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办学规模都大幅度提高,高校财务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这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文章在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202-03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已日趋多元化,加之频繁出现的各种经济活动,更加凸显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衡量财务管理水平取决于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此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济舞弊活动的发生,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观念不明确,缺乏认知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很多管理者只是把目光放在教学、生源、科研、收入等方面,而忽视对内部控制认知,重视不够,管理松懈,经济风险意识淡薄,认为财务工作的核心就是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对于包括规章制度、文书规范等书面控制性的规定,以及涵盖文化传统、人文环境以及员工素质等非物质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未给予足够重视。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缺乏必要的认知,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健全,执行中存在漏洞,这对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应对失当
当前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难免会遇到资产风险、债务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目前最主要的风险是债务风险。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难以满足高校资金的需求,高效运用“银校合作”融资模式不断举债,扩大基本建设规模,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迅速增大。由于高校在扩张中相应的重大投资项目的论证和决策机制等投资控制制度的缺失,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评估和风险警示不及时,常常丧失最佳控制时机。财务风险问题日益显现,出现了盲目贷款,投资过度,重复建设的行为,负债率较高,利息负担沉重,财务状况恶化,这不仅使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受到了影响,而且也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内部控制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预算管理体系不科学
预算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财务控制的核心手段。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贯穿于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在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存在问题,首先预算的编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时是为了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且在成本核算时较少考虑到金额的合理性;其次在预算管理上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刚性,对预算执行的核算监督也没有合理明确的标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有些项目因为随意增加预算出现严重的超支现象,从而出现收支不平衡。由于预算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和监控机制,大大削弱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四)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部分高校对资产缺乏必要的认知,认为资产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而在管理上未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
1.资产购买有的不履行购买程序,入库不及时,或已办理资产入库手续,但由于发票或项目经费余额不足等问题未能办理财务报销,致使资产对账形成未达账项。
2.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资源不能共享,设备重复购置。
3.对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不提折旧就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准确计算人才培养成本,从而导致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地更新。
4.固定资产缺乏定期清查核对制度。对于资产报废、报损、处置等审批手续不健全,未及时销账,造成账实不符。
以上这些问题造成了高校的资产数据缺乏真实性,固定资产的原值以及新旧程度不能如实反映,致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严重的不符和背离现象。
(五)内部监督及检查力度不够
有效监督,及时识别并防范风险,评估、监督、检查后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整改,这才能真正体现监督功能的存在。目前高校内控体系中缺乏有效監督机制。
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缺乏独立性,并且其职能的执行缺乏有效性,内部审计薄弱,没有达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狭窄。常规审计多,专项重复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创造性的工作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
3.财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内部控制检查力度不够,高校的资金管理与预算执行不能及时到位,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监督与修正。由于监督力度欠缺,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影响了内部会计制度在高校经济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六)内部控制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控制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中极为重要,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会计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随着高校业务的不断扩大,会计人员业务繁重,人员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财会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悬殊偏大,会计职称偏低,责任职能划分不够明确。
2.会计凭证不规范。某些高校存在对原始凭证审核不到位,票据不合法合规,内容填写不完整,手续不完备的现象。记账凭证摘要不全,印章不齐,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3.支出核算较混乱,会计科目使用较随意。有些高校会计一贯性原则执行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口径不统一,比如把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有的放在个人部分,有的放在公用部分,有的放在支出类科目中,有的放在负债类科目中。 4.货币资金管理较薄弱,岗位设置没有严格执行内部牵制的原则。部分高校存在坐支现金,白条抵库,大额款项用现金支付等乱象。有些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事杂量大,会计人员人手不足,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出现不相融岗位由一人兼任的现象。
5.财务收支管理制度难以严格实施。目前有些高校对二级院系的收支监管不严,存在有的收入不上交财务部门,本部门自收自支,学校无法对其收入进行有效管理。二级院校想尽办法挤占资金挪作他用,容易增加成本合算的难度,不能真实反映成本费用,掩盖了隐形债务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管理及发展目标,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为维护高校资产完整,降低高校运行风险,而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建立的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贯穿于高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的筹措,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资金使用价值的发挥,是高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规范财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应高校长远而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高校的事务决策的不够民主,办学经费效率不高,管理活动缺乏效率,经济案件时有发生,这就造成了高校有限资源的无形浪费和高校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究其原因是高校现有的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既能满足提升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需求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出现了货币资金控制不力,财产物资管理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现象,这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高校管理和决策水平,掩盖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了高校自身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极为重要。
