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享受。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过程,是欣赏者自己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音乐教育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用心聆听、用情欣赏。
[关键词] 聆听;音乐欣赏;情感体验;感悟
[作者简介]廖鸿嫣(1984—),女,广东东莞市大岭山镇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广东东莞 523820)
在今年CCTV全国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韩红、小虫等多位评委在点评选手的演唱时提出“在演唱一个作品时,飙高音等技巧和方法是一方面,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你对歌曲的把握、对歌曲的处理,你有没有把这个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演绎出来,你的感情有没有投入到演唱中,是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中,感悟音乐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音乐的欣赏者来说,只有用心去聆听,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音乐中,才是真正的欣赏音乐。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一种感情与音乐碰撞并得到升华的过程,是欣赏者自己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如果欣赏者在欣赏音乐时只注重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表面的,并不能完整的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让他去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技法等方面,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有难度的,也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从感悟音乐入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因此,在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上,要加强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用心聆听、用情欣赏。
一、用心聆听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1.用心聆听是感悟音乐的前提条件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反映“最内在的自我”,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表现的特有的领域是情感”。音乐欣赏是离不开心灵感悟的,要想使自己同音乐的意境达到一致,产生共鸣,前提条件就是用心聆听。如果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三心二意,那么你就不能领会音乐的内涵,不能领会创作者的情感。
2.用心聆听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用心聆听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的感悟没有对或错的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就会勇于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去寻找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知识积累的越多,他对音乐的兴趣也就越大,兴趣越大他就会越想去积累。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就会不断的提高音乐素养。
3.用心聆听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每个人在欣赏音乐时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而且每个人产生的联想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对于一些作品,有的同学对它持肯定态度,产生爱、满意、愉快等体验;也有一些同学对它持否定的态度,产生不满意、不愉快等体验。但是不管产生什么样的体验,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过程。比如在欣赏《月光曲》时,大多数女同学觉得好听、优美……但大多数男同学反而觉得难听、想睡觉……在产生不同意见后,笔者让他们再次聆听音乐,要他们分别说出它好在哪?哪些地方可以打动你?它不好在哪?哪些地方让你听的难受?这时学生之间就会开始投入、想像、联想、思考、争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就是在分析、感悟这部作品。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开始从这个作品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坚定的能力,也就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在音乐欣赏中用心聆听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如果他们对这些知识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就不能正确的感知,也就不能正确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试验。在乐曲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播放了一首民歌《脚夫调》,学生一开始哄堂大笑,没多久就有的昏昏欲睡、有的窃窃私语……然后笔者问学生听完之后有什么感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很土、有的说很大声、有的说很搞笑……很多同学根本就不懂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因为这和他们的生活有比较大的差距,他们甚至不懂脚夫到底是什么。笔者接着给学生介绍民歌的创作特点,告诉他们民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们生活的写照。然后给学生描述陕西的生活环境和那里的脚夫赶脚时的寂寞和无奈。学生听后对陕西的地理环境和脚夫的生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理解了《脚夫调》里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接着,让他们再把这部作品欣赏一遍,在第二遍欣赏的时候,整个教室静悄悄的,所有学生都在认真的欣赏。没有人笑、没有人昏昏欲睡、没有人窃窃私语,这次他们才是真正的在欣赏,在用心聆听、用情欣赏。他们仿佛置身于了陕西北部,感受到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凉无助的心情。欣赏完之后,他们还踊跃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他在欣赏中所得出的感悟。有对脚夫的同情、有对音乐的感悟……
其次,音乐感情的理解途径,还可以从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如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歌词中找到根据,如《多情的土地》、《我爱你,中国》等;在标题器乐作品中也有,如《田园交响曲》等。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中的感情体验,对这些非音乐因素应予以充分的注意。如果忽略了这些因素,而仅凭直觉会很难深刻理解乐曲的感情内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欣赏一个音乐作品,不但是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还应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也就是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三、如何更好的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用心聆听、用情欣赏
1.把学生作为主体,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欣赏课中,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单一的模式。把学生作为主体,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沟通,从中得到提高。
2.借助现代教学工具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影象等。这即节省了时间,也使学生能有选择的自由的接受。通过影象的观看,可以更直观的接受音乐、感悟音乐。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辅助手段,如:视觉、语言文字、动作、场景表演等。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由浅到深,逐步加强。比如在欣赏中国名曲《二泉映月》时,笔者播放了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演奏会视频,从演奏家的表情、动作、情绪等方面,学生很快对这部音乐作品有了很深的情感体验。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来获得情感体验
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感悟。比如在欣赏《脚夫调》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笔者让学生用绘画或散文的形式把他们脑海里脚夫赶脚时的场面记下来,使他们更进一步的理解这首歌曲的意境。还比如经常让他们自己做“导演”,给一段无声的电影或者是画面配上自己觉得合适的音乐。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配上不同的音乐,而且每个人所选的音乐也不相同,有抒情的、激烈的、开心的、忧伤的……学生对这些小游戏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4.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来获得情感体验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熟悉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所了解的。现在的高中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方面走向独立,性格比较反叛。如果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填充式的教学,容易激起学生的对立情绪。他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是通俗音乐,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把通俗音乐带到欣赏课中。比如说在欣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时,因为流行歌曲《不想长大》的旋律引用了其的第一乐章,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不想长大》这首歌曲作为导入,使学生觉得好奇、兴奋,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用心去聆听、用情去欣赏,才能真正的了解音乐、融入音乐。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用心用情感悟音乐的能力,使学生更为广泛的、全面的接触音乐,让音乐课发挥出它惊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2]钱仁康.音乐欣赏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4.[3]王次昭.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匡惠.音乐欣赏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5]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关键词] 聆听;音乐欣赏;情感体验;感悟
