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外大众管理组织结构及政策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优秀管理模式,改进我国大众体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尝试对我国大众体育管理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
关键词 大众体育 管理体制 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产业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城市人口的密集度越来越加剧,由此也引发各种城市文明病。大众体育伴随着这种背景迅猛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健身人数迅速增长,有关大众体育管理的书籍及论文大量出现。体育发展越发需要适当的管理系统。体育体制是国家事业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对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体育体制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一、体育管理体制类型
根据政府与社会在大众体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体育管理体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政府管理型。这种管理模式是指国家政府设立关门的机构,政府运用高度集中的较强的财力与权力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次全面管理;一种是社会管理型。这种管理模式中政府不设立专门的大众体育管理机构,体育被视为一种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福利事业,社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的一种是结合型。政府设立管理机构制定大的方针政策,具体大众体育管理有社会主导,政府对其实行宏观调控。
二、国内外体育管理体制比较
(一)国内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组织结构
十四大后,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逐步有政府主导型向政府与社会混合型转变。总局逐步下放权力,对体育实行宏观管理。推行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体育体制主要不足是:
1.市场资源配置不完善,场馆利用不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21世纪城市公用体育用地要达到人均1-2平方米。而目前远未达到。东西部地区场馆面积差距很大,有些农村甚至没有体育设施。高校占有的体育场馆多数不对外开放,长期闲置,即使学生上课使用,其利用率也很低。
2.大众管理组织不规范。当前有关体育的法律法规太少,管理法规少导致社会管理大众体育方面比较混论,无法可依,而仅有的法律法规期执行力度却太低。全民健身计划已经颁布近20年了,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体制,没有统一可行的标准。
3.吸收与融合不足。建国初期,我们学习苏联“举国体制”,重点发展竞技体育。苏联却在不停的改进。80年代后,我们融入市场管理体制,但是处在经济转型期的社会不稳定。现在对体育管理理论缺乏研究,实践中不断出现问题,单纯的引进学习显然不足。
(二)国外体育体制类型及结构
1.政府管理型体制
日本、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采用政府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政府自上至下的严格统一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集中人财物的投资使用,能够统一思想,目标一致。政府管理型往往出现信息滞后,社会积极性不高的状况。
2.社会管理型体制
政府基本不干预体育的管理事务,除对有关体育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外,充分保证体育的自治地位。按美国学者的有关理论,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Leisure and Recreation)被认为是美国大众体育的核心内容。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和休闲俱乐部是美国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美国体育史专家认为,美洲大陆的首家體育俱乐部是18世纪末德国移民在辛辛那提建立的。欧洲移民把欧洲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带到美国,并且与美国本土的休闲体育特点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大众体育组织形式。美国、意大利、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采用社会管理型。
单一的社会管理体制虽然可以提高市场的积极性及多样性,但是会出现“市场失调”的问题。全局上无法协调和统一。
3.结合型体制
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采用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管理体育。结合型的体育体制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但是这种类型的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上比较困难。
三、结论与建议
(一)尽管我国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向混合型转变,但很多的决策与实施都要受到政府管理的强力制约,这使得社会俱乐部及协会的实际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国政府要放权给社会,增加政策扶持。
(二)美国联邦政府对大众体育的管理方式给了我国大众体育管理有益启示,为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两大主体的和谐发展,建立共同协商的动态体制有利于更有效的发展大众体育。
(三)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中国的现实动态状况,派出更多的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并形成团队,形成智囊团。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国际大众体育信息数据库[Z].1996-2000.
[2] Barrie Houlihan. Sport.Policy and Politics-A Comparative Analysis. Routledge.1997.
[3] Craig M.Ross.Sarah J.Young.Research:The Key to the Future of Recreational Sport Management.Parks and Recreation.Vol.32 No.8.August 1997.
[4] 张晓刚.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
[5] 王斌.外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外大众管理组织结构及政策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优秀管理模式,改进我国大众体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尝试对我国大众体育管理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
关键词 大众体育 管理体制 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产业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城市人口的密集度越来越加剧,由此也引发各种城市文明病。大众体育伴随着这种背景迅猛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健身人数迅速增长,有关大众体育管理的书籍及论文大量出现。体育发展越发需要适当的管理系统。体育体制是国家事业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对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体育体制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一、体育管理体制类型
根据政府与社会在大众体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体育管理体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政府管理型。这种管理模式是指国家政府设立关门的机构,政府运用高度集中的较强的财力与权力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次全面管理;一种是社会管理型。这种管理模式中政府不设立专门的大众体育管理机构,体育被视为一种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福利事业,社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的一种是结合型。政府设立管理机构制定大的方针政策,具体大众体育管理有社会主导,政府对其实行宏观调控。
二、国内外体育管理体制比较
(一)国内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组织结构
十四大后,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逐步有政府主导型向政府与社会混合型转变。总局逐步下放权力,对体育实行宏观管理。推行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体育体制主要不足是:
1.市场资源配置不完善,场馆利用不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21世纪城市公用体育用地要达到人均1-2平方米。而目前远未达到。东西部地区场馆面积差距很大,有些农村甚至没有体育设施。高校占有的体育场馆多数不对外开放,长期闲置,即使学生上课使用,其利用率也很低。
2.大众管理组织不规范。当前有关体育的法律法规太少,管理法规少导致社会管理大众体育方面比较混论,无法可依,而仅有的法律法规期执行力度却太低。全民健身计划已经颁布近20年了,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体制,没有统一可行的标准。
3.吸收与融合不足。建国初期,我们学习苏联“举国体制”,重点发展竞技体育。苏联却在不停的改进。80年代后,我们融入市场管理体制,但是处在经济转型期的社会不稳定。现在对体育管理理论缺乏研究,实践中不断出现问题,单纯的引进学习显然不足。
(二)国外体育体制类型及结构
1.政府管理型体制
日本、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采用政府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政府自上至下的严格统一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集中人财物的投资使用,能够统一思想,目标一致。政府管理型往往出现信息滞后,社会积极性不高的状况。
2.社会管理型体制
政府基本不干预体育的管理事务,除对有关体育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外,充分保证体育的自治地位。按美国学者的有关理论,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Leisure and Recreation)被认为是美国大众体育的核心内容。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和休闲俱乐部是美国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美国体育史专家认为,美洲大陆的首家體育俱乐部是18世纪末德国移民在辛辛那提建立的。欧洲移民把欧洲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带到美国,并且与美国本土的休闲体育特点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大众体育组织形式。美国、意大利、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采用社会管理型。
单一的社会管理体制虽然可以提高市场的积极性及多样性,但是会出现“市场失调”的问题。全局上无法协调和统一。
3.结合型体制
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采用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管理体育。结合型的体育体制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但是这种类型的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上比较困难。
三、结论与建议
(一)尽管我国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向混合型转变,但很多的决策与实施都要受到政府管理的强力制约,这使得社会俱乐部及协会的实际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国政府要放权给社会,增加政策扶持。
(二)美国联邦政府对大众体育的管理方式给了我国大众体育管理有益启示,为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两大主体的和谐发展,建立共同协商的动态体制有利于更有效的发展大众体育。
(三)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中国的现实动态状况,派出更多的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并形成团队,形成智囊团。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国际大众体育信息数据库[Z].1996-2000.
[2] Barrie Houlihan. Sport.Policy and Politics-A Comparative Analysis. Routledge.1997.
[3] Craig M.Ross.Sarah J.Young.Research:The Key to the Future of Recreational Sport Management.Parks and Recreation.Vol.32 No.8.August 1997.
[4] 张晓刚.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
[5] 王斌.外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