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面临着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问题,为此,必须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关键词】 文化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而深远。
1.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1.1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我国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1.2文化产业的特征
1.2.1文化产业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内生的收益递增发展机制。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技术创新的过程。三是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和放大的过程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1.2.2文化产品开发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文化产品开发阶段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产品属于体验性产品,因此为了吸引消费者选购,文化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市场开发。另外,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比较低。
1.2.3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信息、知识、文化资源等无形的生产要素,文化产品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内涵的符号产品,这意味着文化产品的资产专用程度比较低,并且与传统经济相区别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稀缺,而是来源于普及,其普及程度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
1.2.4文化消费网络效应强,具有需求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即消费者从产品中所获得效用与共同消费同一产品的数量相关。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经济节约性。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性。
2.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充分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一部《坦泰尼克号》拿走了中国3.2亿元的票房。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揚、创新、发展。
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文化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需要。纵观当今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愈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越高。根据需求结构变动的经济发展规律,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1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二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三是着力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四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3.2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文化产业格局。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3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现代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艺术的新形态,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是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4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文化消费尤其是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是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
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已进入四位一体的阶段,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我们坚信,发展文化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9月.
[2] 《文化产业概论》 胡惠林 2005年版.
[3]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2010》中国经济出版2011年.
[4] 《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周振华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5] 《WTO与中国文化产业》 刘玉珠、金一伟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
[6] 《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尹鸿、李彬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
[7] 中韩民间文化产业论坛文集 2003年.
[8] 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4年.
作者简介:刘芳鸣,男,1972年11月出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职研究生,濮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长期从事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濮阳市委党校)
【关键词】 文化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而深远。
1.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1.1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我国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1.2文化产业的特征
1.2.1文化产业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内生的收益递增发展机制。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技术创新的过程。三是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和放大的过程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1.2.2文化产品开发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文化产品开发阶段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产品属于体验性产品,因此为了吸引消费者选购,文化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市场开发。另外,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比较低。
1.2.3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信息、知识、文化资源等无形的生产要素,文化产品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内涵的符号产品,这意味着文化产品的资产专用程度比较低,并且与传统经济相区别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稀缺,而是来源于普及,其普及程度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
1.2.4文化消费网络效应强,具有需求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即消费者从产品中所获得效用与共同消费同一产品的数量相关。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经济节约性。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性。
2.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充分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一部《坦泰尼克号》拿走了中国3.2亿元的票房。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揚、创新、发展。
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文化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需要。纵观当今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愈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越高。根据需求结构变动的经济发展规律,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1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二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三是着力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四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3.2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文化产业格局。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3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现代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艺术的新形态,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是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4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文化消费尤其是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是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
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已进入四位一体的阶段,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我们坚信,发展文化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9月.
[2] 《文化产业概论》 胡惠林 2005年版.
[3]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2010》中国经济出版2011年.
[4] 《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周振华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5] 《WTO与中国文化产业》 刘玉珠、金一伟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
[6] 《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尹鸿、李彬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
[7] 中韩民间文化产业论坛文集 2003年.
[8] 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4年.
作者简介:刘芳鸣,男,1972年11月出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职研究生,濮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长期从事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濮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