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日趋深入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本文主要对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愉快地感受、体验,享受音乐的美,并从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课堂;利用资源;感受愉快;研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调查,“100%的学生喜爱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一调查数据反映,现在的学生不仅在音乐课中没有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反而使他们失去對音乐的兴趣。可见,陈旧的教学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起来”
走进课堂,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学生严肃的脸部表情,笔直的腰杆,僵硬的四肢,还有“目不转睛”的眼神。每一个同学都好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一样,让我们感觉到课堂“井然有序”,学生非常认真。听完一节课下来,学生就按照教师的部署:左右拍了两下手,前后摇了三下头,上下讲了四句话。学生心里面都有那么一种顾忌:多讲一句老师的眼神就不对,或者再来一点差错,下课后老师肯定会找我算账。这么严肃呆板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放得开或敢放开吗?罗杰斯说,自由程度越大的学习,学生投入程度就越高,兴趣就越大。我曾经上过一节欣赏课,让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我有意安排一名表演能力较差的学生来模仿,经过教师的指导,那名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时,我故意用非常惊讶、非常欣喜的语气说:“真是太棒了,没想到你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这么强。其他的同学谁敢向他挑战?”“我来我来。”有的使劲挥手,有的急得直跺双脚,看到这种场面我心里暗自高兴,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时,我因势诱导,挥挥手示意要他们全部上,自由选择模仿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姿势。结果同学们个个都玩得津津有味,在快乐中充分享受着音乐无穷的魅力。所以音乐课应改变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在课堂内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二、善于利用资源、把握教材,让教材教法“活”起来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现在用的是沿海版教材,这套教材有很多优点。如:知识点与所学歌曲能同步进行,不同知识种类能分层推进,爱国主义题材充分,等等。有了好的教材,如何充分利用、正确把握,让教材教法“活”起来呢?本人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在欣赏《小白菜》和《夜歌》时,把这两首曲子分别听了一遍后,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比较两首曲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一下子这么深入地分析音乐作品,会收到什么效果呢?课后进行调查,学生回答说上音乐课好像上数学课,他们没有感觉到好听、想听。这种单调、机械地听,不但不能使学生听懂音乐,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为这位教师在课堂上不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不善于把握教材,把难的问题处理得简单化了,没有注意挖掘教材的可操作性因素,因材施教,这样音乐课就可能会成为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坟墓。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阶段,这对学生喜欢这门学科与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权威、依存”的传统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跟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觉得你这位教师是可信的,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消除了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在教学生一首课外补充歌曲《打靶归来》时,当大部分学生很起劲地唱一二三四时,一个学生突然唱得有气无力,把音调拖了下来。全班同学马上哄堂大笑,这时,我立刻制止同学们的笑声,同时很亲切地问这位同学:“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刚才这样唱的原因?”那位同学答道:“老师你不是说唱歌的时候,要表达作品的情绪吗?我认为解放军打靶归来的时候已经很累,所以唱得有气无力。”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位同学肯动脑筋。然后,全班同学跟老师一起再讨论应该怎样唱才更好一点。我的课堂就是这样,通过民主式的探究和实践来完成每个细节问题,学生也慢慢地喜欢音乐课了。除了在课堂上尊重和喜爱学生以外,在课外同样重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乐园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器乐进课堂,让学生制造和吹奏乐器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觉得作为教师可以加以发展,就让学生自己制造一些敲击乐器、吹管乐器等,定期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作表演,直至让每个制造者都有成就感,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活跃和丰富了音乐课堂。我记得有一次上课,问学生在这个星期天有没有制造新的乐器,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新乐器就是我的两片嘴唇,口哨。”接着他用三种不同的音色吹奏了《四季歌》。奏完后同学们马上给以热烈的掌声。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口哨对纠正学生音准还是挺有效的。把自己的简单乐器带进课堂,学生们兴趣很高,我抓住这个有利因素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们乐此不疲。
要想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方法和手段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利用课程资源,把握教材的深度,建立“我和你”式平等的师生关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陆晓玲.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12).
