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与你的家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6月29日清晨,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葬礼在关中的一个小山村举行。97岁的抗日战争老兵黄清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被安葬在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钓渭镇谭庄村金台二组的黄土地里。头勒手巾、身着孝服、执孝子礼为他送葬的,是他70岁的邻居张引乾。
  


  黄清海是一位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老兵,曾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在生命最后的31年,他一直住在邻居张引乾——一位普通的关中农民——家里。
  一
  有关黄清海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在了这片黄土地上。他生于1921年,1941年年初在汉中南郑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抗日军情紧急,他才训练两个月就匆匆上了战场,先在河南灵宝县与日军作战,接着又参加了中条山战役。中条山战斗惨烈,黄清海和战友操作马克沁重机枪,在枪林弹雨中与日军鏖战了很久,他的腿上留下了伤。抗战胜利后,他离开了部队,辗转来到秦岭下的雍峪沟,靠给人打零工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1987年,当年那个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矫健如虎的毛头小伙子已经成了66岁的老人,妻子去世,女儿出嫁,他孤身一人居住在一口破窑洞里。因为居住在高崖之下,窑洞成为危窑,左邻右舍都要搬迁,而老人却无力搬迁。
  老人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老了一个人咋生活呀?张引乾和妻子蔺旦旦心中暗暗焦急。老人在村里和乡亲们一起生活惯了,去乡上的养老院不一定适应,他们也舍不得。最后,张家人一商量,干脆把老人接到自家新盖的砖瓦房里一起生活。张引乾说:“老人上战场打鬼子,保家卫国为大家,现在老了,咱要把老人经管好。”从此,他们把这位老兵当亲人赡养。
  黄清海是个勤快人,耕田种地,雷厉风行,像个小伙儿。他爱给村里人帮忙: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帮挑水;谁家盖房子,他帮和泥;谁家地里有急活儿,他就去搭手。但是,村里人也知道,老人性子直、脾气大。刚搬到新屋,睡的是新炕,他将自己窑里用的长炕耙带来捅炕眼,觉得不趁手,就到街上当着众人的面发了一通火。张引乾没往心里去,对家人说:“牙和舌头那么好都有碰着的时候,一个锅里搅勺把,难免磕磕碰碰,老人就是这脾气,过几天就好了。”
  他们不计较老人的脾气,精心照顾老人。老人爱吃干饭,蔺旦旦就少做稀饭,让老人吃得舒心。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牙慢慢掉落,给老人做饭时,怕老人难消化,就把面煮软,菜炒烂。有几年,原本身体就瘦弱的蔺旦旦添了比较严重的胃病,但她硬撑着做饭,不误老人的一日三餐。冬天,她给老人把炕烧得暖暖和和。老人一直有用热水洗脸的习惯,无论冬夏,她都早早给老人把水烧好。老人的衣裳,她也给洗得干干净净,让老人清清爽爽。
  二
  黄清海初搬来时,张家的孩子还小。慢慢地,他们长大了,两个女儿出嫁,儿子也成了家。一大家子人要生活,光种地不行。村里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但张引乾操心照顾老人,没有出去,在家里养起了奶牛。
  2004年,同村有人出售奶牛犊,因为是熟人,本来要卖4000元的牛犊,3800元卖给了他。牛犊进了家,一家人把它当宝贝一样伺候。小牛犊很顽皮,爱撒欢,喜欢跑出跑进。一天,牛犊拨拉了一阵小筐子,不久就烦躁不安,不对劲了。原来,隔壁是所小学,小学的学生们将写过的作业本扔在了河边。黄清海老人是个仔细人,他不用家里备的手纸,把那些废作业本从垃圾堆里捡回来放在那个筐里,平时当手纸用。那天,牛犊寻着那个筐,将纸连同上面的订书钉都嚼着吃了。牛犊病情加重,张引乾雇车将牛犊拉去寻兽医看,不行,又拉去农科城杨凌看,结果在半路上,牛犊就死了,最后只卖了800元,全付了车费。
