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架书
《我的国际刑警岁月》
于澄涛 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
简介:
作者曾被派驻到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工作,他以轻松的笔调回顾了那段岁月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轶事趣闻。
该书分三大部分: 从北京到里昂,国际刑警在行动,中国警察——远方的地平线。书中国际刑警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说书场
国际刑警的世界
——评《我的国际刑警岁月》
1914年,欧洲多国在侦破跨国案件的过程中,一些警察和法官萌生了世界各国应该互通信息、协作执法办案的想法,早期的智慧与实践促成了国际刑事警察组织的诞生——
1984年,中国警察经过曲折的历程终于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从此蹚出了一条国际执法合作之路——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4亿人口、200万警察的中国,注定要在这个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从南开大学外语系的一名大学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又从一名中国警官成为我国首批被派驻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工作的国际刑警的亲身经历,以及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曲折历程。
20世纪80年代,在卢森堡召开的第53届国际刑警组织全体大会上,经过两轮曲折的投票,终于把中国警察迎进了国际刑警组织的大门。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把本书作者——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从中国北京推向法国里昂,展开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里昂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都市区和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作者开始了他在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的工作和生活。本书是他对那段经历的回顾,他以轻松的笔调叙述了派驻期间的轶事趣闻;他用美妙的文字把我们也带到了里昂,带到了国际刑警组织总部,带到了国际刑警的世界,让我们在领略了法国及其他一些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人文与历史的同时,了解了国际刑警组织的起源、早期的任务、发展历程、开创国际刑警组织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他们早期的艰难探索与奉献;让我们感受到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从成立到不断发展壮大,了解到中国警察在国外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发布红色通缉令,开展国际警务交流、调查破案和异域的文化与风土人情,以及在办理跨国案件中与不同国家的法律碰撞。
回忆就像一面镜子,展示着过去的岁月,指引着眼前的坐标,也会给未来投去希望之光。作者从事公安工作三十余年,干了二十几年的国际刑警。在广阔的天地里,执法合作的生活充实而闪光;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里,都留下了中国警察的足迹……
《我的国际刑警岁月》能让我们看到中国警察十几年励精图治、快速发展的历程,听到中国警察走进国际舞台的隆隆脚步声。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就像远方的地平线——国际执法合作永无止境。
精选篇
肯德尔秘书长
我去里昂那年,雷蒙·肯德尔已经当了十年的秘书长。1985年首任,1990年和1995年又两次连任。
雷蒙·肯德尔在世界警察界早就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1933年10月5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在英国最负盛名的权威刑事警察机构苏格兰场,也就是今天的伦敦警察厅,正儿八经地干过刑警,侦查是高手,又是神枪手,破过很多大案,早年在海外工作,经验也很丰富。乌干达独立以前,他在那里干了七年。1969年,组织破获了当地威尔士民族激进分子制造的爆炸案,英国女皇还为他颁发了警察勋章。
后半生从事国际执法合作,让他的事业更加辉煌,在远离家乡的欧洲大陆,他一直干到退休。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西方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这样显得亲切,而一口一个先生的,显得生分。我和秘书长熟悉了以后也曾直呼其名雷蒙,但国内来的上级领导很快就纠正了我。领导说,不能这样随便。雷蒙是你叫的吗?应当叫肯德尔先生,或者就称呼秘书长,这才符合你们两人的身份。我当时很不以为然,后来才发现,领导提醒得对。英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喜欢别人尊重,而称呼是传递尊重的第一信息。英国是绅士的故乡,中国是礼仪之邦,对领导直呼其名就是不太礼貌。
秘书长是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1971年他刚从英国到总秘书处时,和我一样也在缉毒科工作,直到1976年才被任命为警务处长,开始全盘统管警务合作。先生的精明强干很快就引起了各国执法部门和执行委员会的重视。1985年,他52岁,国际刑警组织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54届全体大会,他在那次大会上被执行委员会任命为秘书长。
回到巴黎,他点燃了上任后的“三把火”。他把严重的贩毒和恐怖活动当作工作重点主抓,发誓要更有效地组织国际合作,并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
(摘选自该书《肯德尔秘书长》一文)
