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视域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选择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传统的同质性生产函数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中国省份间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利用30个省份2000~2017年面板数据,从人口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解析,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贡献度进行了核算。三类别有限混合模型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存在3种异质性增长路径,不同路径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城镇化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老龄化水平的上升与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则会强化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虽然3种增长路径下,资本的贡献度均最高,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仍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此外,与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相比,传统增长模型高估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估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其他文献
期刊
<正> 阿尔契德·德加斯贝利这个名字,对于研究西欧问题的人来讲并不陌生。他是战后意大利任职时间最长(1945年12月~1953年8月)的总理,欧洲联合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五十年代初,为了促进西欧联合,德加斯贝利在罗马组织了一批人,专门从事欧洲各国的经济政策、关税、物价、货币、法律等方面的研究。1954年德加斯贝利去世后,大家为了纪念他,成立了"阿尔契德·德加斯贝利欧洲研究所",1956年4月29日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颁布法令,正式予以认可。
<正> 背景与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工作等级中最低档工作缺乏劳动力的现象,被认为是大批移民劳动力涌入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条件。最初,移民的动向与工作的性质似乎是一致的。移民们开头只是作为临时居民,而需要他们从事的工作又很简单,因此新来的非熟练工人很快就能胜任。久而久之,移民们定居下来,提出申请永久居留权。这时对于永久性移民入境时工作水平的要求就变得严格
《北京周报》1984年第51期报导了西欧学会成立并举行学术讨论会的消息,丹麦友人戈特弗里德·艾伯在给中国学者的来信中,对讨论会上关于"福利国家"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现摘译刊出,希望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本刊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投稿,积极参加讨论。
<正> 1932年3月25日,彼得·沃克出生于英国伦敦西北面的哈罗镇。父亲是个杂货商。他16岁时便离开了学校,后来也没有再上大学,可是,却成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保险业务方面的推销员。1957年,他与爱德华·杜·卡恩一起创办了与保险有关的托拉斯。1963年,他与金融界另一位同事吉姆·斯莱特联合创办了斯莱特—沃克公司。他直到37岁才结婚。
<正> 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组织管理社会学家和文学家,1922年11月6日生于法国马恩省的圣默努尔德市,毕业于高等商业学校,获法学博士和国家文学博士学衔。克罗齐埃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楠泰尔大学执教多年,现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法国组织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心和法国巴
文章基于中国县级低保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低保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低保人口规模在“胡焕庸线”两侧呈“西少东多”态势,83.5%的低保人口分布于东南半壁,低保率则呈“西高东低”态势,西北半壁的低保率达10.9%,东南半壁仅为3.9%。(2)全国低保人口规模和低保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低保人口总量由西向东递减,西部地区的低保人口总量占全国低保人口总数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使低保人口的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低保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其空间集聚趋势在弱化,低保率的热点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与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受快速人口转变进程的影响,21世纪初,中国人口开始进入快速老龄化、少子化、迁移流动常态化的发展新常态。与此同时,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与完善,在客观上制约着人口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与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19年9月中旬在上海市共同主办“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
<正> 今年1月7日,前法国政府经济和财政部长雅克·德洛尔宣誓就任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他是欧洲共同体执委会的第七位主席,按一般惯例,他将任职四年。德洛尔今年60岁,他1925年7月20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法兰西银行职员的家庭,他曾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法兰西银行高级研究中心的文凭,长期在法兰西银行任职,并从事工会工作,后来升任法兰西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参与国家的经济计划部门工作。1969—1972年间,他担任过戴高乐派总理沙邦·戴尔马的社会和文化事务顾问,1973—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口的比值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2)从人口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构看,全国人口分布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