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刺疗法治疗60例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接受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后随访1个月,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效果肯定。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 针刺疗法 脑梗死患者 步行能力 ADL水平
  
  Reduction walk training un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treatment60 example brain stem dead patients recovery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Zhang Zhaoxia Chen Fuqiang Wang Xiaohan et al.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ody—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community.Methods:116 subjects with 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2 groups:BWSTT group or controlled group.BWSTT group received BWSTT,acupuncture and Bobath therapy,controlled group only received acupuncture and Bobath therapy.Measurements included Functional walking assessment (FAC) walking ability,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MA) for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as well as Barthel index (BI) fo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Measurements were recorded before treatment,and after treatment.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nd the baseline of measurements.Result:Obvious improvement were found in the index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p<0.01);Compared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BWST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led group(p<0.01).Conclusion: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ody—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were superior to only acupuncture therapy in cerebral infarction.
  Keywords:Body—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Acupuncture therap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community Walking ability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28-02
  
  脑血管病是当前发病率、致残率都比较高的常见病和危重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临床上脑梗死偏瘫患者往往因继发拮抗肌协同功能障碍而导致步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恢复步行能力往往是患者最迫切的需要,利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body—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BWSTT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经临床评定及随访后发现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间的住院脑梗死患者共计60例,均为初发,无明显心、肝、肾功能衰竭表现。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2]。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脑卒中发病时间>7 d,脑水肿消退,生命体征稳定,均为单侧发病.有明显偏瘫症状,意识清晰,无感觉性失语或混合性失语,认知功能正常,在训练中均能完成指令动作,能学习并体会基本动作模式,无精神功能及前庭、小脑功能障碍,四肢、骨关节活动功能正常。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70±9.1)岁;大专以上6例,中小学20例,文盲4例;脑梗死灶体积(10.7±3.8)cm。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70±9.5)岁;大专以上3例,中小学24例,文盲3例;脑梗死灶体积(9.2±3.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急性期处理方法均相同,包括给予扩血管、抗凝、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患者发病7d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进行首轮康复评定后继续药物治疗,继续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只增加针刺治疗。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包括:① 定时进行体位变换,每2 h翻身1次;② 良姿位摆放,避免异常运动模式形成;③ 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由被动运动逐渐转变为辅助被动运动,再逐步转变为主动运动;④ 进行坐位Ⅲ级平衡训练,坐位到站立位转移及站立位Ⅲ级平衡训练;⑤ 步态训练;⑥ 上下楼梯训练;⑦ 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训练。治疗师每天治疗1次,每次45min;⑧结合功能性电刺激;⑨电动直立床站立训练。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头针和体针联合应用。头针以运动区为主,配以感觉区、足运感区;体针取患侧肩俞、曲池、合谷、
  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平补平泻,以祛风活络、舒筋利关节为主。口眼歪斜者配以地仓、颊车、内庭、太冲、牵正、水池、四白;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得气后接上海产G6805C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2 Hz,患者耐受为限,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患者除进行上述常规康复训练外,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还同时采用广州一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YK-7000A型反负重训练系统及台湾GZ8643电动跑台 进行减重步行训练,起始减重量大小视患者病情而定,如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为2级时.开始训练时通过减重装置使患者承重负荷减少45%,随着其病情逐渐改善,以后则酌情使患者承重负荷减少15%直至患者完全负重[3]。通过电动装置调整步态训练台的平板运动速度,根据患者病情从0.2~0.3 m/s开始,以后随患者病情改善逐渐提高平板运动速度。开始时由2位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其中一位治疗师站于患者偏瘫侧,帮助其进行下肢摆动,另一位治疗师则站于患者身后,帮助其进行髋伸展、骨盆旋转等动作,训练期间时刻保持患者躯干处于正直位;待患者步态改善、下肢力量加强后改由1位治疗师辅助其进行训练,最终使患者能在BWSTT系统帮助下独立完成步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30min(对于部分体质较弱、血压波动不稳的患者可采用间歇训练法,即每训练5 min则休息10min,循环进行),每天1次,连续训练4周。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由同一康复小组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4] (下肢运动功能总积分为34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ADL能力[5] 。出院后随访1个月,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一items short—from health survery,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6]。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以( t±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AC、FMA积分比较、Barthel只是评分(P<0.01),见表1。随访1个月后发现,治疗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3 讨论
  
