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能否写好作文或文章是学生语文功底的一项重要体现,在考试中作文往往占很大比重,但学生的作文写作所收获的成绩不佳,据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与训练应贯穿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指导以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令学生对任何文体、任何题材的作文功到笔成。
关键词:写作培养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学阶段特别升到高中阶段后,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逐渐达到更高的水平,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少语文教师都发现,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存在条理混乱、情感虚伪、表达生硬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要对症下药,循序渐进,课内外结合,实践引导,拓展写作空间。
一、树立读写有机结合。刚进入高一时,有不少學生还停留在比较单一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作文形式,如写记叙文,像记流水帐一样,只是把事情的大概经过由头到尾陈述一次,没有任何重点、细节:而写议论文,事例论据陈旧,理论论证无力。而且也不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句式也较单一。
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点面”的教学规律,逐渐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条理的作文思维。例如高中课本的《荷塘月色》一文中,对于”荷塘的月色”、“月下荷塘”的景色都写得非常细腻,语言优美。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文本的美,而且要注意在写作上去分析为什么作者能把景象写得这么美,例如使用多种修辞,恰当地运用修饰词等。那么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就可以运用上这些方法去描写景物,掌握景物描写片段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接触到各种文体的精彩片段,如果教师能把这种读写教学结合的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基本的作文表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把片段写好了,接着就是学习如何把片段结成一篇文章;最后,就是处理好过渡、联接、呼应的问题。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的过程,经过训练,学生基本能按照“片段——结构——篇章”的写作思维过程写成一篇符合逻辑、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二、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情感是写作的血液,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情”字,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打开了,自然情到笔至。而学生平时在作文中,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唱赞歌式、喊口号式地“抒情”。
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身边的一件小事、一丝心绪、一点想法顺手拈来,写入作文中,写出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波澜,就可以写成一篇感人的作文。所以学生要多观察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些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怕文章没有感染力了。有了感知的基础,还要求学生深入地思考生活,即在一些表面化的现象中感受到其深层的意义,这样看问题的角度才能多样,看问题的层次才能更深入,表达出来的哲理、情感才会更成熟、耐人寻味。
三、巩固提高。不少作家都提出,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特别是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作文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老师在每次作文的批改与评讲时,更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作文升格。这时就要注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就是本次作文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足,“个性问题”就是个别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失误。
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在作文课上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评讲,提出修改办法,然后要求所有学生就这一个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学生曾经以“人生观”为话题写了一次习作,我们在批改时发现,不少学生对这一“人生观”缺乏具体的细节描写。所以在作文课上,我们就详细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不但教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还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一篇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最后要求学生与同学交换习作,把原来的文章重新修改。而对于“个性问题”,老师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面评面改。这样的评讲更有针对性,因为学生有的写作毛病不是某一次写作偶然发生的,而是可能与他一直以来的写作基础、写作习惯有关,所以就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正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写作时没有条理,写到哪里算哪里,造成前后脱节或重复多余。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就需要指导他们在下笔前列好写作提纲,做好全盘的考虑。可以个别要求他们以后每次在作文前面都列出作文提纲,这样令他们不得不去注意文章的条理。
四、丰富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常会觉得材料不够,或者素材陈旧。例如写到做好事只会写雷锋叔叔,写到为人民服务只会写孔繁森,写到与坚强面对生活只会写张海迪姐姐……这些材料不是不切题,而是人们用得太多了。其实每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事,每天的报纸、电视都会报道一些可选取的材料。还有《百家讲坛》、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大学生辩论赛、中央电视台每周的《新闻周刊》等节目,里面都有非常好的、非常新颖的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多积累、多运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谈感受,这样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活,体验社会。
总之,中学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中学生从基础练就的关键时期,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进而通过多层面、多渠道探寻写作及创意的灵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深刻领会和掌握课文内容外,大力倡导注重社会现实实践,拓宽视野,发现题材,收集素材,以点积累,为写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快乐作文》(河北版)
