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 致力打造中国高盛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工程师到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再到投资银行家,陈宏完成了一系列角色的转变。如今,雄心勃勃的他要将自己一手创办的汉能打造成“中国的高盛”。
  陈宏领导的汉能公司在创立短短3年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引起业界轰动的投融资项目:为框架媒介完成分众传媒对其1.83亿美元的收购、帮助千橡集团完成480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为中软国际集团赢得战略性投资3500万美元……为分众传媒完成对框架媒介的收购更是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材中的案例之一。
  
  改写中国媒体并购案历史
  
  从3000万到30亿,资本的增值需要多久?陈宏的答案是:11个月。2005年,分众收购框架的案例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媒体并购案,也创造了中国风险投资用整合手段来创造财富的经典案例。
  2004年7月,当时电梯平面媒体的领头羊——框架媒介公司急需融资。11月,1DGVC和汉能投资基金出资1500万元人民币购入框架媒介43%的股权(其中汉能出资1000万元,1DGVc出资500万元)。
  2005年7月分众在美国上市后,手中握有大量现金的江南春将目光投向框架媒介。200年10月,框架媒介以4000万美元加价值1.43亿美元(当时每股分众股票价格为24美元)的股票被卖给分众传媒。半年后,分众传媒股票价格涨到60美元每股。不到一年的时间,框架媒介由最初价值仅300多万元增值到近30个亿,汉能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在20倍以上。
  陈宏说:“我们的投资标准很简单,就是希望在我们帮助下,它能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第一名。”中软的融资,两次文思软件的融资也都属于经典案例。
  
  创业是为了转变中国人的形象
  
  时间推到1978年,15岁的陈宏还在读初三。那年是“文革”后第二场高考,陈宏接受了老师的建议直接参加高考,结果被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录取。毕业后,陈宏成为国家公派的留学生之一,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1991年拿到博士学位时,陈宏28岁。
  开始他进入IndustryAuto当软件工程师,后来进入TRW这家做银行系统整合的公司当业务经理。热心又活跃的他牵头组织了中华专业人士协会,希望将大陆留学生中最优秀的专业人士聚集在一起,因为在与美国人的交往中,他感到中国人在美国的力量非常薄弱。
  让陈宏印象深刻的是,1991年中国科技部代表团访问美国,科技部让协会安排会见一些美国相关领域的人士。陈宏联系了美国一家银行,银行只安排了一个副总跟科技部的秘书长见了一面,而在美国银行副总只是个中级职位。“当时的美国,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是最好的厨师和最好的工程师。”陈宏说,他决定要创办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改变中国人的形象。
  


  
  在硅谷成功创业
  
  1994年陈宏和夫人一起办了AIMnet公司,专门做网络接入服务。公司的迅速成长使得陈宏从VertexManagement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200万美元。AIMnet很快便跻身北加州网络服务商的前三。在ISP开始整合的1997年,陈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卖给了日本NTT旗下的Verio。出售了AIMnet后,陈宏很快在国际网络漫游上找到了第二次创业机会,“由于当时各个国家的ISP无法互通,我在新加坡出差时,发现长途拨回美国的上网费用比住旅馆的费用还高。于是,开始思考将不同的网络连接起來。”1997年,陈宏成立了Gric,向全球客户提供接驳上网服务——用户可以用同一账号在任何地方接驳上网。
  这个模式的关键是如何联合全球的ISP,因为Gric要与全球150多个国家的ISP签约使它们成为Gric的会员,并以加盟店方式连接遍布各地的网络。随着美国AT&T以及日本NTT、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亚洲大的网络服务商加入他的国际漫游联盟,Gric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网。
  1999年12月,Gdic登陆纳斯达克,这是第一家大陆留学生创办的公司。
  
  打造中国最大的跨境投行
  
  创办汉能的初衷是源于当初在美国创办公司的一些挫折。陈宏说,公司创业时找风险投资,上市前找投资银行,上市后找基金经理,靠的都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关系。但中国人在华尔街很难找到支持。陈宏在最初找风险投资商的时候,对方问他,你是从共产主义国家来的,知道怎么赚钱吗?
  “这让我认识到有一批中国大陆留学生能占据硅谷银行家、分析师和资金管理人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同时他也在国内看到了机会,“中国的经济正成为世界焦点,中国需要自己的跨境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我们来做,就是由别人做。于是,陈宏决定开始另一次尝试,做一个以中国人为基础的,有跨境能力的投资银行。
  陈宏创业的理念是,一定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市场都被前三名瓜分,第四名基本上赚不到钱。”目前,汉能已经做到了大陆跨境投行的第一名。陈宏接下来的目标是将汉能打造成为“中国的高盛”。“希望将来中国的大公司向境外融资会选择汉能,而不是高盛、美林。”
其他文献
摘 要: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身处福建乃至全国鞋类制造重地的晋江鞋企转型升级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首先从企业如何摆脱传统生存发展模式探索向“管理”要效益,就精益管理与企业转型升级的话题予以展开,分析晋江鞋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着重阐述精益管理在晋江鞋企转型升级中的应用,并以典型的晋江本土A鞋企作为案例,具体分析该企业精益生产管理导入及运行情况,对精益管理在晋江鞋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编辑 刘海星    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景;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这一切的一切都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    丰富的自然景观    青岛的夏季只有65天,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5.1摄氏度。人们称青岛为“避暑胜地”、“夏季的天堂
王维新的水彩画带给大家的是一段美妙的审美历程,看着他的画,真真有种远离尘嚣,寄居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感,妙不可言。    王维新1938年1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1988年1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