  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且由于其病程漫长,还容易诱发各种继发性运动功能障碍[7],因此如何减轻脑梗死所致的功能障碍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神经康复训练的积极介入,极大地改善了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重建其正常步态、恢复其步行能力、改善瘫痪下肢负重、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从两组治疗4周的疗效结果分析,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明显减轻,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减重步行训练对降低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至关重要,患者的训练内容不是特定的模式而是根据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生命体征稳定后48小时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甚至发病当天即可进行,特别是预防并发症的康复训练,即使病情较重的患者也应进行基本的被动活动和肢体按摩及良好肢体位的转换,改善因长期卧床造成的生理功能减退,为顺利进行恢复期康复治疗打下基础。早期康复治疗,可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肉挛缩和骨质疏松等,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及早恢复,提高自我生活能力。 脑组织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理论基础[8],早期康复训练可通过感觉输入刺激及反复强化学习等手法促使运动反应的再现。急性期或早期康复可以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并且通过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 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功能。
  头针疗法刺激区的主要部位是根据大脑表面沟回在头皮上的投影而确定的。中医认为“阳主动”、“治痿独取阳明”,针刺阳明经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聚状态,对脑组织血流起到良性调节作用[9],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及神经功能修复与再生,从而减轻脑组织损害;有利于瘫痪肢体的功能的恢复。针刺疗法使皮内的触、压、痛等感受器产生各种冲动,通过痛温觉传导通路将冲动传至脊髓、延髓、丘脑外侧核,最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各级神经中枢整合后由锥体系或锥体外系的运动传导通路传出,支配相应的骨骼肌,使患者弛缓期的肌肉不至于萎缩,痉挛期的肌肉抑制而放松。同时电针还具有一定生物反馈作用和心理安慰和暗示,如使软瘫的肌肉产生振动、收缩、增强患者信心[10] 。
  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时,康复医师每天需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运动、重心转移训练等,即使指导患者利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或平行杠等分担下肢负重进行步行练习,也不能很好地矫正患者步态,并且还会因增加患者上肢负荷而导致其步行姿态异常。BWSTT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康复治疗新技术,该系统利用特殊的悬吊装置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体重对其下肢的负荷,并配合电动跑步机带动患者下肢进行重复而有节律的步行练习,使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能早期进行步行训练;同时该训练系统给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治疗环境,患者能在无他人保护的情况下自行练习,增强其治疗信心,也减轻了康复医师的工作强度。在进行BWSTT 训练时,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调整其步态的3个基本成分(即承重、步幅和平衡),纠正患者步行运动中的错误,恢复步行运动时足、踝、膝、髋、躯干的肌肉及神经的协同运动。BWSTT系统为患者提供的是一种动态的、有特定任务的训练,电动跑台是一种强制使用性设备,能刺激患者产生重复而有节律的步幅。偏瘫肢体功能训练是运动再学习过程,需要反复练习强化。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通过特定任务训练,可使大多数脑卒中患者有能力较好地完成运动再学习过程,促使其行为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在进行BWSTT训练过程中,可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以负重、迈步及平衡三要素相结合为主要特点的步行训练,以期获得步行功能的最大恢复,而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对其ADL改善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而言,临床康复治疗在积极恢复其损伤神经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患者健康状态和自理能力的提高。BWSTT训练不仅能显著促进患者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而且对症状较重及老年患者步行功能恢复亦有重要作用[11-13]。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采用BWSTT系统对其进行步行功能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
  [2] 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272-274
  [3] 沈怡,潘翠环,刘军,等.减重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87—390
  [4] 缪鸿石。卓大宏,南登岜,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0-61
  [5] 南登岜,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6]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9-53
  [7] 周宁,陆敏.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744
  [8] Friedman PJ.Gait reeovery after hemiplegic stroke. Int Disabil Stud,1991,12:119—122
  [9]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61
  [10] 张鹰,吴祥林,秦晓江,等.以现代康复理念探讨传统针刺治疗脑卒中.中国康复.2004,19:371-3721
  [11] Hesse S,Werner C,Bardeleben A,et al.Body weight-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after stroke.Curr Atheroscler Rep,2001,3:287-294
  [12] Teasell RW,Bhogal SK,Foley NC,et al.Gait retraining post stroke.Top Stroke Rehabil,2003.10:34-65
  [13] Barbeau H,Visitin M.Optimal outcomes obtained with body•weight support combined with treadmill training in stroke subjects.Arch Phys Med Rehabil,2003,84:1458-1465
其他文献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和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各种风险。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控制,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对于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增强企业核心
目的 观察椎间孔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用椎间孔埋线治疗,对照组用电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疗程. 结果
目的 评价度洛西汀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标准的90例抑郁症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度洛西汀组45例
目的 在病人的诊断过程中,可靠的检测结果就是临床诊疗的准绳.而实际工作中,不合理的标本采集、送检往往是导致检测结果质量误差和报告时间延长重要的一环.由于大多数血球计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安全性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无痛人流及常规人流各143例,作为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实验组患者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1 资料与方法rn2007~2009年我院门诊共收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68例,年龄5个月~4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均经粪便常规加镜检证实为细菌性痢疾.所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患者自杀的原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对应的对策进行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住院期间有自杀行为的精神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