(四)预防财务风险的需要
当下高校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内部控制失败案例频发,权利未受到约束,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和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针对这些问题,在加强廉政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经济会计工作最薄弱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民主决策和集体议事制度才能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一)树立内部控制意识,营造内部控制环境
高校应树立内部控制意识,领导应重视,全员应参与,树立尊重制度,尊重理念,各安其位,各思其所,各负其责,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这样内部控制水平就会大大提高,执行力就会大大增强。内部环境主要由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清晰的财务流程,明确的财务岗位职责及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组成。这就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掌握财会信息,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组织协调沟通合作能力。只有营造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保证。
(二)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投资活动不断增多,高校的风险日益增加,融资债务风险成为继招生之后的第二风险。因此,高校应对筹资渠道,筹资规模,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等方面实施全面控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融资管理制度、风险监控体系以及经济责任制,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建立高校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高校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内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要明确预算的范围和内容,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科学与高效率。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和整体制度,让预算形式逐步实现流动预算。只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才能对各项资金、资产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效率。
(四)建立內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构建“日常监督——定期自我评价——外部审计——责任考核与奖惩”的多层监督评价机制。高校要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增强防御风险能力。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查账,要向风险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审计实施办法和处罚规定,以确保审计质量的稳步提升。各级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指导检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审计监督,从外部有效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制度规范的实施,充分发挥外部指导监督作用。只有建立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两道防线,才能督促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综合实力。
(五)规范会计行为,抓好财务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
规范会计行为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过程。财务工作复杂琐碎,关键控制环节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应抓住以下几点:
1.强化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的活动性强,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岗位分工制度,对会计人员要建立“软控制”措施。在货币资金管控过程中,应当明确会计人员的授权范围、程序、责任等内容,保证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重点应做到:出纳与制单岗位要分离,定期盘点库存现金,货币收支和保管要严格进行授权审批,妥善保管银行预留印鉴,明确银行支票等票据的领购、开具、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做好每日记账、月末对账,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保证货币资金信息的准确完整。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202-03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已日趋多元化,加之频繁出现的各种经济活动,更加凸显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衡量财务管理水平取决于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此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济舞弊活动的发生,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观念不明确,缺乏认知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很多管理者只是把目光放在教学、生源、科研、收入等方面,而忽视对内部控制认知,重视不够,管理松懈,经济风险意识淡薄,认为财务工作的核心就是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对于包括规章制度、文书规范等书面控制性的规定,以及涵盖文化传统、人文环境以及员工素质等非物质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未给予足够重视。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缺乏必要的认知,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健全,执行中存在漏洞,这对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应对失当
当前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难免会遇到资产风险、债务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目前最主要的风险是债务风险。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难以满足高校资金的需求,高效运用“银校合作”融资模式不断举债,扩大基本建设规模,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迅速增大。由于高校在扩张中相应的重大投资项目的论证和决策机制等投资控制制度的缺失,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评估和风险警示不及时,常常丧失最佳控制时机。财务风险问题日益显现,出现了盲目贷款,投资过度,重复建设的行为,负债率较高,利息负担沉重,财务状况恶化,这不仅使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受到了影响,而且也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内部控制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预算管理体系不科学
预算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财务控制的核心手段。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贯穿于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在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存在问题,首先预算的编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时是为了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且在成本核算时较少考虑到金额的合理性;其次在预算管理上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刚性,对预算执行的核算监督也没有合理明确的标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有些项目因为随意增加预算出现严重的超支现象,从而出现收支不平衡。由于预算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和监控机制,大大削弱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四)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部分高校对资产缺乏必要的认知,认为资产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而在管理上未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
1.资产购买有的不履行购买程序,入库不及时,或已办理资产入库手续,但由于发票或项目经费余额不足等问题未能办理财务报销,致使资产对账形成未达账项。
2.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资源不能共享,设备重复购置。
3.对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不提折旧就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准确计算人才培养成本,从而导致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地更新。
4.固定资产缺乏定期清查核对制度。对于资产报废、报损、处置等审批手续不健全,未及时销账,造成账实不符。
以上这些问题造成了高校的资产数据缺乏真实性,固定资产的原值以及新旧程度不能如实反映,致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严重的不符和背离现象。
