。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运用了哲学观点,把“自然地理”的行星地球本身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地球的四大圈层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哲学观点有机地串成了一条主线,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世界观体系。这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理解,还能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更是游刃有余。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不再是教师采取“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求广大师生普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观念。高中地理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主动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能够和学生互利互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时,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和他们交流学习经验,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发挥积极主动性,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1 优化教学设计,突破课堂障碍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其课程设置意义重大。所谓“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里说到的基础性,实际上也就是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性质。即是一门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素质的教育。他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为目的。其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筛选,有重难点,并且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高中地理课程走向学术化、成人化的误区,致使课程内容偏难,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所以,课程设计要具有基础性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内容,以及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关注学生,实现兴趣教学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生动、活波、有趣的课堂必然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熟知教材内容,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但是只是一时兴起的兴趣同样也是无法对学生造成真正影响的。而学生如果真的热爱这门学科,除了有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理解了这门学科对于自己的意义,并被这门学科的内涵深深吸引。所以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因为地理学是关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类或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地理学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其在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当代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据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还要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学习、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名地理学的教师深知地理学很美,因为美孕育着兴趣,因而在追寻与体验地理美学的过程中,重点不仅仅是科学的正确性,而首先是趣味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体系的完备无缺,却能在各方面多做追寻探求,在哲学中、在逻辑学中、在自然科学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等,最大的目的是恢复兴趣,从而使学生进而产生一窥其知识领域的强烈愿望,在以后一旦进入体系后,不仅能更容易地掌握它,而且能够重新审视地理!对地理美学的体验主要从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哲学观点,方法论,和其他美学观点开始。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观点。但是描述和探究的“自然地理”,直接面对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学生认知水平下,清晰地提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學观点,并提示学生日后必是大有用处。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运用了哲学观点,把“自然地理”的行星地球本身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地球的四大圈层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哲学观点有机地串成了一条主线,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世界观体系。这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理解,还能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更是游刃有余。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不再是教师采取“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求广大师生普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观念。高中地理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主动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能够和学生互利互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时,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和他们交流学习经验,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发挥积极主动性,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