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抓好“五水共治”不仅关系着衢州253万百姓的切身幸福,也牵动着浙江全省人民的心。近年来,衢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决打好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这一攻坚战,保证了绿水青山永驻衢州,“一江清水送下游”。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一论述科学阐明了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林业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特别是在“五水共治”促转型中,林业既肩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排涝泄洪等作用,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衢州林业部门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的需要,努力推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森林在“五水共治”中的重要作用。
森林与水的关系
林水一家,有水才有林,有林则有水,森林与水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五水共治”中,需要重视森林的水文功能作用。
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这也在现实中得到实证。杨善洲造林的云南保山施甸大亮山以前遇到干旱,就要到处找水吃。而在2009年~2012年连续3年干旱中,来自大亮山上不间断的清泉没再让当地的百姓找水喝,这就是森林发挥蓄水功能的最好教材。而在国外也早有例子实证,早在1997年,美国纽约市为保证饮用水供给,决定投资15亿美元用于该市集水区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以取代原准备投资80亿美元建设新水利工程的方案。森林具有保水功能。由于树木扎根1米以上土壤深度后,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具有了很强的涵养水源的功能。根据我国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蓄降水能力平均值为103.40毫米。以此来计算,1公顷森林涵蓄降水1000吨,衢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5%,林地面积有1004万亩,就相当于一个蓄水能力7亿吨的大水库。
衢州市境内钱塘江水系的流域面积8332.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94.2%,是钱塘江的重要源头地,主要干流分别有马金溪、常山港和衢江。而森林对总径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洪涝灾害有着四道防线,第一道是雨水降落的树木的阻隔、截留地表流,第二道是林下植被像海绵一样吸收壤中流,第三道是根系吸收形成地下流,第四道是湿地的蓄洪。这有效减缓了地表径流速度,使降水缓缓渗入土壤,从而有效地延缓洪水形成时间,削减洪峰,减少水患的发生。其实森林、湿地在国内外防洪排涝上应用广泛,法国的拉洛地区、印度尼西亚红树林,广州红树林,都在海啸中屡立奇功。北京面临城市内涝,在2013年实施了两个手段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加强水务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在六环内打造35万亩的平原林带。南宁5年计划建设6座国家级湿地公园,苏州建环太湖最大湿地公园,合肥集中于合肥城南巢湖畔规划10座湿地公园,都基于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
科学证明,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22年生人工水源林树木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相比之下,裸露地每小时吸降水仅5毫米。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以色列全年降水量不足50mm,淡水资源奇缺,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地区。以色列人把节约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看成是关系民族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以色列通过近百年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功实践,通过改造沙漠、大量植树,节水技术应用等取得了很大成果,很有借鉴意义。当然,森林作为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土壤中的微生物净化污水的功能也非常强大。
森林在“五水共治”中的作用
森林与治水密不可分,山青才有水秀,青山方有绿水,治林就是治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我们要把植树治水作为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作为“五水共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全面、系统地推进植树治水,努力让绿色成为美丽浙江的主元素和主色调,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
明确了森林在“五水共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去落实。一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其生态区位、功能,在生态区位重要、具有特殊功能的森林资源规划生态公益林389余万亩,实行专项管理与专人管理,建立了资源管护良性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尽快落实到地图上、地块上。二是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管理和保护措施。按照生态功能划分方案,加强对源头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地质遗迹等重要区域实施重点保护,通过封山育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进一步改善生态条件。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乌溪江、铜山源库区等重要生态公益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三是构筑生态屏障。实施退耕还林和防护林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实施退耕还林,25度以下推行经济林建设,25度以上进行封山育林。开展以主要干线公路、铁路、河流沿线两侧植树造林为主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与农田林网、水土防治林、城镇村庄绿化有机结合,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在花园街道西北面建设2000亩以上的市区防护林带,有效净化巨化工业废气,同时成为城市绿色景观带。四是探索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以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为重要依托,加快开化国家东部公园建设,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五是加快湿地管理与建设。开展沿江及各支流上游湿地的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生态功能的研究,建立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功能监测,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加强河道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增加湿地的蓄水容量,使湿地的蓄水防洪等抵抗自然灾害因子的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建设中应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在适宜地区规划建设一定范围的人工湿地,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一论述科学阐明了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林业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特别是在“五水共治”促转型中,林业既肩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排涝泄洪等作用,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衢州林业部门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的需要,努力推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森林在“五水共治”中的重要作用。