  这件事,张引乾没有给老人说,怕给老人心里添负担。
  2011年4月,老人頭晕住进了卫生院。当时,儿子张建军和媳妇不在家,家里就剩下张引乾夫妇。一大早,张引乾赶几十里路到卫生院照顾老人,之后,又回家里给奶牛备料、挤奶,忙地里活儿。有一天,等他赶回家里时,那头大奶牛因为没有及时挤奶,卧时奶头撞地,发了炎。这对奶牛产奶产生了极大影响。没办法,他只得将价值7000元的奶牛以5200元贱卖了。
  这事,张引乾仍然没给老人提过。有人问起,他只说:“我想把奶牛倒换一下。”
  三
  有了父母的榜样,自小爱听抗日故事的张家子女也把老人当亲爷爷爱。一次,黄清海突然晕倒在街上,张建军和媳妇听到乡亲们的呼喊,赶紧跑出去,背老人回屋平躺救护。小两口平时在外打工,每次回家不忘给爷爷买可口的食品。天气好时,张建军烧开水,给老人洗澡擦背。大女儿张小琴从新疆回来探亲,把爷爷的被褥很细心地拆洗了一遍,让爷爷睡着舒心。
  在一家人的精心照护下,黄清海九旬高龄时仍然身体硬朗,耳聪声亮。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前,黄清海老人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很高兴,把金灿灿的奖章佩戴在胸前。
  张引乾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但一家人将赡养抗战老兵的重担挑了几十年。有人说:“孤寡老人应该由国家管,何况是抗战老兵,你把这担子挑到啥时候?”张引乾说:“国家政策好,也有敬老院、养老院,但咱跟老人处了这么多年,成一家人了。有感情了,老人不在,人心上就像缺了一个豁子。老人是打过鬼子的人,是保家卫国流过血的,我要给老人养老送终。”
  四
  就在2016年,黄清海老人觉得自己眼睛模糊了,看东西没有以前那么清楚。
  宝鸡市政协获悉,派人接老人到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医院经过精心准备,给黄清海做了白内障手术。张引乾家的房子已住了30年,破旧不堪,孙子慢慢长大,家里又养牛,房子明显不够,已将就多年。当年一起从崖头搬迁下来的乡亲们,早就盖了新房。盖新房,能改善家里条件,也能让老人住得舒心些,多享些福,这好处张引乾不知想过多少回,但一直下不了决心,原因是手头拮据。
  2018年春天,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张引乾的新房终于开工。但97岁高龄的黄清海老人身体明显衰老,饭量减小,住了几回医院。医生说没有大毛病,主要还是年龄太大,器官衰老。张引乾将盖房的事交给家人,自己到医院日夜陪护。
  6月22日下午,在新房住了10天之后,和张家人一起生活了31年的黄清海安详离世。
  70岁的张引乾像亲儿子一样操办了葬礼,实现了他为老兵养老送终的诺言。
  (张建中摘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8月1日)
其他文献
来到树林边,小溪旁,  溪水在鹅卵石上流淌  来到这儿吧,低垂的枝丫  把泥土的台阶掩藏。  投进我张开的怀抱吧  扑到我的胸脯上  我要取下你头上的轻纱  露出你美丽的脸庞。  我们两个人将单独在一起,  你要坐在我的膝盖上  战栗的菩提树的花朵  会落到你的发丝上。  你把被金发遮盖的洁白的前额,  轻轻地依偎在我的手臂上,  你把甜蜜的双唇,  紧贴在我的嘴唇上……  我们望着幸福的梦景, 
期刊
我是从“尤金回家”这条新闻留意到这个人的。  尤金,英文全名Robert Eugene Oxford,昵称尤金,美国空军中尉。2017年6月,在他的家乡,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康科德市,美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有专机、仪仗队、国旗,还有跟他同期服役的空军飞机从低空掠过。  这是我们渐渐从美国大片中熟悉的美式做法,不稀奇。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当天自发前往现场为他送行的人群中,除了他的乡亲们,还有特意从外
期刊
