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的改革,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如何做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渐为广大教育者所接受并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换为具体的操作,便于教育工作者应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做好朗读,让课堂充满活力
近年来,语文课要上得“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读了起来,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烦琐的讲解分析上,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声情并茂的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
二、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我们经常从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剧情:私塾先生手捋胡须,另一只手托着翻开的书,学生们和先生一起拉着长音调,摇头晃脑地读。可见,自古以来,读书就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的观点也是这样,想学好语文就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漫游。在阅读课上,应注意以下重点:
(一)与文本对话
例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
(二)与作者对话
例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
(三)与编者对话
例如,为什么将这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准备问题,在自主学习和与老师的合作中形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为了求证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而主动向教师求教。但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眼巴巴地等着老师将准备好的问题带给自己,并且老师在大家迷茫的眼神和状态下为学生呈现出答案,把结果给了学生,这就是仍然走着老套路的课堂,其效率也不会很高。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如下:
(一)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但不能死读,要在思考中前行,甚至要求学生做好注解和圈点,自己找出重点、难点。人手一本阅读笔记是必需的,并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
(二)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相互交流,有质疑、有互动,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但不要固化模式,僵化学生的思维,也不要否定学生做出的大胆假设和想象,而是要鼓励这种敢于猜想的精神和放射性的思维方式。
(三)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
每个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创新不是凭空捏造和毫无根据地编造,而是要以原文为基本点,在弄懂原文的基础上合理生发的想象,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应注意的是,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纵观全局,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纠正。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叶圣陶一贯的语文教育思想。他认为,语言文学的学习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是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和外延。语文教师拿到一篇文章,不会第一步探讨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而一定是想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把握课文整体的气势,深入了解文章。如果肢解了文章的完整性又怎么能真正懂得文章呢?其次,要精读、细读。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整体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然后才是学习基础知识,分析其局部的意义,如此便可以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细读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
五、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适当给学生发布任务,在一定时间段内,比如每个星期读两篇优秀文章,问题不限,要做到熟读并且有摘录;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尽可能做出眉批或者详解,有困难的可以自己通过工具书等查找解决;每学期至少写固定篇数的课堂以外的作文,做到用心写,像完成课堂作文一样认真对待。这些方法完全可以实施。教师也可以每周安排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用来讲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并让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在探讨中共同进步和提高。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应充分利用起图书馆这个广阔的资源,不要让图书成为摆设,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充实自己。
六、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适时、适度、适宜,就像盐融于水——这是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最高境界。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和热点、疑点的探究之中。应该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应该用录像的,应该用录音的,哪种手段最佳就用哪种。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刘晶晶)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渐为广大教育者所接受并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换为具体的操作,便于教育工作者应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做好朗读,让课堂充满活力
近年来,语文课要上得“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读了起来,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烦琐的讲解分析上,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声情并茂的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
二、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我们经常从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剧情:私塾先生手捋胡须,另一只手托着翻开的书,学生们和先生一起拉着长音调,摇头晃脑地读。可见,自古以来,读书就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的观点也是这样,想学好语文就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漫游。在阅读课上,应注意以下重点:
(一)与文本对话
例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
(二)与作者对话
例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
(三)与编者对话
例如,为什么将这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准备问题,在自主学习和与老师的合作中形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为了求证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而主动向教师求教。但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眼巴巴地等着老师将准备好的问题带给自己,并且老师在大家迷茫的眼神和状态下为学生呈现出答案,把结果给了学生,这就是仍然走着老套路的课堂,其效率也不会很高。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如下:
(一)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但不能死读,要在思考中前行,甚至要求学生做好注解和圈点,自己找出重点、难点。人手一本阅读笔记是必需的,并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
(二)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相互交流,有质疑、有互动,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但不要固化模式,僵化学生的思维,也不要否定学生做出的大胆假设和想象,而是要鼓励这种敢于猜想的精神和放射性的思维方式。
(三)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
每个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创新不是凭空捏造和毫无根据地编造,而是要以原文为基本点,在弄懂原文的基础上合理生发的想象,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应注意的是,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纵观全局,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纠正。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叶圣陶一贯的语文教育思想。他认为,语言文学的学习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是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和外延。语文教师拿到一篇文章,不会第一步探讨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而一定是想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把握课文整体的气势,深入了解文章。如果肢解了文章的完整性又怎么能真正懂得文章呢?其次,要精读、细读。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整体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然后才是学习基础知识,分析其局部的意义,如此便可以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细读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
五、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适当给学生发布任务,在一定时间段内,比如每个星期读两篇优秀文章,问题不限,要做到熟读并且有摘录;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尽可能做出眉批或者详解,有困难的可以自己通过工具书等查找解决;每学期至少写固定篇数的课堂以外的作文,做到用心写,像完成课堂作文一样认真对待。这些方法完全可以实施。教师也可以每周安排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用来讲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并让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在探讨中共同进步和提高。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应充分利用起图书馆这个广阔的资源,不要让图书成为摆设,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充实自己。
六、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适时、适度、适宜,就像盐融于水——这是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最高境界。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和热点、疑点的探究之中。应该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应该用录像的,应该用录音的,哪种手段最佳就用哪种。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