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经济是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总和,是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首次提出。他表示,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系列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人类的价值体系和经济的发展方式
2015年6月13日下午,受中国教导型企业家联合会的邀请,经济学家宋清辉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题为《告别互联网经济 迎接大数据经济》的重要演讲。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最大的东方厅座无虚席,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共计1000多名企业家一起聆听了他的精彩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宏观经济形势部分)摘要:
如果把互联网经济比作鼠标的话,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水泥,只有鼠标和水泥通力合作,才是一个没有缺憾的“互联网经济”。过去的20多年,虽然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企业主们的重视,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但并不是每个传统企业都喜欢互联网,有部分企业主认为互联网毁掉了他们的生意。所以目前企业主们在对待互联网经济态度上泾渭分明,而大数据经济改变这一切。
目前,还尚未找到一种让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结合的办法,因此大部分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超过三年之后,就基本上放弃了跟互联网的结合,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经济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因为它不能深深植根于实体经济。我曾经多次表示过,中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一个实体经济如果没有与工业4.0去结合,只希望寄托于“互联网+”迟早会出问题。
中国互联网市场很大,泡沫也很大。它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的信息通讯技术水平低,与欧美等国相差至少10年以上。如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报告》里,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水平排名86位,追赶起来显然需要不少时间。二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能力偏低,整体低于外国同行。在国内,甚至不少传统业务公司,仅仅因为人为贴上“互联网+”的标签,而迅速获得高倍的溢价。如果它脱去“互联网”的马甲,你会看到什么?
互联网经济的存在不合理,因为它不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实际上是受命于危难之间的一个工具——宏观经济持续恶化,中国迫切需要找到经济的新引擎。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中低速增长阶段。从GDP角度来看,中国GDP增速已经由2007年第一季度的14.5%,下降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7%,创下六年来新低。出口态势疲软,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
除了上面所讲的,互联网经济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之外,实体经济和工业4.0相结合同样存在问题。因为中国的制造业还在工业2.0~3.0之间,面临着一场硬仗。为什么称之为硬仗?主要是根据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定义而言。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工业2.0,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工艺自动化为工业3.0,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是工业4.0。
当下,中国的制造业还在工业2.0~3.0之间徘徊,就直接走向4.0,这就需要我们跨越式的发展,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需要补上2.0到3.0这一课,即从电气化到自动化。补上去之后,才能够谈与工业4.0的结合,然后再与“互联网+”初步结合。
但是,实体经济与工业4.0成功结合更是需要时间的打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制造业中长期处在2.0工业思维之下的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与思维模式都相对滞后,改变这些工人的思维模式难度堪比“登天”。再者,相较于德国、日本这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国缺乏精神传承,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德国与日本的工业化也不可能领先中国这么远。即便是国民们知道了日本的智能马桶盖是浙江杭州生产,但是到了日本之后,还是会一根筋地哄抢,值得我们深思。
工业4.0本质上是一场生产模式的创新,创新就需要去投入。以市场标杆德国为例,仅在2012年,德国在新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达到794亿欧元,占GDP的2.98%,它们当年的目标是3%,同期中国这一数字是1.98%。与中国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不一样的是,创业、投资在德国并不盛行,天使投资基金更是稀少,在创新上的投入私人企业占据鳌头。例如201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大众在过往的一年在研发上的投入135亿美元。这种创新的力度值得中国的企业去学习。
所谓互联网经济,不是让市场放弃实体经济,更不是让两者平分秋色、强行结合,而是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追求更高的综合质量,往产业的价值链的上游去走,通过互联网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率。
在我看来,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结合的关系,工业4.0与“互联网+”也是融合的关系,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需要做企业的认真思考的是,互联网经济仅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能够加速实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但若不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线,反以互联网经济发展为主,这种本末倒置的推进方式将令两者的匹配程度越来越远,最终的结果就是畸形发展。
所以我曾经多次建议一些企业家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主,对一家企业来讲,如果你的企业还没有找到跟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向,就不要贸然地去凑“+互联网”的热闹,否则一番尝试失败之后,你将回到起点,失去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宝贵时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包括一些政府部门,过分夸大互联网、信息化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炒作股价和政绩。
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4G刚起步,比4G网络更快地5G就来了。在互联网时代,你的企业没有抓住互联网经济大背景下的“互联网+”没关系,因为我们即将迎来大数据经济时代。在此前,宏观经济、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莫过于来自于数据鸿沟,而大数据经济却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它不但能够解决企业决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够解决全球气候变暖、肆虐全球的疾病、国家之间的战争等许多问题。
大数据经济是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总和,它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成了一座庞大地球村数据库,世界上的万物通过它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届时无处不在的智能机器设备和各类终端,在获得地球村海量的数据之后,能为人类自动地提供各种服务。大数据经济并不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经济模型已经过时,传统理论也被它所被终结。
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系列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人类的价值体系和经济的发展方式,就如同人类从矿物质里发现了汽油、钢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一样。过去传统经济无法解决环境、城市化等各种问题,而大数据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路径。
大数据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带来一场社会变革,真正地改变一切,你视而不见还是去积极地拥抱它?