森林与水的关系
林水一家,有水才有林,有林则有水,森林与水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五水共治”中,需要重视森林的水文功能作用。
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这也在现实中得到实证。杨善洲造林的云南保山施甸大亮山以前遇到干旱,就要到处找水吃。而在2009年~2012年连续3年干旱中,来自大亮山上不间断的清泉没再让当地的百姓找水喝,这就是森林发挥蓄水功能的最好教材。而在国外也早有例子实证,早在1997年,美国纽约市为保证饮用水供给,决定投资15亿美元用于该市集水区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以取代原准备投资80亿美元建设新水利工程的方案。森林具有保水功能。由于树木扎根1米以上土壤深度后,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具有了很强的涵养水源的功能。根据我国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蓄降水能力平均值为103.40毫米。以此来计算,1公顷森林涵蓄降水1000吨,衢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5%,林地面积有1004万亩,就相当于一个蓄水能力7亿吨的大水库。
衢州市境内钱塘江水系的流域面积8332.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94.2%,是钱塘江的重要源头地,主要干流分别有马金溪、常山港和衢江。而森林对总径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洪涝灾害有着四道防线,第一道是雨水降落的树木的阻隔、截留地表流,第二道是林下植被像海绵一样吸收壤中流,第三道是根系吸收形成地下流,第四道是湿地的蓄洪。这有效减缓了地表径流速度,使降水缓缓渗入土壤,从而有效地延缓洪水形成时间,削减洪峰,减少水患的发生。其实森林、湿地在国内外防洪排涝上应用广泛,法国的拉洛地区、印度尼西亚红树林,广州红树林,都在海啸中屡立奇功。北京面临城市内涝,在2013年实施了两个手段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加强水务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在六环内打造35万亩的平原林带。南宁5年计划建设6座国家级湿地公园,苏州建环太湖最大湿地公园,合肥集中于合肥城南巢湖畔规划10座湿地公园,都基于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
科学证明,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22年生人工水源林树木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相比之下,裸露地每小时吸降水仅5毫米。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以色列全年降水量不足50mm,淡水资源奇缺,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地区。以色列人把节约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看成是关系民族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以色列通过近百年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功实践,通过改造沙漠、大量植树,节水技术应用等取得了很大成果,很有借鉴意义。当然,森林作为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土壤中的微生物净化污水的功能也非常强大。
森林在“五水共治”中的作用
森林与治水密不可分,山青才有水秀,青山方有绿水,治林就是治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我们要把植树治水作为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作为“五水共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全面、系统地推进植树治水,努力让绿色成为美丽浙江的主元素和主色调,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
明确了森林在“五水共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去落实。一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其生态区位、功能,在生态区位重要、具有特殊功能的森林资源规划生态公益林389余万亩,实行专项管理与专人管理,建立了资源管护良性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尽快落实到地图上、地块上。二是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管理和保护措施。按照生态功能划分方案,加强对源头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地质遗迹等重要区域实施重点保护,通过封山育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进一步改善生态条件。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乌溪江、铜山源库区等重要生态公益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三是构筑生态屏障。实施退耕还林和防护林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实施退耕还林,25度以下推行经济林建设,25度以上进行封山育林。开展以主要干线公路、铁路、河流沿线两侧植树造林为主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与农田林网、水土防治林、城镇村庄绿化有机结合,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在花园街道西北面建设2000亩以上的市区防护林带,有效净化巨化工业废气,同时成为城市绿色景观带。四是探索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以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为重要依托,加快开化国家东部公园建设,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五是加快湿地管理与建设。开展沿江及各支流上游湿地的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生态功能的研究,建立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功能监测,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加强河道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增加湿地的蓄水容量,使湿地的蓄水防洪等抵抗自然灾害因子的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建设中应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在适宜地区规划建设一定范围的人工湿地,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