《我的国际刑警岁月》
于澄涛 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
简介:
作者曾被派驻到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工作,他以轻松的笔调回顾了那段岁月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轶事趣闻。
该书分三大部分: 从北京到里昂,国际刑警在行动,中国警察——远方的地平线。书中国际刑警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说书场
国际刑警的世界
——评《我的国际刑警岁月》
1914年,欧洲多国在侦破跨国案件的过程中,一些警察和法官萌生了世界各国应该互通信息、协作执法办案的想法,早期的智慧与实践促成了国际刑事警察组织的诞生——
1984年,中国警察经过曲折的历程终于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从此蹚出了一条国际执法合作之路——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4亿人口、200万警察的中国,注定要在这个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从南开大学外语系的一名大学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又从一名中国警官成为我国首批被派驻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工作的国际刑警的亲身经历,以及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曲折历程。
20世纪80年代,在卢森堡召开的第53届国际刑警组织全体大会上,经过两轮曲折的投票,终于把中国警察迎进了国际刑警组织的大门。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把本书作者——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从中国北京推向法国里昂,展开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里昂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都市区和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作者开始了他在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的工作和生活。本书是他对那段经历的回顾,他以轻松的笔调叙述了派驻期间的轶事趣闻;他用美妙的文字把我们也带到了里昂,带到了国际刑警组织总部,带到了国际刑警的世界,让我们在领略了法国及其他一些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人文与历史的同时,了解了国际刑警组织的起源、早期的任务、发展历程、开创国际刑警组织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他们早期的艰难探索与奉献;让我们感受到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从成立到不断发展壮大,了解到中国警察在国外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发布红色通缉令,开展国际警务交流、调查破案和异域的文化与风土人情,以及在办理跨国案件中与不同国家的法律碰撞。
回忆就像一面镜子,展示着过去的岁月,指引着眼前的坐标,也会给未来投去希望之光。作者从事公安工作三十余年,干了二十几年的国际刑警。在广阔的天地里,执法合作的生活充实而闪光;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里,都留下了中国警察的足迹……
《我的国际刑警岁月》能让我们看到中国警察十几年励精图治、快速发展的历程,听到中国警察走进国际舞台的隆隆脚步声。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就像远方的地平线——国际执法合作永无止境。
精选篇
肯德尔秘书长
我去里昂那年,雷蒙·肯德尔已经当了十年的秘书长。1985年首任,1990年和1995年又两次连任。
雷蒙·肯德尔在世界警察界早就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1933年10月5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在英国最负盛名的权威刑事警察机构苏格兰场,也就是今天的伦敦警察厅,正儿八经地干过刑警,侦查是高手,又是神枪手,破过很多大案,早年在海外工作,经验也很丰富。乌干达独立以前,他在那里干了七年。1969年,组织破获了当地威尔士民族激进分子制造的爆炸案,英国女皇还为他颁发了警察勋章。
后半生从事国际执法合作,让他的事业更加辉煌,在远离家乡的欧洲大陆,他一直干到退休。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西方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这样显得亲切,而一口一个先生的,显得生分。我和秘书长熟悉了以后也曾直呼其名雷蒙,但国内来的上级领导很快就纠正了我。领导说,不能这样随便。雷蒙是你叫的吗?应当叫肯德尔先生,或者就称呼秘书长,这才符合你们两人的身份。我当时很不以为然,后来才发现,领导提醒得对。英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喜欢别人尊重,而称呼是传递尊重的第一信息。英国是绅士的故乡,中国是礼仪之邦,对领导直呼其名就是不太礼貌。
秘书长是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1971年他刚从英国到总秘书处时,和我一样也在缉毒科工作,直到1976年才被任命为警务处长,开始全盘统管警务合作。先生的精明强干很快就引起了各国执法部门和执行委员会的重视。1985年,他52岁,国际刑警组织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54届全体大会,他在那次大会上被执行委员会任命为秘书长。
回到巴黎,他点燃了上任后的“三把火”。他把严重的贩毒和恐怖活动当作工作重点主抓,发誓要更有效地组织国际合作,并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
(摘选自该书《肯德尔秘书长》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