谢谢大家!
2015年6月13日下午,受中国教导型企业家联合会的邀请,经济学家宋清辉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题为《告别互联网经济 迎接大数据经济》的重要演讲。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最大的东方厅座无虚席,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共计1000多名企业家一起聆听了他的精彩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宏观经济形势部分)摘要:
如果把互联网经济比作鼠标的话,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水泥,只有鼠标和水泥通力合作,才是一个没有缺憾的“互联网经济”。过去的20多年,虽然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企业主们的重视,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但并不是每个传统企业都喜欢互联网,有部分企业主认为互联网毁掉了他们的生意。所以目前企业主们在对待互联网经济态度上泾渭分明,而大数据经济改变这一切。
目前,还尚未找到一种让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结合的办法,因此大部分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超过三年之后,就基本上放弃了跟互联网的结合,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经济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因为它不能深深植根于实体经济。我曾经多次表示过,中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一个实体经济如果没有与工业4.0去结合,只希望寄托于“互联网+”迟早会出问题。
中国互联网市场很大,泡沫也很大。它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的信息通讯技术水平低,与欧美等国相差至少10年以上。如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报告》里,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水平排名86位,追赶起来显然需要不少时间。二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能力偏低,整体低于外国同行。在国内,甚至不少传统业务公司,仅仅因为人为贴上“互联网+”的标签,而迅速获得高倍的溢价。如果它脱去“互联网”的马甲,你会看到什么?
互联网经济的存在不合理,因为它不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实际上是受命于危难之间的一个工具——宏观经济持续恶化,中国迫切需要找到经济的新引擎。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中低速增长阶段。从GDP角度来看,中国GDP增速已经由2007年第一季度的14.5%,下降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7%,创下六年来新低。出口态势疲软,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
除了上面所讲的,互联网经济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之外,实体经济和工业4.0相结合同样存在问题。因为中国的制造业还在工业2.0~3.0之间,面临着一场硬仗。为什么称之为硬仗?主要是根据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定义而言。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工业2.0,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工艺自动化为工业3.0,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是工业4.0。
当下,中国的制造业还在工业2.0~3.0之间徘徊,就直接走向4.0,这就需要我们跨越式的发展,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需要补上2.0到3.0这一课,即从电气化到自动化。补上去之后,才能够谈与工业4.0的结合,然后再与“互联网+”初步结合。
但是,实体经济与工业4.0成功结合更是需要时间的打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制造业中长期处在2.0工业思维之下的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与思维模式都相对滞后,改变这些工人的思维模式难度堪比“登天”。再者,相较于德国、日本这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国缺乏精神传承,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德国与日本的工业化也不可能领先中国这么远。即便是国民们知道了日本的智能马桶盖是浙江杭州生产,但是到了日本之后,还是会一根筋地哄抢,值得我们深思。
工业4.0本质上是一场生产模式的创新,创新就需要去投入。以市场标杆德国为例,仅在2012年,德国在新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达到794亿欧元,占GDP的2.98%,它们当年的目标是3%,同期中国这一数字是1.98%。与中国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不一样的是,创业、投资在德国并不盛行,天使投资基金更是稀少,在创新上的投入私人企业占据鳌头。例如201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大众在过往的一年在研发上的投入135亿美元。这种创新的力度值得中国的企业去学习。
所谓互联网经济,不是让市场放弃实体经济,更不是让两者平分秋色、强行结合,而是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追求更高的综合质量,往产业的价值链的上游去走,通过互联网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率。
在我看来,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结合的关系,工业4.0与“互联网+”也是融合的关系,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需要做企业的认真思考的是,互联网经济仅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能够加速实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但若不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线,反以互联网经济发展为主,这种本末倒置的推进方式将令两者的匹配程度越来越远,最终的结果就是畸形发展。
所以我曾经多次建议一些企业家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主,对一家企业来讲,如果你的企业还没有找到跟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向,就不要贸然地去凑“+互联网”的热闹,否则一番尝试失败之后,你将回到起点,失去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宝贵时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包括一些政府部门,过分夸大互联网、信息化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炒作股价和政绩。
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4G刚起步,比4G网络更快地5G就来了。在互联网时代,你的企业没有抓住互联网经济大背景下的“互联网+”没关系,因为我们即将迎来大数据经济时代。在此前,宏观经济、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莫过于来自于数据鸿沟,而大数据经济却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它不但能够解决企业决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够解决全球气候变暖、肆虐全球的疾病、国家之间的战争等许多问题。
大数据经济是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总和,它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成了一座庞大地球村数据库,世界上的万物通过它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届时无处不在的智能机器设备和各类终端,在获得地球村海量的数据之后,能为人类自动地提供各种服务。大数据经济并不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经济模型已经过时,传统理论也被它所被终结。
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系列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人类的价值体系和经济的发展方式,就如同人类从矿物质里发现了汽油、钢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一样。过去传统经济无法解决环境、城市化等各种问题,而大数据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路径。
大数据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带来一场社会变革,真正地改变一切,你视而不见还是去积极地拥抱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