[作者简介]廖鸿嫣(1984—),女,广东东莞市大岭山镇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广东东莞 523820)
在今年CCTV全国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韩红、小虫等多位评委在点评选手的演唱时提出“在演唱一个作品时,飙高音等技巧和方法是一方面,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你对歌曲的把握、对歌曲的处理,你有没有把这个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演绎出来,你的感情有没有投入到演唱中,是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中,感悟音乐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音乐的欣赏者来说,只有用心去聆听,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音乐中,才是真正的欣赏音乐。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一种感情与音乐碰撞并得到升华的过程,是欣赏者自己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如果欣赏者在欣赏音乐时只注重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表面的,并不能完整的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让他去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技法等方面,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有难度的,也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从感悟音乐入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因此,在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上,要加强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用心聆听、用情欣赏。
一、用心聆听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1.用心聆听是感悟音乐的前提条件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反映“最内在的自我”,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表现的特有的领域是情感”。音乐欣赏是离不开心灵感悟的,要想使自己同音乐的意境达到一致,产生共鸣,前提条件就是用心聆听。如果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三心二意,那么你就不能领会音乐的内涵,不能领会创作者的情感。
2.用心聆听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用心聆听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的感悟没有对或错的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就会勇于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去寻找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知识积累的越多,他对音乐的兴趣也就越大,兴趣越大他就会越想去积累。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就会不断的提高音乐素养。
3.用心聆听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每个人在欣赏音乐时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而且每个人产生的联想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对于一些作品,有的同学对它持肯定态度,产生爱、满意、愉快等体验;也有一些同学对它持否定的态度,产生不满意、不愉快等体验。但是不管产生什么样的体验,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过程。比如在欣赏《月光曲》时,大多数女同学觉得好听、优美……但大多数男同学反而觉得难听、想睡觉……在产生不同意见后,笔者让他们再次聆听音乐,要他们分别说出它好在哪?哪些地方可以打动你?它不好在哪?哪些地方让你听的难受?这时学生之间就会开始投入、想像、联想、思考、争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就是在分析、感悟这部作品。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开始从这个作品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坚定的能力,也就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在音乐欣赏中用心聆听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如果他们对这些知识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就不能正确的感知,也就不能正确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试验。在乐曲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播放了一首民歌《脚夫调》,学生一开始哄堂大笑,没多久就有的昏昏欲睡、有的窃窃私语……然后笔者问学生听完之后有什么感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很土、有的说很大声、有的说很搞笑……很多同学根本就不懂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因为这和他们的生活有比较大的差距,他们甚至不懂脚夫到底是什么。笔者接着给学生介绍民歌的创作特点,告诉他们民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们生活的写照。然后给学生描述陕西的生活环境和那里的脚夫赶脚时的寂寞和无奈。学生听后对陕西的地理环境和脚夫的生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理解了《脚夫调》里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接着,让他们再把这部作品欣赏一遍,在第二遍欣赏的时候,整个教室静悄悄的,所有学生都在认真的欣赏。没有人笑、没有人昏昏欲睡、没有人窃窃私语,这次他们才是真正的在欣赏,在用心聆听、用情欣赏。他们仿佛置身于了陕西北部,感受到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凉无助的心情。欣赏完之后,他们还踊跃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他在欣赏中所得出的感悟。有对脚夫的同情、有对音乐的感悟……
其次,音乐感情的理解途径,还可以从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如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歌词中找到根据,如《多情的土地》、《我爱你,中国》等;在标题器乐作品中也有,如《田园交响曲》等。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中的感情体验,对这些非音乐因素应予以充分的注意。如果忽略了这些因素,而仅凭直觉会很难深刻理解乐曲的感情内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欣赏一个音乐作品,不但是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还应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也就是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三、如何更好的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用心聆听、用情欣赏
1.把学生作为主体,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欣赏课中,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单一的模式。把学生作为主体,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沟通,从中得到提高。
2.借助现代教学工具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影象等。这即节省了时间,也使学生能有选择的自由的接受。通过影象的观看,可以更直观的接受音乐、感悟音乐。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辅助手段,如:视觉、语言文字、动作、场景表演等。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由浅到深,逐步加强。比如在欣赏中国名曲《二泉映月》时,笔者播放了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演奏会视频,从演奏家的表情、动作、情绪等方面,学生很快对这部音乐作品有了很深的情感体验。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来获得情感体验
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感悟。比如在欣赏《脚夫调》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笔者让学生用绘画或散文的形式把他们脑海里脚夫赶脚时的场面记下来,使他们更进一步的理解这首歌曲的意境。还比如经常让他们自己做“导演”,给一段无声的电影或者是画面配上自己觉得合适的音乐。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配上不同的音乐,而且每个人所选的音乐也不相同,有抒情的、激烈的、开心的、忧伤的……学生对这些小游戏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4.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来获得情感体验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熟悉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所了解的。现在的高中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方面走向独立,性格比较反叛。如果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填充式的教学,容易激起学生的对立情绪。他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是通俗音乐,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把通俗音乐带到欣赏课中。比如说在欣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时,因为流行歌曲《不想长大》的旋律引用了其的第一乐章,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不想长大》这首歌曲作为导入,使学生觉得好奇、兴奋,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用心去聆听、用情去欣赏,才能真正的了解音乐、融入音乐。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用心用情感悟音乐的能力,使学生更为广泛的、全面的接触音乐,让音乐课发挥出它惊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2]钱仁康.音乐欣赏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4.[3]王次昭.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匡惠.音乐欣赏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5]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