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新疆维族和汉族间民族差异对患者脊柱手术后镇痛药量和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94例,并按民族分为两组:汉族组(H组)和维族组(U组),每组各47例.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
【机 构】
:
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麻醉科,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麻醉科,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麻醉科,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麻醉科,830000,兰州军区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疆维族和汉族间民族差异对患者脊柱手术后镇痛药量和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94例,并按民族分为两组:汉族组(H组)和维族组(U组),每组各47例.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48 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用量. 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Ramsay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用量[(21.8±6.8)、(13.2±3.0)次和(1 203±217) μg]均明显多于H组[(12.5±3.2)、(7.9±2.6)次和(793±138) μg](P<0.05);与H组7例(15%)比较,U组12例(27%)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 结论 维族与汉族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需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用量应考虑民族差异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分析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82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将其中不同母体因素及新生儿因素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824例早产儿中发生动脉导管未闭190例,发生率为23.05%;羊水粪染、羊水过少、孕期感染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而母体应用激素者低于未用激素者(P均<0.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高血糖的标志物,能通过AGE受体(RAGE)发挥致病作用.研究发现,AGE/RAGE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展关系密切.AGE能增加肝脏的甘油三酯水平,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需要将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教育目标,即高职高专院校的学
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基于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现状,文章以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辅导员工作为出发点,着力探讨了在辅导员具体工作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提高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前肌肉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 方法 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DEX组(D1组、D2组、D3组)4组,每组50例.诱导前D1组、D2组、D3组分别肌肉注射DEX 1、1.5、2μg/kg,C组肌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
膀胱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调节机制,其中细胞外基质(ECM)与膀胱肿瘤转移的关系极为密切.ECM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及氨基聚糖.肿瘤细胞对ECM的黏附与降解是膀胱肿瘤转移的重要过程.研究膀胱肿瘤细胞与ECM的相互关系是肿瘤转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细胞外基质在膀胱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了Blog的教学特性和在教学领域的作用,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特点,具体地论述了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整合应用的途径和形式;对Blog在管
目的 探讨多媒体视频结合个案指导对腋臭微创手术患者围术期缺陷因素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26例在我院门诊接受腋臭微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试验组应用多媒体视频结合个案指导的宣教形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口头宣教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比较两组患者腋臭手术知识知晓率、围术期缺陷因素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腋臭手术知识知晓率为89.0%,优于对照组的54.2%;试验组围术期缺陷因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及其最适有效剂量,以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方法 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600例早孕36~49d行药物流产的妇女,随机分为3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对照组早上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50mg,服药48h阴道深部放置米索前列醇400分μg;观察1组及观察2组米非司酮常规服药24h后分别加服75mg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