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及学生个体得已展示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潜能。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看法,以供同仁们商榷。
1 小组合作学习”意义定位
1.1 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不存在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进行“合作学习”,既能改变那种传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现状,又能为学生的个性能力释放提供了自由空间。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交流每个同学的意见能引发大家的争论,自己的观点能引发别人的争论,这也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学得有效。
1.2 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小组提出的一些问题大多是学生经过思考质疑深思后的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教学中,教师演示“小彩灯”发光实验之后,学生纷纷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然后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这样小组成员通过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由于学生中客观地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于同一文本、同一问题,由于它们的认识水平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见解,利用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沟通,充分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定位
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为了尽快与新课改理念接轨,在课堂中体现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各个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科目靓丽的风景线,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有的内容过于宽泛,则学生讨论、交流时无从下手;有的内容过于简单,则学生无须思考结果便垂手可得,就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有的内容过于深难,则学生望而生畏,没有积极性,易冷场……这样,盲目安排合作讨论,既浪费时间,又无实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某某人是哪里人?本文选自他们哪部作品?有关他的书籍你读了哪些?这些直接提供答案的常识问题,也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结果热闹的场面可想而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形式“赶时髦”,不考虑教学实际情况,照抄照搬;原因之二:教师在观念上又过于迷信合作学习的那种至高无尚的作用。我认为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应定位在挖掘文本重点难点的知识的层面上,合作学习的材料要有挑战性和开放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认知冲突,这种认识冲突有利于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只有那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活跃思维的学习任务才具有合作价值。总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明确讨论的内容,根据文本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
3 “小组合作学习”师生角色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对小组成员角色没有定位,缺少明确分工,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我抢着说,有的学生则旁观无语,有的学生则乘机聊天、“开小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有事可做,适时调控好尖子生和待提高的学生。另外,在分组时将优等生和中等生、待提高的学生合理搭配,使各小组之间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对于小组中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有缺乏自信羞于言谈的;有习惯听教师讲难以有自己独立观点的……教师应经常采用赏识教育方法,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不要放弃每一次发言的机会,而是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当然是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全部放手,在一些课堂上,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却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要么在学生中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明确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给自己定好位。我认为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和学生共同探究、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协作学习中闪光点和存在的弊端,适时点拨、引导,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位组织者和引领者。
4 “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定位
首先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入合作学习状态,面对其他人的发言,很容易产生盲从心理,没有思考怎么能真正交流?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悉文本,进行质疑深思,然后在课堂上才能与其他同学真正交流。例如:有些课堂提出问题,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只给学生很少的时间进行讨论探究,这样学生只能草草浏览之后就展开讨论与交流,看上去热热闹闹,你言我语,实质这样的课堂,讨论问题只停留在文本表面浅显的知识层面上,学生得不到更多的有益思考和收获,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很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浪费时间,只是在搞教研活动或领导听课时才临时“抱佛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当时看来学生也很“配合”,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表面气氛活跃,看似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可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炼和升华。其实通过表面透析实质,这样临时安排的学习方法,学生又能收获多少呢?所以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学中必须建立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师生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不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5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定位
5.1 首先对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总体评价。心理学表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成功心理,教师要按照人性向善、向美、向上的特点,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采用赏识教学的策略,肯定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注意发现学生“阳光”之处,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滋味。其实每次的合作学习,不一定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与预期的目的,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对与错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关注的是对与错背后的整个互动学习过程。
5.2 对合作学习中汇报结果评价。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对小组汇报的结果不做准确说明与评价。或一一默许认可,或评价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说法也不作纠正……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对错分明,善于挖掘教材内涵,对小组汇报结果做出公正的评价。若出现疑难问题,一时不能准确定论时,应查证后明确回答,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协作,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已取得了欣喜的成绩,这种学习方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时髦的课堂活动。千万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内容上却上千篇一律空洞乏味,如何将新课标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流于形式,又能有实效地真正走进课堂,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意义定位