(五)内部监督及检查力度不够
有效监督,及时识别并防范风险,评估、监督、检查后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整改,这才能真正体现监督功能的存在。目前高校内控体系中缺乏有效監督机制。
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缺乏独立性,并且其职能的执行缺乏有效性,内部审计薄弱,没有达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狭窄。常规审计多,专项重复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创造性的工作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
3.财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内部控制检查力度不够,高校的资金管理与预算执行不能及时到位,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监督与修正。由于监督力度欠缺,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影响了内部会计制度在高校经济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六)内部控制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控制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中极为重要,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会计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随着高校业务的不断扩大,会计人员业务繁重,人员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财会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悬殊偏大,会计职称偏低,责任职能划分不够明确。
2.会计凭证不规范。某些高校存在对原始凭证审核不到位,票据不合法合规,内容填写不完整,手续不完备的现象。记账凭证摘要不全,印章不齐,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3.支出核算较混乱,会计科目使用较随意。有些高校会计一贯性原则执行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口径不统一,比如把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有的放在个人部分,有的放在公用部分,有的放在支出类科目中,有的放在负债类科目中。 4.货币资金管理较薄弱,岗位设置没有严格执行内部牵制的原则。部分高校存在坐支现金,白条抵库,大额款项用现金支付等乱象。有些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事杂量大,会计人员人手不足,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出现不相融岗位由一人兼任的现象。
5.财务收支管理制度难以严格实施。目前有些高校对二级院系的收支监管不严,存在有的收入不上交财务部门,本部门自收自支,学校无法对其收入进行有效管理。二级院校想尽办法挤占资金挪作他用,容易增加成本合算的难度,不能真实反映成本费用,掩盖了隐形债务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管理及发展目标,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为维护高校资产完整,降低高校运行风险,而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建立的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贯穿于高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的筹措,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资金使用价值的发挥,是高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规范财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应高校长远而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高校的事务决策的不够民主,办学经费效率不高,管理活动缺乏效率,经济案件时有发生,这就造成了高校有限资源的无形浪费和高校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究其原因是高校现有的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既能满足提升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需求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出现了货币资金控制不力,财产物资管理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现象,这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高校管理和决策水平,掩盖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了高校自身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极为重要。
(四)预防财务风险的需要
当下高校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内部控制失败案例频发,权利未受到约束,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和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针对这些问题,在加强廉政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经济会计工作最薄弱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民主决策和集体议事制度才能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一)树立内部控制意识,营造内部控制环境
高校应树立内部控制意识,领导应重视,全员应参与,树立尊重制度,尊重理念,各安其位,各思其所,各负其责,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这样内部控制水平就会大大提高,执行力就会大大增强。内部环境主要由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清晰的财务流程,明确的财务岗位职责及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组成。这就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掌握财会信息,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组织协调沟通合作能力。只有营造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保证。
(二)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投资活动不断增多,高校的风险日益增加,融资债务风险成为继招生之后的第二风险。因此,高校应对筹资渠道,筹资规模,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等方面实施全面控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融资管理制度、风险监控体系以及经济责任制,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建立高校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高校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内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要明确预算的范围和内容,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科学与高效率。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和整体制度,让预算形式逐步实现流动预算。只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才能对各项资金、资产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效率。
(四)建立內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构建“日常监督——定期自我评价——外部审计——责任考核与奖惩”的多层监督评价机制。高校要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增强防御风险能力。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查账,要向风险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审计实施办法和处罚规定,以确保审计质量的稳步提升。各级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指导检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审计监督,从外部有效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制度规范的实施,充分发挥外部指导监督作用。只有建立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两道防线,才能督促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综合实力。
(五)规范会计行为,抓好财务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
规范会计行为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过程。财务工作复杂琐碎,关键控制环节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应抓住以下几点:
1.强化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的活动性强,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岗位分工制度,对会计人员要建立“软控制”措施。在货币资金管控过程中,应当明确会计人员的授权范围、程序、责任等内容,保证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重点应做到:出纳与制单岗位要分离,定期盘点库存现金,货币收支和保管要严格进行授权审批,妥善保管银行预留印鉴,明确银行支票等票据的领购、开具、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做好每日记账、月末对账,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保证货币资金信息的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