[2]赵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三法”[J].甘肃教育,2019(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关键词:音乐课堂;利用资源;感受愉快;研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调查,“100%的学生喜爱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一调查数据反映,现在的学生不仅在音乐课中没有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反而使他们失去對音乐的兴趣。可见,陈旧的教学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起来”
走进课堂,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学生严肃的脸部表情,笔直的腰杆,僵硬的四肢,还有“目不转睛”的眼神。每一个同学都好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一样,让我们感觉到课堂“井然有序”,学生非常认真。听完一节课下来,学生就按照教师的部署:左右拍了两下手,前后摇了三下头,上下讲了四句话。学生心里面都有那么一种顾忌:多讲一句老师的眼神就不对,或者再来一点差错,下课后老师肯定会找我算账。这么严肃呆板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放得开或敢放开吗?罗杰斯说,自由程度越大的学习,学生投入程度就越高,兴趣就越大。我曾经上过一节欣赏课,让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我有意安排一名表演能力较差的学生来模仿,经过教师的指导,那名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时,我故意用非常惊讶、非常欣喜的语气说:“真是太棒了,没想到你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这么强。其他的同学谁敢向他挑战?”“我来我来。”有的使劲挥手,有的急得直跺双脚,看到这种场面我心里暗自高兴,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时,我因势诱导,挥挥手示意要他们全部上,自由选择模仿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姿势。结果同学们个个都玩得津津有味,在快乐中充分享受着音乐无穷的魅力。所以音乐课应改变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在课堂内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二、善于利用资源、把握教材,让教材教法“活”起来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现在用的是沿海版教材,这套教材有很多优点。如:知识点与所学歌曲能同步进行,不同知识种类能分层推进,爱国主义题材充分,等等。有了好的教材,如何充分利用、正确把握,让教材教法“活”起来呢?本人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在欣赏《小白菜》和《夜歌》时,把这两首曲子分别听了一遍后,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比较两首曲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一下子这么深入地分析音乐作品,会收到什么效果呢?课后进行调查,学生回答说上音乐课好像上数学课,他们没有感觉到好听、想听。这种单调、机械地听,不但不能使学生听懂音乐,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为这位教师在课堂上不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不善于把握教材,把难的问题处理得简单化了,没有注意挖掘教材的可操作性因素,因材施教,这样音乐课就可能会成为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坟墓。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阶段,这对学生喜欢这门学科与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权威、依存”的传统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跟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觉得你这位教师是可信的,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消除了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在教学生一首课外补充歌曲《打靶归来》时,当大部分学生很起劲地唱一二三四时,一个学生突然唱得有气无力,把音调拖了下来。全班同学马上哄堂大笑,这时,我立刻制止同学们的笑声,同时很亲切地问这位同学:“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刚才这样唱的原因?”那位同学答道:“老师你不是说唱歌的时候,要表达作品的情绪吗?我认为解放军打靶归来的时候已经很累,所以唱得有气无力。”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位同学肯动脑筋。然后,全班同学跟老师一起再讨论应该怎样唱才更好一点。我的课堂就是这样,通过民主式的探究和实践来完成每个细节问题,学生也慢慢地喜欢音乐课了。除了在课堂上尊重和喜爱学生以外,在课外同样重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乐园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器乐进课堂,让学生制造和吹奏乐器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觉得作为教师可以加以发展,就让学生自己制造一些敲击乐器、吹管乐器等,定期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作表演,直至让每个制造者都有成就感,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活跃和丰富了音乐课堂。我记得有一次上课,问学生在这个星期天有没有制造新的乐器,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新乐器就是我的两片嘴唇,口哨。”接着他用三种不同的音色吹奏了《四季歌》。奏完后同学们马上给以热烈的掌声。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口哨对纠正学生音准还是挺有效的。把自己的简单乐器带进课堂,学生们兴趣很高,我抓住这个有利因素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们乐此不疲。
要想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方法和手段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利用课程资源,把握教材的深度,建立“我和你”式平等的师生关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陆晓玲.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12).
[2]赵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三法”[J].甘肃教育,2019(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