1.1 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不存在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进行“合作学习”,既能改变那种传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现状,又能为学生的个性能力释放提供了自由空间。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交流每个同学的意见能引发大家的争论,自己的观点能引发别人的争论,这也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学得有效。
1.2 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小组提出的一些问题大多是学生经过思考质疑深思后的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教学中,教师演示“小彩灯”发光实验之后,学生纷纷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然后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这样小组成员通过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由于学生中客观地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于同一文本、同一问题,由于它们的认识水平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见解,利用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沟通,充分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定位
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为了尽快与新课改理念接轨,在课堂中体现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各个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科目靓丽的风景线,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有的内容过于宽泛,则学生讨论、交流时无从下手;有的内容过于简单,则学生无须思考结果便垂手可得,就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有的内容过于深难,则学生望而生畏,没有积极性,易冷场……这样,盲目安排合作讨论,既浪费时间,又无实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某某人是哪里人?本文选自他们哪部作品?有关他的书籍你读了哪些?这些直接提供答案的常识问题,也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结果热闹的场面可想而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形式“赶时髦”,不考虑教学实际情况,照抄照搬;原因之二:教师在观念上又过于迷信合作学习的那种至高无尚的作用。我认为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应定位在挖掘文本重点难点的知识的层面上,合作学习的材料要有挑战性和开放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认知冲突,这种认识冲突有利于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只有那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活跃思维的学习任务才具有合作价值。总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明确讨论的内容,根据文本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
3 “小组合作学习”师生角色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对小组成员角色没有定位,缺少明确分工,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我抢着说,有的学生则旁观无语,有的学生则乘机聊天、“开小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有事可做,适时调控好尖子生和待提高的学生。另外,在分组时将优等生和中等生、待提高的学生合理搭配,使各小组之间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对于小组中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有缺乏自信羞于言谈的;有习惯听教师讲难以有自己独立观点的……教师应经常采用赏识教育方法,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不要放弃每一次发言的机会,而是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当然是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全部放手,在一些课堂上,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却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要么在学生中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明确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给自己定好位。我认为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和学生共同探究、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协作学习中闪光点和存在的弊端,适时点拨、引导,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位组织者和引领者。
4 “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定位
首先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入合作学习状态,面对其他人的发言,很容易产生盲从心理,没有思考怎么能真正交流?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悉文本,进行质疑深思,然后在课堂上才能与其他同学真正交流。例如:有些课堂提出问题,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只给学生很少的时间进行讨论探究,这样学生只能草草浏览之后就展开讨论与交流,看上去热热闹闹,你言我语,实质这样的课堂,讨论问题只停留在文本表面浅显的知识层面上,学生得不到更多的有益思考和收获,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很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浪费时间,只是在搞教研活动或领导听课时才临时“抱佛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当时看来学生也很“配合”,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表面气氛活跃,看似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可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炼和升华。其实通过表面透析实质,这样临时安排的学习方法,学生又能收获多少呢?所以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学中必须建立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师生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不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5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定位
5.1 首先对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总体评价。心理学表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成功心理,教师要按照人性向善、向美、向上的特点,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采用赏识教学的策略,肯定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注意发现学生“阳光”之处,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滋味。其实每次的合作学习,不一定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与预期的目的,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对与错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关注的是对与错背后的整个互动学习过程。
5.2 对合作学习中汇报结果评价。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对小组汇报的结果不做准确说明与评价。或一一默许认可,或评价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说法也不作纠正……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对错分明,善于挖掘教材内涵,对小组汇报结果做出公正的评价。若出现疑难问题,一时不能准确定论时,应查证后明确回答,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协作,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已取得了欣喜的成绩,这种学习方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时髦的课堂活动。千万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内容上却上千篇一律空洞乏味,如何将新课标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流于形式,又能有实效地真正走进课堂,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和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