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的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教师,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主动热心地工作,以不服输的进取钻研精神,关注学生,关注细节,因材施教,精心打磨,授予方法,培养兴趣,及时辅导,鼓励竞争,切实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乐学善思的学风和团结进取的班风,强化“责任”意识,从细节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小学生 积极进取精神 培养
  “积极”义为肯定的、正面的、进取的、热心之意。“进取”其意义为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之意。“精神”是指表现出来的活力,或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里状态。根据词典对这些词义内涵解释,培养 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即培养学生主动的、自觉地、热心的、有目的的努力学习的一种表现和活动。
  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起点。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起来才有积极性。那么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我们只要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表现形态,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情境创设有任务、演示、故事、问题、悬念等。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理论,小学生正是“断奶期”,是想脱离父母独立追求的起飞期,对凡事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在兴趣的原动力下,亦即以“内心发展期”理论,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其行为目的是明确的,追求目标也是认真执着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本着“培养兴趣”的原则,设计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全面了解,重点突破,解惑释疑,贴近生活,接近距离,像父母一样关爱,像朋友一样帮助,像师长一样教导。
  二、重视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
  “思想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学生个性品质差异很大,认知理解深浅不一,思想行为表现参差不齐,而要实现教育目的,必有明确教育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采取积极的、开放的、锐意进取的思想或事例,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进而规范学生,实现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取。如开展以“责任”、“虚伪”、“竞争”、“理想与奋斗”、“我的未来我设计”的主题班会。
  三、把心理辅导作为契合点。
  学生由于认识和理解事物、社会现象都比较懵懂、肤浅,凡事总带着强烈的好恶之情。课堂上教师的批评责备,心理不舒服了,就厌学、弃学,甚至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干脆不学;家里发生矛盾了,上课不够专注,不够积极,神情沮丧,时常走神,答非所问;同学之间闹纠纷了,想报复之法,干与学习无关之事。总之,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随意的表现。教师应及时沟通,个别交流,与学生谈生活,谈习惯,谈理想,谈家庭,谈学习,不一而足,因人而异,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消除认识上的隔膜,化消极被动为主动积极。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有80%的是由情商做参与的,学生有了积极的参与意识,那进取之心则日进也。
  四、把善于观察、及时指导作为常规点。
  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不良表现,总是会反复的。所以,教育必定是经常性的、反复性的工作。而要实现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那就必讲究其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必先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尤其是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专注程度、心理情态等,从日常生活中深入了解。反复分析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分析根源,及时指导,规范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
  五、把引入竞争机制作为操作点。
  竞争才可产生动力。无论班级管理或学科教学工作,都不可或缺引入“竞争”机制和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无论应试教育,抑或素质教育,都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名次。可以说,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进取精神。
  六、高度重视和强化班风、学风建设。
  科学发展观内涵阐明的第一要义为发展。班级奋斗目标的实现,学生目标的落实,都必须体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发展之路,这对班集体而言,就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每一个班都有班风、学风,甚至还有班歌、班言、班志。无论班风、班歌、学风,教师都予以高度关注,引起学生的关注,以促使学生向良好的班风、学风奋斗和发展。这样规范,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战斗力,才会形成自觉的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七、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和环节上围绕目标突出学生的学、支持学生的学,循着学生学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目标以知识结构、逻辑次序或情境发展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具体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标要求,清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焦虑情绪,激活学生积极学习的力量源头。
  八、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欢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靓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针对小学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已不可懈怠,关注细节,狠抓细节,落实细节,规范细节,真正落实“细节决定成败”的教育思想,全面实现从细节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7。
  2.魏书生 角色定位 积极进取[M].班主任工作文艺,2006。
  3.韩绍学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谋生创业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
  4.岳海军 培养学生树立关心他人和积极上进的进取心[J].教育随笔,2008,(2)。
其他文献
笔记,是记录他人智慧的底稿,是沉淀自己思想的宝藏.手中的笔记本,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由第一张随手写下的答题思路,渐渐加入听课的重点、课后随心的思考、报刊书籍上独有共鸣
期刊
一直以来,童话仿佛只是儿童的“专利”,童话童话,不就是儿童的故事吗?但我认为,大人们同样需要童话,换言之,生活需要童话。  都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相信童话。相信阿拉丁的神灯,相信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相信辛德瑞拉的南瓜马车和水晶鞋……或者说,相信美好。一个愿意相信童话的人,就像给现实的生活包裹上了一层彩色的糖衣。这就是充满童心的生命状态,具有一种“童年精神气质”。孟子
期刊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核心是开发潜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应用于幼儿学生教学包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弹性教学分组及灵活选择教学技巧。如何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幼儿教育对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用;幼
情绪劳动的研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问题,现有的情绪劳动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卫生、教育及服务行业,较少关注工作在政府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随着我国社会
行政价值是与行政管理活动相伴而生,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和旨归。行政价值具有历史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在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行政价值变化的波动性更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探究声、光、电、热、磁等自然现象最基本的内在规律,而文学又恰恰以描绘自然现象、借景抒情作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尤其是古典诗词,它往往无意识的借助物理知识背景来描摹物态、阐明事理。因此如果教师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诗词,则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尤其是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古诗词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作用。  一、利用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