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5天的北师大之行,让我收获很大。刘永胜老师的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王立军老师的热烈互动,立足实效;吉春亚老师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都让我们感受到大家的风范,学者的务实。也给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的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对语文的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何找准切入点,上好语文课,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有效性,让语文课真真正正姓“语”。
一、找准汉字书写的切入点
在吉老师的讲课中,她出示了一组汉字:瓜,衣,来。
在这组汉字书写中,吉老师讲到汉字书写的切入点:
1. 重心要稳。在这组汉字中,都有竖笔,吉老师就讲到一定要把握住每一个字的重心,也就是竖笔,注意稳稳当当,脚踏实地。这样,关键笔画抓准了,整个字的根基也就牢固了。
2. 找相似笔画,比较书写。同样是这一组字,吉老师讲到:它们都有一笔捺。那么,老师在指导书写时,就应该让学生观察,它们是相同的吗,有什么变化。是高低的变化,宽窄的变化,还是长短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从变化中找到每个字笔画的不同,从而写好汉字。
3. 坐姿端正与否,是性格的再现。在汉字的书写中,吉老师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坐姿的端正与否。每个年级的要求也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高,要求不同。
二、找准朗读教学的切入点
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用普通话朗读文章,几乎是每一节语文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朗读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文呢?王立军老师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找准朗读的切入点,个性化读书,并说明理由。
如王老师在讲到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孩子们为了朗读的优美以及抑扬顿挫,就会出现轻读和重读的情况。那么,哪个词该轻读,哪个词该重读;哪一句该轻读,哪一句又该重读呢?也许,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完全一样的。于是,王老师就讲到,让孩子们大胆尝试,自己个性化朗读,你想哪个词轻读就轻读,你想哪个词重读你就重读;你想哪一句轻读就轻读,你想哪一句重读就重读,但一定要认真朗读和体会,并说出理由。这下子,孩子们就调动起了所有的热情和参与性。以课文《春风吹》为例:“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有的孩子重读“春风”两字,有的孩子重读“吹”这个字,有的孩子重读“风”这个字。其实,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渐渐发现自己重读的位置不同,所带来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还有的是错误的,自己都无法说清理由或者完全不利于理解课文。这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准朗读的切入点,再和别人的朗读一对比,自然就会有新的收获。
三、找准写作的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让孩子们感到头痛的一个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吉春亚老师的授课中,她就给我们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如写一写天气的“冷”。告诉孩子们,既要写出天气的冷,但是全文当中又不能出现“冷”这个字,这就需要孩子们去认真观察和思索:是从人物的外貌入手呢,还是从人物的神态入手,还是从心理着笔。同样的,即使写到心理想法,是直接描写心理呢,还是间接描写心理。直接描写心理,是用“心想加冒号”的写法呢,还是用 “心想加逗号”的写法?或者用“心里两个小人物的矛盾创设和冲突的解决”来写。间接描写是从“神态的皱眉,嘴唇的哆嗦”还是外部环境对心情的影响来写。
当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理论的收获还需要实践的操作和检验,但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找准事情的切入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相信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把所学、所思、所感、所悟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好语文,为孩子们学好语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找准汉字书写的切入点
在吉老师的讲课中,她出示了一组汉字:瓜,衣,来。
在这组汉字书写中,吉老师讲到汉字书写的切入点:
1. 重心要稳。在这组汉字中,都有竖笔,吉老师就讲到一定要把握住每一个字的重心,也就是竖笔,注意稳稳当当,脚踏实地。这样,关键笔画抓准了,整个字的根基也就牢固了。
2. 找相似笔画,比较书写。同样是这一组字,吉老师讲到:它们都有一笔捺。那么,老师在指导书写时,就应该让学生观察,它们是相同的吗,有什么变化。是高低的变化,宽窄的变化,还是长短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从变化中找到每个字笔画的不同,从而写好汉字。
3. 坐姿端正与否,是性格的再现。在汉字的书写中,吉老师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坐姿的端正与否。每个年级的要求也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高,要求不同。
二、找准朗读教学的切入点
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用普通话朗读文章,几乎是每一节语文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朗读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文呢?王立军老师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找准朗读的切入点,个性化读书,并说明理由。
如王老师在讲到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孩子们为了朗读的优美以及抑扬顿挫,就会出现轻读和重读的情况。那么,哪个词该轻读,哪个词该重读;哪一句该轻读,哪一句又该重读呢?也许,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完全一样的。于是,王老师就讲到,让孩子们大胆尝试,自己个性化朗读,你想哪个词轻读就轻读,你想哪个词重读你就重读;你想哪一句轻读就轻读,你想哪一句重读就重读,但一定要认真朗读和体会,并说出理由。这下子,孩子们就调动起了所有的热情和参与性。以课文《春风吹》为例:“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有的孩子重读“春风”两字,有的孩子重读“吹”这个字,有的孩子重读“风”这个字。其实,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渐渐发现自己重读的位置不同,所带来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还有的是错误的,自己都无法说清理由或者完全不利于理解课文。这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准朗读的切入点,再和别人的朗读一对比,自然就会有新的收获。
三、找准写作的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让孩子们感到头痛的一个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吉春亚老师的授课中,她就给我们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如写一写天气的“冷”。告诉孩子们,既要写出天气的冷,但是全文当中又不能出现“冷”这个字,这就需要孩子们去认真观察和思索:是从人物的外貌入手呢,还是从人物的神态入手,还是从心理着笔。同样的,即使写到心理想法,是直接描写心理呢,还是间接描写心理。直接描写心理,是用“心想加冒号”的写法呢,还是用 “心想加逗号”的写法?或者用“心里两个小人物的矛盾创设和冲突的解决”来写。间接描写是从“神态的皱眉,嘴唇的哆嗦”还是外部环境对心情的影响来写。
当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理论的收获还需要实践的操作和检验,但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找准事情的切入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相信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把所学、所思、所感、所悟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好语文,为孩子们学好语文打好坚实的基础。