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伽玛刀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j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侵犯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十分困难,且术后极易复发.本文总结本中心1999年8月至2005年10月显微外科手术后伽玛刀治疗和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eranial aneurysm)是感染造成脑血管肇破坏后所形成的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6%[1].由于感染性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动脉瘤特点及处理方法与先天性动脉瘤均不同,现综述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之后,术区形成继发性脑内血肿的原因.方法 134例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患者中5例(3.7%)形成术后继发脑内血肿需二次开颅处理,分析术中(包括减压后)额叶挫裂伤程度、创面渗血和术中止血情况、脑压板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1例难以止血者先留取部分脑挫裂伤组织提前送病理检查;4例第二次开颅清除血肿同时留取出血脑组织送病理检查,综合了解出血的原因.结果 5例手术中均发现蛛
脑叶内出血的外科学试验(surgical trial in intraeerebral haemorrhage,STICH)是由国际中风学会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对早期外科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小脑幕上高压脑出血进行前瞻性和随机性试验.试验得出手术不获益的结果,说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无明显效益差异,并于2005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1],结果导致很多医生放弃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可能.如何评价这一结论?笔者认
期刊
患者男性,45岁.因"发作性左眼黑矇、言语迟缓1年"入院,既往发现"高血压病"3年,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入院查体:BP 165/98 mm Hg神志清,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CT见:左丘脑半片状低密度梗死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左颈总动脉远段后壁、颈外动脉起始段见规则型不均一斑块,左颈内动脉分叉后1 cm后管径逐渐缩窄,内膜不光滑,回声欠均匀,左侧颈内动脉血流束逐渐变窄,中远段
期刊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3年11月到2007年1月本组施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11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 11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者107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05例(95.4%),4例明显减轻,部分缓解1例.平均随访35个月,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安全可靠,对神经
为了提高我国小儿神经外科的水平,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主办的“2009中国小儿神经外科高级研修班”将于2009年7月5—10日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会议中心举行。届时将由罗世琪教授、张玉琪教授、马振宇教授等多名国内著名小儿神经外科专家亲自讲课。报到时间:7月5日;地点: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学费2000元/人(包括住宿和饭费)。
期刊
例1 男,34岁.间断性头痛半年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左颞部类圆形低密度影:MRI示左颞部长T1,长T2类圆形信号影,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脏层包膜强化明显(图1).术前考虑左颞先天性肿瘤,但不排除陈旧性血肿.入院后行额颞开颅,肿瘤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颅骨受压变薄,周边骨质增生,大小9 cm×6 cm×5 cm,肿瘤包膜菲薄,呈灰白色,囊内容物呈豆腐渣状.术后病理确
期刊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可解脱弹簧圈(GDC)的发明使介入治疗的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扩展.随着近十年来手术例数的增加,使得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水平逐渐提高,治疗技巧逐渐成熟。
期刊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