[2]《高中作文层进式训练及评改方法》(《语文教学与研究》
[3]《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关键词:写作培养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学阶段特别升到高中阶段后,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逐渐达到更高的水平,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少语文教师都发现,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存在条理混乱、情感虚伪、表达生硬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要对症下药,循序渐进,课内外结合,实践引导,拓展写作空间。
一、树立读写有机结合。刚进入高一时,有不少學生还停留在比较单一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作文形式,如写记叙文,像记流水帐一样,只是把事情的大概经过由头到尾陈述一次,没有任何重点、细节:而写议论文,事例论据陈旧,理论论证无力。而且也不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句式也较单一。
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点面”的教学规律,逐渐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条理的作文思维。例如高中课本的《荷塘月色》一文中,对于”荷塘的月色”、“月下荷塘”的景色都写得非常细腻,语言优美。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文本的美,而且要注意在写作上去分析为什么作者能把景象写得这么美,例如使用多种修辞,恰当地运用修饰词等。那么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就可以运用上这些方法去描写景物,掌握景物描写片段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接触到各种文体的精彩片段,如果教师能把这种读写教学结合的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基本的作文表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把片段写好了,接着就是学习如何把片段结成一篇文章;最后,就是处理好过渡、联接、呼应的问题。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的过程,经过训练,学生基本能按照“片段——结构——篇章”的写作思维过程写成一篇符合逻辑、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二、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情感是写作的血液,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情”字,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打开了,自然情到笔至。而学生平时在作文中,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唱赞歌式、喊口号式地“抒情”。
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身边的一件小事、一丝心绪、一点想法顺手拈来,写入作文中,写出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波澜,就可以写成一篇感人的作文。所以学生要多观察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些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怕文章没有感染力了。有了感知的基础,还要求学生深入地思考生活,即在一些表面化的现象中感受到其深层的意义,这样看问题的角度才能多样,看问题的层次才能更深入,表达出来的哲理、情感才会更成熟、耐人寻味。
三、巩固提高。不少作家都提出,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特别是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作文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老师在每次作文的批改与评讲时,更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作文升格。这时就要注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就是本次作文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足,“个性问题”就是个别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失误。
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在作文课上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评讲,提出修改办法,然后要求所有学生就这一个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学生曾经以“人生观”为话题写了一次习作,我们在批改时发现,不少学生对这一“人生观”缺乏具体的细节描写。所以在作文课上,我们就详细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不但教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还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一篇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最后要求学生与同学交换习作,把原来的文章重新修改。而对于“个性问题”,老师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面评面改。这样的评讲更有针对性,因为学生有的写作毛病不是某一次写作偶然发生的,而是可能与他一直以来的写作基础、写作习惯有关,所以就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正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写作时没有条理,写到哪里算哪里,造成前后脱节或重复多余。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就需要指导他们在下笔前列好写作提纲,做好全盘的考虑。可以个别要求他们以后每次在作文前面都列出作文提纲,这样令他们不得不去注意文章的条理。
四、丰富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常会觉得材料不够,或者素材陈旧。例如写到做好事只会写雷锋叔叔,写到为人民服务只会写孔繁森,写到与坚强面对生活只会写张海迪姐姐……这些材料不是不切题,而是人们用得太多了。其实每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事,每天的报纸、电视都会报道一些可选取的材料。还有《百家讲坛》、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大学生辩论赛、中央电视台每周的《新闻周刊》等节目,里面都有非常好的、非常新颖的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多积累、多运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谈感受,这样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活,体验社会。
总之,中学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中学生从基础练就的关键时期,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进而通过多层面、多渠道探寻写作及创意的灵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深刻领会和掌握课文内容外,大力倡导注重社会现实实践,拓宽视野,发现题材,收集素材,以点积累,为写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快乐作文》(河北版)
[2]《高中作文层进式训练及评改方法》(《语文教学与研究》
[3]《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