明朝高攀龙(世称“景逸先生”)有首诗:“小阁凭栏莞尔,匡床拥被陶然。夜半人声何处,隔浦芦花渔船。”  闲居没事,登上阁楼远眺,在安适的床上,陶然拥被而卧,半夜醒来,听见远处芦花中渔船的桨声。冬天早上,推开窗子,下了大雪,一树梅花绽放。  如果生活在这样的情景里,该是何等自在!  实际上,这种生活,一般人过不了。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把他放进去,他马上就会动心思:你看,眼前只是一株梅花,就已有如此境界,
期刊
曼妮姑妈微笑着打开门,拉维和米娜立刻跑出来,把表姐梅里杜往屋里推。“等等,让我先把鞋脱掉。”梅里杜喊道。她把她的鞋放在一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旁边。  梅里杜没有时间考虑这是谁的拖鞋,因为拉维拽着她匆匆往后院跑。  “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要善待动物,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喊,‘哦,别把那脏兮兮的动物带回家!’”拉维说,“你知道我从厨房里弄一点牛奶出来有多难吗?”  “可是这个秘密迟
期刊
人们对于写作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写作是由灵感来支撑的。实际上,那些看似活得随意的作家都具有高度的自律性。  天才如马尔克斯,在写《百年孤独》时,依然处于非常艰难的状态。他把自己写作的房间称为“黑手党的洞穴”,大概3平方米,连接一间小浴室,一扇门和窗户通往外面的庭院,房间里有一张沙发、一个电暖炉、几个柜子、一张小而简单的桌子。  他每天一早送两个孩子上学,8点半之前就坐在书桌前,一直写作到下午两点半小
期刊
在街上随便走走,北平话叫作“溜达”。溜达和散步不同:散步常常是拣人少的地方走去,溜达却常常是拣人多的地方走去。溜达又和乡下人逛街不同:乡下人逛街是一只耳朵当先,一只耳朵殿后,两只眼睛带着千般神秘,下死劲地盯着商店的玻璃橱;城里人溜达只是悠游自得地信步而行,乘兴而往,兴尽则返。溜达虽然用脚,实际上为的是眼睛的享受,江浙人叫作“看野眼”,一个“野”字就够表示眼睛的自由,和意念上毫无粘着的样子。  溜达
期刊
夜里的外滩是属于情侣的,没钱的情侣。还不是情侣的人在这里荡一荡,分手时间就差不多到了,就像我和彼得。  我也讲了我自己。叽叽喳喳的一个年轻女人,大概就是我那天晚上留给彼得的印象。我怕一安静下来,彼得就会总结性地说:“谢谢你给我这个美好夜晚。”江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我们将四束目光投向远处,投向气味不好的夜色深处。我转过脸,嘴巴离他的耳朵很近。他的头发好密,一定是一个毛孔长了三根头发。只有风把头发吹起,
期刊
帕斯的那首《大街》,有几个名家翻译的不同版本,我却独爱一位文友的译法:“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我向后转身/没有任何人。”还有一句,原文是“where I pursue a man who stumbles/and rises and says when he sees me:nobody”。有位名家将其翻译为:“我追赶一个人,他跌倒又爬起来,看见我说:没人。”这种译法,固然忠于原作,可是比之
期刊
我认识的一个理财顾问曾说,他不受理年龄在40岁以上的顾客的咨询,原因十分简单:“咨询过后,几乎没有变化的可能性。”  在那个理财顾问看来,年过40岁的人要想成为一个能攒钱的人,需要从整体上改变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人生目标等。如果不打算全盘改变,就不如继续按照自己以往的方式生活下去。  天生就拥有富翁特质的人会在积累金钱这件事上得到巨大的快感。当然,看到金钱积累起来,没有人会不高兴,但认真观察便
期刊
在女儿十二岁时,我认为有和她谈谈性的必要,即便我自己是到了十七岁才懂得“人事”的。但时代不同了,与其让孩子私底下胡乱揣测,不如提早和她把这些事说清楚。没想到她劈头就说:“我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啦!幼儿园老师早给我们看过那些影片啦!”唉!我还是落得个老土妈妈。  十二岁时,我在想什么?印象中曾和死党们谈过类似话题,不过我们关注的是“小孩是如何生出来的”。这话头一开,可真是百家争鸣、无奇不有,有的说是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